努恩吉雅 呼和滿都拉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人們對民族教育的關注越來越高,建設民族教育需要結合地區特點,準確定位民族教育發展目標,結合地區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合適的教育政策,讓民族教育做到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本文將對蒙古族民族藝術教育改革的意義進行分析,主要探討蒙古族民族藝術在當代教育中的意義以及教育改革的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蒙古族;民族藝術;教育改革
藝術本身具有多樣性,在藝術課堂上滲透民族文化更容易體現出民族文化的特點,蒙古族民族文化屬于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將其融入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民族文化傳承。蒙古族無論是政治、生活、文化都具有獨特風格。現如今民族文化更受人們青睞,帶有民族藝術的作品、產品也受到人們喜愛,蒙古族民族藝術教育中可以將民族文化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也有利于民族文化可持續發展。
一、蒙古族民族藝術在當代教育中的意義
在經濟向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藝術也在朝向全球化方向發展,宋生貴說:“各民族的藝術應積極跨入‘全球化這一發展背景和舞臺中,以此將其中的美學資質彰顯出來,將文化精神弘揚于世界中。”因此蒙古族藝術也應隨著時代的潮流發揮其特有的作用,將自身的文化意義和傳承價值呈現出來。蒙古族民族藝術彰顯著民族不同審美感,從某種意義上來理解,民族藝術也可以作為各民族審美理想的一個載體,是民族藝術傳承的重要途徑。民族藝術傳承的重要主體就是民族教育對象,接受民族藝術教育的學生既是民族文化的繼承者也是傳播者。目前,內蒙古地區藝術教育多數涉及平面設計和圖案設計等教育內容,其中傳統造型藝術課程在主體教學課程中雖然沒有被列入重點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給予重點關注。其中的圖案藝術,教師不僅將其作為平面教學和圖案課程教學的重點內容,更是將其作為藝術教學基礎內容以促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民族藝術的特點和形式。并且在一些專業和課程中,內蒙古藝術占據的比例比較高,學生通過學習基本上都會掌握相關規律。此外,根據文獻可知,蒙古族藝術發展歷史悠久,學者們針對蒙古族藝術出版了相關論著,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蒙古族藝術的價值[1]。
當前內蒙古地區在民族藝術教育中,傳統圖案教學內容顯得格外突出,特別是在平面視覺設計教學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傳統蒙古族圖案給民族藝術教育帶來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局限于平面設計教育,還深刻影響著立體設計。例如,在城市建設中,在進行公共空間設計時需要適當建設雕塑來裝飾,在傳統蒙古族民族藝術的作用下,一些雕塑上起到裝飾作用的紋路都來源于蒙古族圖案藝術。再比如,典型的皮雕藝術中,蒙古族傳統圖案藝術已成為皮雕藝術一項特殊的語言,這主要是因為是設計者受到傳統蒙古族文化影響深刻。
國家為了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對基礎教育進行改革,提出了并校的措施。內蒙古自治區有效落實國家這一戰略,將學校進行大規模合并,促使一些偏遠地區的學生不得不到所屬鄉鎮接受教育。一些偏遠地區的學生以及牧區學生家庭而言,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上學成本增加的問題,由此形成了一種農村學生上學難的情況[2]。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少數民族為了學生求學,搬到學校附近陪讀,再加上漢語的普及,導致蒙古族語言適應范圍縮小,同樣蒙古族民族藝術也在不斷消失。現如今,少數民族語言一般都是在民眾比較集中情況下才使用,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日常交流都采用漢語模式,少數民族語言使用越來越少,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民族文化發展,不利于民族藝術的穩定和發展。
二、蒙古族民族藝術教育改革的對策
(一)民族教育規劃
民族教育發展與科學的教育規劃具有重要聯系。民族教育主要有學校教育、民間教育兩種形式,民間藝術教育多以學徒制、作坊式的教育方式。學習者僅僅掌握的是一項生存技能而已。但是民族藝術具有獨特的魅力,也是歷史文化的一種。學校教育應當根據內蒙古實際教學情況,深入分析、調研,對民間藝術教育進行規劃,明確民族藝術教學內容,制定民族教育發展措施和制度,并且嚴格將措施和制度落到實處,保證蒙古族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在國家扶持民族教育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民族藝術教育發展方案,為學校開展民族教育提供有力保障,提升民族教育效果,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基礎。就目前而言,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已經頒布了《內蒙古自治區蒙古語言文字工作條例》等相關文件,這為內蒙古民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3]。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政府除了給予政策支持以外,還針對民族教育發展提出了“優先重點”發展方針,民族教育在財政資金、公共資源配置等方面優先享有權益,加大了民族教育管理力度,鞏固了教育方法,解決學生求學難問題,促使少數民族教育長期穩定發展。同時政府建立了相應的助學體系,其中包括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例如,規定牧區學生接受雙語教學的適當減免學費和學雜費,對一些本科學生給予適當的生活補助等助學政策,加大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關注民族藝術文化傳承
內蒙古有很多傳統名族藝術需要后人傳承下去,語言文化就是其中之一。要想從根本上達成開展雙語教育的教學目標,需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明白不論是漢語語言,還是蒙古語語言對其未來發展而言都同等重要。要想切實做好傳承蒙古族優秀的藝術文化,第一步就是學好語言文學。基于此,政府部門以及學校都應該更加重視蒙古族語言文學教育,在進行漢語語言教學過程中,還要將使用母語的重要性告知學生。為此學校可通過舉辦蒙古族語言文學的朗誦比賽,通過競爭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參與,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本民族語言文化[4]。此外,政府部門在進行城市規劃過程中,盡可能多地設置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標志,如對道路標識、建筑標志等采用蒙古語和漢語雙語的標示方式來增加蒙古族語言使用的環境,蒙古族學生家長也應在平時生活中為學生創造進行蒙古族語言文化交流的條件和環境,通過以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蒙古語言學習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