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但新冠肺炎疫情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主要如下:
1. 影響貧困地區農村產業革命有效推進。例如:貴州省仍有9個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和3個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擬摘帽縣,脫貧任務嚴重。一是種養殖產業發展受阻。當前正值春耕季節,疫情直接影響下半年的豐收和收入。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一些地方采取了封路斷路的措施,造成農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進出困難,貧困地區生產的新鮮果蔬不能快速運輸到市鎮,果蔬等綠色種植業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特別對中小散戶和不成規模的種植地區影響較大。貧困地區禽類和尤其是特種養殖產業也受到嚴重打擊。二是農村加工型產業發展不暢。比如,貴州省建檔貧困戶外出打工的約100萬人左右。受疫情影響,各類加工型企業處于停滯狀態,對帶動貧困群眾就業,拉動貧困地區經濟增長影響較大。
2.此次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正是大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高峰時期,人口流動大,人員接觸面廣,病疫防控難度增加,特別是農村基層,防控壓力更大。一是農村醫療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貧困鄉村的醫療系統十分薄弱,鄉村醫生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也很有限。二是農村基層工作難度大,壓力大。
3.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較多,這些群眾原來都是分散居住,現在搬出來集中居住,因疫情影響又不能出去打工,部分群眾生活困難,無所事事,會造成社會治理困難和風險。
4.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堪憂。對受疫情影響出現滯銷難賣的農產品,特別是生產春茶的貧困縣而言更是如此。
為此建議:
1.加強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統籌推進。中央對脫貧攻堅的政策和要求不能放松,要加大綜合統籌力度,否則一旦松懈,不但不能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還將出現倒退。要把當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與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統籌安排、一體推進。千方百計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貴州省脫貧攻堅成效的影響,積極防范因疫情可能導致的大面積返貧。
2.加強對脫貧攻堅數據化建設。借鑒疫情防控數據使用經驗,在原有脫貧攻堅數據庫基礎上充分利用大數據,進一步加強脫貧攻堅數據信息的采集、維護、使用、管理工作,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可操作,可共享。
3.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產業扶持力度。特別是有脫貧任務的縣市要保民生,保就業,促穩定。加大對貧困地區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等扶貧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要在防疫物資方面給予充分保障,在幫助復產復工、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等方面優先落實相關政策,幫助渡過難關,以此振興農村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就業,穩步實現產業脫貧。
4.加大對農村醫療投入力度。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強化鄉村衛生醫療機構和隊伍建設,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服務條件,保障鄉村醫生合理待遇,全面提升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發揮醫療保障在脫貧攻堅中作用。
5.促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加大對貧困鄉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進一步開展鄉村人居環境建設,增加就近就業機會,同時采取以工代賑等方式促進貧困群眾增收。統籌協調衛健、農業農村、交通、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及時妥善解決扶貧企業開工復工、產品銷售、資金周轉等難題,創新完善延長產業扶貧鏈條,引入更多符合當地實際的產業項目,加強與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6.加大綜合保障政策兜底。在貧困地區未脫貧的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家庭還占相當比例。要通過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兜底,實現應保盡保,確保到極度貧困縣、極度貧困村、極度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王世杰,民革貴州省直三支部黨員;尹曉芬,民革貴州省直機關支部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