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珍
(平涼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甘肅 平涼 744000)
近年來研究顯示,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發病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牙周病變與糖尿病互為高危因素,糖尿病發生口腔疾病總發病率達83.37%[2]。糖尿病發生牙周病發病率高,與高血糖滋生牙菌斑及糖尿病骨質疏松牙槽骨吸收有密切關系[3],與糖尿病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有相關性[4,5]。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早期并發癥。本研究對T2DM伴發牙周病及無牙周病患者相關指標比較,觀察T2DM合并牙周病與T2DM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
選取我院內分泌科2018年1月—12月T2DM住院患者110例,女性53例,男性57例,平均年齡在45~65歲,均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T2DM史8~10年,選取對象均在我院口腔科行牙周病變篩查,眼科常規行散瞳后檢眼底鏡檢查眼底。根據口腔科牙周病篩查結果,分為A、B兩組,合并牙周病T2DM患者54例(A組),未合并牙周病的患者56例(B組)。排除T1DM、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昏迷患者,急、慢性感染、嚴重肝腎疾病、惡心腫瘤患者,妊娠;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記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血壓、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所有患者8小時隔夜空腹抽取肘部靜脈血檢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尿素、肌酐。血糖、血脂、尿素、肌酐采用日本進口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干化學分析法。糖化血紅蛋白采用深圳普門的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離子交換層析法;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尿常規及尿沉渣離心鏡檢,排除泌尿系感染后留取24H尿標本,化學法測定。
入選研究對象均由牙科醫生檢查牙周情況,記錄每顆牙的6個位點牙周狀況,計算平均值,檢查指標:(1)出血指數(Bl);(2)牙周探診深度(PD);(3)臨床附著喪失(CAL);(4)缺牙數目。2002年國際臨床分級標準依據散瞳后眼底鏡檢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級:Ⅰ期:微血管瘤,小出血點;Ⅱ期:出現硬性滲出;Ⅲ期:出現軟性棉性滲出;Ⅳ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體積血;Ⅴ期:纖維血管增殖,玻璃體機化;Ⅵ期:牽拉性視網膜脫落、失明。
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與B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血壓、體重指數、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見表1及表2。
表1 兩組一般基本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基本情況比較(±s)
分組 例數 男性 女性 年齡 糖尿病病程 SBP DBP A 組 54 29 25 56.8±8.0 10.24±2.23 144.20±22.6 83.75±12.16 B 組 56 28 28 57.1±6.3 10.45±2.16 135.14±20.4 80.56±12.72
表2 兩組體重指數及生化指標基本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體重指數及生化指標基本情況比較(±s)
注:A、B兩組各項指標比較,P>0.05
分組 BMIK(g/m2)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FBG(mmol/l) 2HPG(mmol/l) HbA1c(%)A 組 24.490±0.77 5.27±0.33 1.96±0.65 3.01±0.21 6.39±0.50 9.44±1.10 6.8±0.89 B 組 24.10±0.26 4.45±0.4 1.57±0.80 2.43±0.34 5.77±0.65 9.03±1.08 6.5±0.45
T2DM合并牙周病組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率、腎功、骨密度陽性率高于無牙周病T2DM組,有顯著差異(P<0.05),T2DM合并牙周病組視網膜病變發病率83.3%,未合并牙周病組視網膜病變發病率28.5%,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表3。
表3 T2DM牙周炎患者與T2DM無牙周炎患者相關指標比較(±s)

表3 T2DM牙周炎患者與T2DM無牙周炎患者相關指標比較(±s)
注:A、B兩組視網膜病變(NPDR+PDR)發病率比較,P<0.05
分組 例 MAU(mmol/l)BUN(mmol/l)Cr(mmol/l) BMD 眼底鏡檢查NPDR(n)PDR(n)A組 54 56±7.09 5.10±1.33 110±5.90-2.53±1.9132(59.3) 13(24.0)B組 56 13±4.33 6.38±2.27 89± 6.08-1.08±1.3810(17.9) 6(10.6)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影響全身多器官功能,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最常見。有數據研究糖尿病牙周病變與糖尿病血管病變有相關性[6]。Frantzis等[7]觀察糖尿病患者牙齦組織,發現牙齦血管內皮下基底膜因沉積了免疫球蛋白和補體C增厚,影響正常營養和水代謝,易受細菌及其產物(內毒素)侵襲,認為微血管形態功能改變對糖尿病牙周病發生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性粒細胞功能缺陷、膠原代謝障礙等使機體防御功能發生改變是牙周病易感條件;牙周病是糖尿病的并發癥,亦加重糖尿病[8]。持續高血糖影響下,牙周微循環血流速度發生改變,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強,紅細胞脆性增加,血管內皮損傷,牙齦組織微血管阻塞,牙齦供氧不足,氧的利用率降低,高血糖狀態下機體抵抗力下降,細胞免疫功能減退,促進細菌(尤其是厭氧菌)在牙周的感染。其次糖尿病機體代謝發生改變,齦溝液中氨基酸含量增加,牙菌斑附著引起或加重牙周病,炎癥作為應激刺激血糖升高[9]。糖尿病牙周病與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互為危險因素。有研究提示糖尿病牙周病變與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10]、糖尿病腎病[11]、骨質疏松癥[12]有相關性。本研究通過對110列T2DM合并牙周病與未合并牙周病患者進行相關檢查與分析,發現T2DM合并牙周病組的視網膜病變發病率83.3%,未合并牙周病組的視網膜病變發病率28.5%,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組的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率高于無牙周病組,(P<0.05)骨密度值有差異。
綜上所述,T2DM伴發牙周病變時可能同時伴發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骨代謝異常。T2DM合并牙周病變的患者進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早期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干預治療,減輕患者痛苦,降低致殘率及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