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斌
(安徽利辛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 安徽 合肥 230000)
呼吸性系統感染包括肺炎、支氣管炎、氣管炎等。相關研究調查表明,主要致病菌為細菌,隨著抗生素的不斷廣泛運用,人們對于藥物的敏感度不斷降低,臨床耐藥菌株的逐漸增長,導致發生院內感染的致病菌不斷增多[1]。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療呼吸系統感染,主要目的是為全面提升整體臨床治療效果,降低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
擇取96例呼吸系統感染患者開展本次研究,病例選取時間:2018年7月-2019年7月,分組方法:采用奇偶法分組,共兩組(參照組、觀察組)。本次研究已通過利辛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觀察組48例患者年齡為23~63(41.26±2.47)歲,男女分別為22(45.83%)、26(54.17%)例。參照組48例患者年齡為24~64(41.29±2.49)歲,男女分別為23(47.92%)、25(52.08%)例。組間一般資料(年齡、性別)進行比較無較大的區別(P>0.05)。
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醫學中呼吸系統感染疾病診斷標準;(2)配合本次研究;(3)一般資料完整者。
排除標準:(1)具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心功能不全者;(2)妊娠以及哺乳期婦女;(3)精神病史以及聯合運用其他抗生素感染者。
參照組給予0.5g頭孢唑林鈉(國藥準字H37021354;生產企業:齊魯制藥有限公司)融入0.9%的100ml氯化鈉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3645;生產企業:天津金耀集團湖北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當中給予患者靜脈滴注治療,1日3次。觀察組給予2g哌拉西林-舒巴坦(國藥準字H20090041;生產企業:蘇州二葉制藥有限公司)融入0.9%的250ml氯化鈉注射液當中靜脈滴注治療,1日3次。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1個療程為7天,對其臨床治療情況進行全面實時記錄[2]。
對其不良反應、臨床療效等結果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由皮疹、胃腸道反應組成臨床不良反應;由顯著療效、基本好轉、完全無效等組成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顯著療效例數+基本好轉例數之和/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92%(47/48)高于參照組的83.33%(40/48),經過χ2值檢驗后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例)
兩組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存在明顯差異,觀察組總發生率4.17%(4/48)低于參照組的18.75%(9/48),經過t檢驗后,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呼吸系統感染疾病比較危重的類型就是肺炎,臨床治療難度相對較大,抗生素應用的廣泛,導致其臨床耐藥菌株不斷增加。其中哌拉西林的耐藥菌株不斷增長,因此臨床采取哌拉西林-舒巴坦,獲取了顯著療效[3]。該種藥物是哌拉西林與舒巴坦的合成劑藥物,屬于一種新型的廣譜抗生素,其中舒巴坦屬于一種β-內酰胺酶抑制劑,對其酶活性的抑制呈現不可逆性,相比克拉維酸鉀的抑制效果較高,其抗菌的功效也相對比較明顯,能夠有效維持哌拉西林的功效,不被β-內酰胺酶進行破壞,具有顯著的抗菌活動,對于多種細菌感染的治療效果均相對較高,具有強效、廣譜、不良反應少等多種優點[4]。哌拉西林-舒巴坦運用于呼吸系統感染疾病當中,能夠起到顯著臨床效果,患者而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屬于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并且該種藥物對于肺性腦病也具有較好功效[5]。
綜上所述,呼吸系統感染采取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療相比常規用藥效果顯著,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