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兵
(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人民醫院 云南 曲靖 655600)
橈骨遠端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性疾病,在老年女性與青壯年群體中有較高的發病率,骨折部位一般位于橈骨遠端2~3cm位置,多數患者會伴發下尺橈關節的損壞[1]。橈骨遠端骨折發生后患者多出現活動受限、腫脹與壓痛等現象。目前,臨床上對于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既有保守方法,也有手術治療的方案。本文對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抽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齡(64.37±2.36)歲,平均發病至送醫時間(43.15±3.53)min,平均BMI指數(24.26±0.53)kg/m2;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齡(64.64±2.39)歲,平均發病至送醫時間(43.23±3.57)min,平均BMI指數(24.31±0.55)kg/m2;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保守治療,即手法復位并加以石膏固定:首先對患者行局部麻醉,以反折手法進行復位并選用石膏或夾板進行固定;在治療1個月后拆除固定工具并以X線復查,鼓勵患者合理適度開展關節鍛煉以加速恢復。在患者開展關節鍛煉時囑咐患者在鍛煉的時間與強度上必須嚴格遵照醫囑,切勿強行高強度鍛煉。
觀察組采用手術治療,以克氏針固定:選橈骨遠端背側軸線做一切口并放置克氏針,以牽引法和撬拔法行橈骨骨折位置與掌傾角復位并固定;以克氏針穿透近端對側的皮質,偏角采用撬拔法復位,對橈骨莖突一側放置克氏針;術后1個月取出克氏針并指導患者合理開展關節康復訓練以加速康復。
治療效果評價:(1)痊愈,即橈骨遠端骨折已經完全恢復,各關節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患者無疼痛感;(2)顯效,即橈骨遠端骨折已經基本恢復,患者各關節功能指標基本正常、患者僅有輕微疼痛感;(3)有效,即橈骨遠端骨折正處于恢復當中趨勢向好,患者各關節功能指標有所改善、患者可忍受疼痛感;(4)無效,即橈骨遠端骨折尚未恢復,患者各關節功能指標改善程度較小、患者有較大疼痛感。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患者例數×100.0%。
數據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僅有1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8.0%;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有8例無效,總有效率為8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發病率較高且部分老年患者還并發多種疾病,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治療的難度。橈骨遠端骨折發病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受到嚴重影響,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帶來一系列并發癥[2]。在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中傳統手法復位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且與手術方式相比安全性高,但是,傳統保守治療的整體治療總有效率還難以達到患者的要求,而且治療的周期較長并容易出現再次移位復發現象[3]。近年來,在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中采用手術方式也逐漸得到一定的認可。橈骨遠端骨折手術治療的綜合預后較好,對于橈骨的高度、掌傾角及關節面的平整恢復效果較佳,縮短患者治療的時間以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回歸正常生活[4]。此外,手術治療方案對于預防再次移位現象的發生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是臨床上較為可行的治療方法之一。有研究指出橈骨遠端骨折手術治療,相當于保守治療方式具有更好的預后,而隨著技術的進步手術風險也在不斷下降[5]。所以,在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中采用手術方案,能夠提高治療的整體有效率并加速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