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霞
(景洪市第一人民醫院 云南 景洪 666101)
胃腸疾病是臨床醫學中常見的內科疾病,食管炎、胃炎、胃潰瘍等均是其中病發率較高的疾病,該類疾病病發會導致患者胃腸功能下降,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易誘發多種并發癥,以此危及患者性命。隨著我國胃腸疾病病發率的不斷提高,其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本文通過對綜合護理在胃腸疾病中的應用效果展開研究分析,意在為提高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效率和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出可行性方案。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腸胃疾病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兩組各26例患者,研究組患者年齡27歲~59歲,平均年齡(42.9±3.7)歲,平均體重(55.8±2.7)kg,男性13例,女性13例。對比組患者年齡25歲~60歲,平均年齡(42.5±3.5)歲,平均體重(55.3±3.2)kg,男性13例,女性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兩組患者均符合相應疾病的診斷標準。(2)兩組患者均知曉此次實驗研究的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其他臟器疾病者。(2)排除合并其他功能障礙者。(3)排除認知存在缺陷者。
1.2.1 對比組 對比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其中包括健康知識宣傳:護理人員對患者展開疾病健康知識宣傳,通過對疾病病程、治療方案等疾病知識展開宣傳教育,以此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用藥指導:護理人員嚴格遵照醫囑用藥,叮囑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并在患者初次用藥時觀察其是否存在藥物過敏反應,如患者出現過敏反應,需立即停止用藥,并給予其相應的治療。
1.2.2 研究組 研究組行綜合護理干預,其中包括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針對患者患病期間出現的不同負性情緒展開心理干預護理,通過聯合患者家屬給予患者鼓勵或成功治療案例宣傳等措施,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生理護理:護理人員需依據患者日常飲食習慣為其制定健康飲食計劃,叮囑患者避免刺激性較重食物的攝入,確保飲食合理搭配,多食用易消化、清淡的食物。此外,還需叮囑患者保持一定的運動量,通過有氧運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觀察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滿意度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展開,滿分100分,以90分以上為滿意,以89分至60分為一般,以59分以下為不滿意。
用SPSS19.0軟件對研究中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過不同護理干預后統計得知,研究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對比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胃腸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屬于高發病種,其病發后通常會導致患者胃腸功能紊亂,且患者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長期接受治療才可治愈。在此階段,患者在病痛的影響下,極易誘發各種并發癥,甚至誘發抑郁癥等心理疾病,以此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進一步下降[1-2]。
綜合護理是臨床醫學中重要的護理方案,其通過對患者展開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和疾病康復效率。將其應用在胃腸疾病患者臨床治療中,其通過心理護理、生活護理等多種護理措施,能加快患者胃腸功能康復效率,使患者快速康復出院,以此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3-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行綜合護理干預的研究組,其滿意度高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的應用,能有效提高胃腸疾病臨床治愈率,加快患者康復效率,同時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以此降低醫患矛盾的發生概率,進一步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