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懷悅
(云南省腫瘤醫院干部醫療科 云南 昆明 650118)
在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中,肺癌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其會極大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肺癌初期,患者并沒有典型的癥狀表現,多以持續性胸痛為主,不易引起病人的重視,所以就診時往往都已發展至晚期,喪失最佳治療時機。酒精刺激、吸煙等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且本病整體治愈率低下,預后不良,治療過程中患者還會出現程度各異的情緒變化,病情會隨之加重,所以需要積極開展臨床護理干預[1]。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共134例,均分成兩組。對照組男35例,女32例,年齡40~81歲,平均(63.5±5.2)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2.8±0.6)年;其中7例腺鱗癌,25例鱗癌,35例腺癌;實驗組男36例,女31例,年齡41~82歲,平均(64.3±5.1)歲;病程5個月~6年,平均(2.9±0.5)年;其中8例腺鱗癌,23例鱗癌,36例腺癌。組間一般資料比較,P>0.05,能進行對比。
對照組常規護理模式包含的主要內容:將疾病的變化規律告訴患者,提高其對自身疾病的掌握和認知能力,以免其因為病情出現過度悲觀失望、消極懈怠的負面情緒。告訴患者家屬要盡可能的多在患者身邊陪伴,多和患者進行內心交流,緩解和改善其孤獨無助感,切實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懷。如果有轉移性病變出現,需要對其他重要臟器變化進行嚴密觀察,有異常情況及時用藥,協助患者定時翻身和肢體活動。實驗組舒適護理干預包含的主要內容:①環境干預:定時更換床單、被褥等,維持穩定的病房溫度、濕度,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將花草盆栽等擺放在病房內,對室內空氣質量進行改善,夜間保證安靜的病房休息環境,保證病人的睡眠質量,失眠者可通過安眠藥促進其睡眠;②飲食干預:參照少食多餐的進食原則,根據患者的日常飲食喜好對飲食結構進行調節,刺激其食欲,保證營養均衡、充足,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飲食;③疼痛干預:盡可能的分散患者對疼痛感的注意力,定期全面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耐心傾聽患者對疼痛的主訴,遵醫囑合理給予止痛鎮靜類藥物,盡可能的減輕其病痛;④呼吸道干預:幫助患者和維持呼吸道暢通無阻,以確保呼吸循環,預防和減少呼吸道并發癥發生;⑤心理干預:安撫和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糾正其錯誤的疾病認知,幫助其建立正確的生死觀,盡可能使其生存時間得到延長,提供家庭與社會支持,促進病友交流和鼓勵,讓患者樹立起和病魔抗爭的決心。
運用QOQ-C30(生活質量核心0問卷調查)評定兩組的生活質量,以健康狀況、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四項為主[2]。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社會功能、情緒功能、生理功能、健康狀況等各項生活質量的評分高于對照組,且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健康狀況 社會功能 情緒功能 生理功能實驗組 67 78.80±6.4275.47±4.5773.29±5.3379.73±5.14對照組 67 65.34±5.3866.14±6.3661.35±4.8572.27±6.34 t 13.1533 9.7513 13.5620 7.4815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晚期肺癌因為錯失了最佳手術治療時機,往往需要依賴放化療的方式為患者進行治療,而治療的毒副作用,再加上病情自身的影響,患者承受著生理、心理的雙重壓力。科學有效、及時系統的臨床護理干預,可對患者的疾病狀態進行有效改善,同時對心理情緒進行調節。
舒適護理作為全方位、多層次、多途徑的且具有極強針對性的新型護理模式,嚴格遵循“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和具體情況,對各項護理措施進行細致化,將個性化的各項護理措施提供給患者,提升患者的社會、精神及心理等方面的舒適程度,或將不舒適感盡可能的降低。通過舒適護理,可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其對醫務人員的信賴感,構建和諧友好的醫患關系,提高廣大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3]。
本結果實驗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舒適護理模式對緩解晚期肺癌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質量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