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坤 羅雅丹 王翩翩 李維(通訊作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院<廣西代謝性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 廣西 桂林 541002)
尿毒癥是一種臨床常見腎內科疾病,多為腎衰竭的終末期。對此類病人,常規的治療手段為血液透析,一般一周2~3次,因此透析病人的身體狀況會逐漸變差,易出現并發癥,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抑郁情緒,這些會嚴重影響透析的效果[1]。因此對患者疾病護理干預的同時還應注重患者心理變化,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本次選取我院2019年度上半年就診的80名需要透析的尿毒癥患者,對其進行腎內科常規護理和細節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度上半年就診的80名需要透析的尿毒癥患者,對其進行腎內科常規護理(對照組,40例)和細節護理(研究組,40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5例,年齡 30~70歲,平均年齡(54.38±6.5)歲。研究組男22 例,女18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4.45±8.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所有透析病人給予腎病科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醫生和護士相互合作,醫生下醫囑,護士需核對并執行醫囑,對于不同程度的患者應有不同的護理級別,在每次透析過程中和透析完成后都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血壓、脈搏、體重等變化。及時并準確地將檢驗標本留送,嚴格執行護士查房制度,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需嚴密觀察,了解患者有無身體不適或藥物不良反應。對于透析后出現休克或煩躁不安的患者需即刻通知管床醫生處理和急救。
研究組:除了給予上述護理外,還包括細節護理,具體如下。
(1)心理干預:護士在進行護理干預的同時需要了解患者的心情波動情況,消除其內心緊張不安的情緒。與患者溝通時語言要盡可能柔和,對患者保持最大的耐心,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耐心的解答;當發現患者的心理狀態存在異常時,要及時與患者進行深入交流,要及時糾正患者的偏激認知模式。讓患者在心態上要戰勝病痛,而不是被病痛所打倒。讓患者對疾病的認識達到一個正常的狀態。讓患者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只有將自己的困惑之處說出來,讓旁觀者加以分析,才能發生思認知方面存在的問題,才能及時的糾正。在這個過程中,醫生和護士也可以因此而改善醫患緊張關系。更愿意配合醫生的治療,患者本身會對疾病有強烈的信心,心態上更加積極樂觀,這對患者的后期恢復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2)并發癥護理。護士在進行透析患者護理干預的同時,需要掌握尿毒癥的并發癥。如急性腎衰、食欲不振、惡心欲吐、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護理人員不但要知曉尿毒癥患者的并發癥,還需要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對于所患疾病有充分的認識。在每次透析完成后,醫護人員還應對患者的當前病情進行相關評估,避免并發癥的發生。還應與家屬相配合,給予合理建議,控制飲食,預防低鉀血癥的發生。
(3)生活護理:尿毒癥需透析的患者一般會日漸消瘦,因此尿毒癥患者的飲食尤為重要。醫生建議適當運動,促進腎臟排毒,護士在指導患者飲食的同時應觀察患者的體溫及每日大小便情況,通過患者每日的攝入與出入的對比制定合理的日常飲食指導。還應鼓勵患者適當鍛煉,飲食和運動相結合,促進身體的恢復。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情況、生活態度、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患者心理波動采用HAMD進行評價,對于評分高的患者需要密切關注。生活質量采用GQOLI-74給予評價,評分越高其生活質量越好。在兩組護理干預的同時還對護理滿意度調查,主要分為不滿意,滿意、很滿意。
根據SPSS20.0 軟件對兩組數據進行有效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因此此項觀察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對照組和研究組的HAMD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的HAMD的評分較干預前降低,且對照組的評分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P研究組 40 11.45±1.67 3.52±0.53<0.05對照組 40 11.68±1.89 6.98±0.82<0.05 P>0.05<0.05
干預前對照組和研究組的GQOLI-74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的GQOLI-74的評分較干預前提高,且對照組的評分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GQOL-74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GQOL-74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P研究組 40 40.45±1.67 68.52±0.53<0.05對照組 40 43.68±1.89 56.98±0.82<0.05 P>0.05<0.05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 100.0%高于對照組的 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尿毒癥是腎臟疾病最常見的一類疾病,其常規的治療手段主要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長期治療方式,患者身體以及物力、財力都會使患者產生抑郁、消極的情緒,因此其生活質量在整個病程的治療過程中會日漸低下。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和生活態度采取統計學統計比較,在研究組患者給與細節護理,關注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情緒,給與一定的心理開導,告知患者此項疾病的最新的治療方案和預后效果,給患者增加致病信心,提高生活質量水平,與患者家屬取得合作,與患者共同正確面對疾病,配合治療。使患者相信醫生,相信治療方案。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無不良的情緒因素,在每次透析后給與患者心理呵護,給患者治療后有一種輕松的心情。本次研究通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兩組的HAMD的評分值較干預前降低,對照組的評分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GQOLI-74的評分較干預前降低,對照組的評分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細節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