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仙
(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肝膽二外科 云南 曲靖 655000)
膽總管結石在臨床發病率逐年升高,是由于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良的飲食結構引發,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而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術因為具有對于其機體產生輕微創傷、疼痛程度較低,住院及恢復時間更短等優勢,已經被臨床作為診治肝膽胰疾病的主要手段[1]。雖然此方法具有的優點十分顯著,但其術后并發癥也十分常見并兇險萬分。為了探討預防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術后并發癥的有效預防護理措施,我院擇取了50名患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擇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入院的膽總管結石5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進行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排除不能完成此次手術者,伴有重大疾病者,術前已經發生休克、膽道感染等患者,有精神障礙者。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5.7±10.1)歲,病程6個月~5年,單個結石15例,2個結石8例,多個結石2例。實驗組男17例,女8例,年齡28~68歲,平均年齡(46.2±9.8)歲,病程3月~8年,單個結石14例,2個結石8例,多個結石3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可比性佳。
1.2.1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術前測量生命體征,準備手術用物,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病房環境,室內整潔明亮安靜;對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的注意事項,耐心的解答其提出的問題,以減輕其疑惑;告知患者術前需禁食水八小時,調整患者術前飲食。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引流管及引流液、手術切口狀況,并遵醫囑給予心電監護和吸氧,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報告醫師,協同醫生給予患者相應的治療。
1.2.2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預見性護理,具體如下:1)預防高淀粉酶血癥和胰腺炎:術前調查患者的胰腺炎病史,并且檢查血、尿淀粉酶情況。由于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可造成胰管損傷,引起人體內淀粉酶的變化,術中需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需要時給予生理鹽水沖洗,減小術中損傷胰管的機率。術后12小時~24小時檢查血、尿淀粉酶,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相應措施,根據患者身體狀況給予低脂、易消化流質飲食。避免辛辣食物,確保不能刺激胰管。也可給予抑制胰腺分泌的藥物,預防高淀粉酶血癥和胰腺炎,如:奧曲肽、生長抑素等。2)膽道感染預防措施:術前給予抗生素預防,術中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防止感染發生。術后及時巡視,為患者測量體溫,觀察是否有寒戰、高熱、黃疸、腹痛等。3)預防消化道出血:觀察并記錄嘔吐物、排出物、引流液的顏色和量。觀察患者面色和血壓。4)消化道穿孔預防措施:術中時需注意使用器械的力度,避免不必要的損害。當患者術后出現腹痛時,需進行X線檢查,如出現隔下氣體,需給予相應措施,注意患者病情變化。
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實驗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s)

表1 兩組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s)
組別 n 平均住院日(images/BZ_31_1538_2518_1557_2549.png±s,d) 并發癥發生率[n(%)]實驗組 25 7.9±1.3 2(8.0)對照組 25 13.1±2.3 8(32.0)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n(%)]
膽總管結石的發病率較高,且由于中青年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變化,導致發生率越來越高,需要進行及時治療,否則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膽總管結石給予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可有效的獲得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和治療效果,具有診療一體的優勢[3]。然而,此方法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例如:高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均會影響預后,同時還可能出現二次手術情況[4]。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的預防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