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圳軍
(南充市高坪區人民醫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臨床在面對各類疾病的治療時,多種西藥聯用是常見的手段,大部分西藥處方中存在兩種或以上藥物。合理的西藥配伍能夠提升藥效,加強治療效果,但錯誤的配伍方式會造成一系列不良反應[1]。目前臨床將藥物配伍禁忌分為三個類別,分別是化學性、物理性以及藥理性。前兩種配伍禁忌會導致藥物失效或無法達到預期目標,而藥理性配伍禁忌會產生更為嚴重的毒副作用,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減少多種西藥合用中的配伍禁忌,對提升藥效和保證用藥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開具的西藥處方中隨機選取3600份西藥處方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處方具有真實性、完整性。
根據國家相關處方規定,對所有西藥處方進行分析,統計藥物的類別、用藥方式以及用藥數量等信息,通過分析結果篩查出不合理配伍處方,觀察不良反應分布情況。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3600份西藥處方中,不合理配伍所致不良反應的處方有194份,占比5.39%。不良反應的表現主要為:嘔吐有79例,發生率為40.72%;惡心有81例,發生率為41.75%;頭痛有70例,發生率為36.08%;發熱有49例,發生率為25.26%;頭暈有31例,發生率為15.98%;睡眠不佳有86例,發生率為44.33%;其他不良反應有29例,發生率為14.95%。
在194份不合理配伍處方中,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阿莫西林的配伍錯誤發生率最高,其次是抗生素類藥物配伍不當,見表。

表 西藥處方不合理配伍情況
臨床疾病治療過程中,通常會遇到單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情況,此時醫生通常會采用多藥聯用的手段,以此提升藥效。大部分藥物配伍較為合理,部分藥物配伍在藥物的相互作用下會出現藥效降低的情況,甚至產生大量毒副作用,引發機體不良反應。還有部分藥物配伍使藥效超過患者承受范圍,影響身體健康。尤其在嬰幼兒、孕婦等特殊群體中,體質與健康人群差異較大,在多種藥物的配伍應該更加注意藥物的劑量,及時調整配伍方案,了解患者過敏史、用藥史[2]。本次研究選取的3600份西藥處方中,出現不良反應的處方有194份,綜合分析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和阿莫西林:避孕藥和阿莫西林合用后,避孕藥的肝腸循環功能受到干擾,藥效大幅降低,從而發生不良反應。②抗生素類藥物配伍不當:各類抗生素藥物合用時,藥物在肝臟中的毒性明顯增加,,同時阻礙正常蛋白質合成,降低了抗菌效果,藥效相互競爭。③阿奇霉軟膠囊與碳酸鈣、碳酸氫鈉等抗酸藥:服用抗酸藥后在胃中會形成胃酸,腸道吸收后進入血液,此時攝入阿奇霉素,血藥峰濃度降低,藥效下降。④普萘洛爾與氨茶堿:氨茶堿可對磷酸二酯酶起到抑制的效果,普萘洛爾作用正好相反,互相作用后藥效下降。⑤注射用鹽酸氨溴索與抗生素類藥物:鹽酸氨溴索屬于黏液溶解劑,主要作用是減少呼吸道黏膜腺的分泌,降低痰液濃稠度,提升肺表面活性物質的釋放,通過強化纖毛運動促進痰液排出。與抗生素藥物合用后在肺組織中的濃度急劇上升,從而發生不良反應。
良好的治療效果與與藥物的合理使用密切相關,臨床藥師應完整掌握各類藥物的配伍禁忌,了解不同藥物的拮抗作用。例如在使用激素類藥物時,應減少第三代抗菌藥的應用,易導致低血壓、心律加快等不良反應。藥師在藥物配伍時,應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程度,根據藥物的特性結合自身工作經驗選擇合理的藥物配伍。在特殊人群用藥前,應提前進行藥敏試驗,確認安全后在用藥[3]。用藥后密切監測不良反應,及時發異常立即處理。醫院定期開展專業培訓,提升藥師的藥學知識,培訓后及進行考核,觀察對各種藥物相互作用、毒副作用的了解度。詳細記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時上報不合理配伍處方,逐漸完善用藥機制。
綜上所述,多種西藥合用能夠提升治療效果,但臨床應加強藥物配伍的禁忌,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保障患者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