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石阡縣茶農采摘的第一批新茶茶葉
隨著當前氣溫逐漸回暖,各地茶園里的茶葉生長速度加快,均已抽出鮮嫩的芽尖綠苞,全縣30萬畝茶園已陸續進入采摘期,茶農們正搶抓當前有利時機,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新茶。
在龍塘省級現代高效生態苔茶示范園的棉花山茶葉基地里,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茶樹似層層波浪,漫山遍野,一行行茶樹抽芽吐綠,泛著翠綠的茶芽顯得格外誘人,沁人心脾的茶葉清香讓人陶醉,茶農們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分散在茶園里,忙著采摘首批春茶,趕制上品名優茶。
春茶是越冬后茶樹第一次萌發的芽葉采制而成的茶葉,由于沒有病蟲害干擾,品質很好。龍塘省級現代高效生態苔茶示范園的春茶又叫明前茶,一般在春節過后即可開采,比其他茶區要早15天左右,以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而聞名,被譽為一年中品質最好的茶葉。
據石阡縣苔璽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湯小濤介紹,由于去年暖冬,今年的茶葉出芽提前,為了不誤春茶的及時下樹,該公司在做好疫情嚴防嚴控,確保自身和茶農的安全的同時,開始加大馬力復工復產,滿負荷生產來追回前期的損失。
為了讓茶青盡快下樹,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每天組織附近村民100余人在茶園采茶,盡可能把受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記者在公司的加工廠看到,茶葉加工設備不停地運轉著,經過攤青、殺青、理條、壓扁炒干、剔毫、提香等工序,第一批春茶出爐,芽頭漂亮、香氣撲鼻。
近年來石阡縣按照“以生態化理念發展產業,以產業化方式建設生態”的理念,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圍繞優基地、穩規模、擴市場、興質量、創品牌、保干凈的工作主線,著力將茶產業打造成石阡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康養產業,切實有效推進茶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截至去年底,全縣茶園面積已達37.97萬畝,投產茶園31.59萬畝,茶葉加工企業145家,已在省外城市建立專賣店及銷售點68個,省內縣級以上專賣店35個,網上銷售點43家,年產量達2.4萬噸,實現綜合產值23.76億元,茶葉已經成為我縣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受益群眾32.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