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藝小品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已經過去的數十年的“昨天”里,涌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也造就了一批家喻戶曉和深受大家喜愛的演員,甚至出現了在各種類型、各種規模的文藝晚會上小品必不可少的局面。曲藝小品短小精悍,題材廣泛,善于捕捉社會熱點,以“草根”生活為素材,反映平民生活,通過小人物看出大境界,小故事表達大情懷,小視角反映大時代。以小見大、幽默風趣、感染力強、寓教于樂的特點使曲藝小品成為最受人民群眾歡迎和認可的藝術形式之一。
隨著時代的變遷、文藝事業的大繁榮,人們的精神生活和娛樂方式日趨豐富和多元,“今天”的曲藝小品與以往的輝煌時期相比,光彩略有黯淡。一個藝術門類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會暴露出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曲藝小品也是如此。比如專業從事曲藝小品創作的人才與團隊力量不足;過于注重搞笑和包袱,缺失思想內涵和審美價值;依賴網絡笑話、短信、網絡段子來替代在生活中的體驗和發現進行創作,脫離現實生活;承擔了過多宣傳和教育的社會功能,自身藝術趣味下降;創作主觀禁忌過多,遠離人民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等。今后的曲藝小品要想獲得更寬闊的發展空間的話,需要業界有志之士來一起積極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努力走出困境。
近年來,中國曲協十分重視并致力于加強曲藝小品的創作、表演、研討及隊伍建設,團結一批全國曲藝小品創作和演出的中堅力量,積極推出一批反映生活百態、彰顯家國情懷、弘揚正能量、群眾喜聞樂見的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優秀作品。2019年4月,中國曲協在北京召開了首屆全國原創小品優秀節目創作座談會,10月,在張家港舉辦了首屆全國原創曲藝小品優秀節目展演、首期全國曲藝小品創作表演編導培訓班,在12月5日到7日舉辦了第七屆全國相聲小品優秀節目展演,12月9日,召開了小品藝術屬性研討會,通過舉辦展演、開展專題培訓班、召開理論研討會等服務手段和方式,為作者、演員和作品搭建打磨加工、展示推廣的舞臺,把推小品的過程轉化為出精品出人才的結果,進一步推動曲藝事業繁榮興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在文藝事業大發展的今天,小品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類型,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觀眾緣”,如何更好地在曲藝小品的創作演出中關注當下現實,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更好地找到和今天觀眾的契合點,這就需要小品努力發掘題材,對觀眾有新的認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創作中對社會主流價值有積極正面的理解,恢復小品和時代之間的有機聯系,在不久的“明天”再次綻放小品藝術的生機和活力,為豐富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本期特別策劃邀請專家就曲藝小品的歷史發展、藝術屬性、藝術特點、傳承發展及未來方向,如何創作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的小品精品等分享看法和觀點,希望給廣大讀者帶來一點思考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