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辰
2020年初,一場洶涌而來的疫情籠罩全國。2月13日23時50分,一聲清脆的電話鈴聲驚醒了剛剛入睡的陳靜。原來有個孕婦羊水破了,她的父母公婆及丈夫先后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已送往定點醫療機構救治,只剩她獨自隔離在家。情況緊急,沙洋縣婦聯黨組書記親自聯系陳靜,希望由她為這名孕婦接生。速度就是生命,陳靜緊急趕往醫院,路上一邊聯系科室做好產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一邊和醫院協商,成立專業醫療團隊并制定分娩方案。
孕婦為新冠病毒密切接觸者,科室人員得知后都很緊張,陳靜的心里也直打鼓,但她知道這個時候,她要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必須自己先拿出十足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心來。她告訴大家只要做好防護,按照訓練過的流程來,一定沒事的。

當一行人護送著孕婦到達醫院時,陳靜早已在手術室嚴陣以待。讓人揪心的是,孕婦做CT檢查后,顯示雙肺感染,疑似患新冠肺炎,所有人的心一下子變得更沉重了。事不宜遲,在上級的指示下,醫療團隊將孕婦送往感染八病區,陳靜帶隊按照預定的方案,幫助孕婦進行分娩。
厚重的防護服壓在嬌小的陳靜身上,舉步維艱,最要命的是戴著三層手套,她手的靈敏度下降,操作時倍感困難。生產的劇痛,加之N95口罩的憋悶,孕婦感到十分難受,便一把扯下口罩,用力大口大口地喘氣和呻吟。在聽得見的聲浪中,病毒似乎正被一波接一波地送到空氣中。陳靜顧不上關注這些,她徹底忘了害怕,一聲接一聲地鼓勵產婦:“加油,再使把勁!你一定能行!”
悶熱的防護服很快讓陳靜透不過氣來。她知道穿上防護服很難受,但沒想到會難受到無法忍受。到最后她雖感覺自己缺氧到快要窒息,但理智提醒她,堅持就是勝利,千萬不能倒下。長時間的折騰,孕婦體力消耗很大,情緒一度變得焦躁,陳靜便耐心地安慰她:“你是個媽媽,多一點堅強和耐心,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從凌晨一直忙到下午,孕婦終于順利誕下一名男嬰。疲累至極的陳靜和同事們擊掌歡呼相擁而笑,慶祝剛剛打贏了一場特殊的“戰役”。接著,陳靜給產婦交代了一些產后注意事項,才拖著沉重的步伐離開。看著在厚厚的防護服包裹下的陳靜的背影,產婦默默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那個一直給我打氣的醫生,有著我見過的最美的背影。”
這天晚上,陳靜洗澡的時候才猛然驚覺,接著啞然失笑:自己一天都沒有洗臉。接下來,作為密切接觸者的她,也該獨自度過隔離期了。
出生于1971年的陳靜,很小就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向往。在她眼里,白大褂潔凈無瑕,醫生的一雙妙手更是救死扶傷,如果說這世上只有一種集神圣與美好于一體的職業,那一定非醫生莫屬。在高考填志愿時,她毫不猶豫地填報了醫學院。從此,陳靜踏上了漫長的從醫之路。
從醫以來,陳靜始終站在病人的立場想問題,為病人治好病是她工作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可是最開始上班時,陳靜也曾遭詰難。病人覺得她太年輕,明確表示不想被她當“試驗品”,要求換個老醫生給自己看病。這些委屈,陳靜默默地忍受著。更何況將心比心,她理解如果是自己看病,也想找經驗豐富的醫生。可是經驗豐富不是光憑年齡就可以,主要還是要看有無過硬的業務能力。
剛上班的那幾年,當別人沉迷于追劇時,她在翻看著厚厚的醫學書;當別人休閑游玩時,她在為某個手術操作反復琢磨和練習。超常的付出帶來豐厚的回報,陳靜的業務水平突飛猛進,幾年后,她迅速成長為科室的骨干醫師。不知從何時起,她的患者們對她信賴有加,有些遠道而來的病人甚至點名要陳靜給自己看病。
2004年,有個在深圳工作的女孩玲玲一直進行性消瘦,回家養病的那段日子,看過很多醫生都難以確診。后來玲玲在朋友的建議下,找到了陳靜給她診治。陳靜通過彩超,發現她的附件區有個很小的包塊并有積液,檢查積液后,又做了腹腔鏡,發現她的雙側卵巢有菜花樣突起,陳靜懷疑是卵巢癌,但基于當時醫院的醫療條件,無法快速確診,陳靜便建議她趕緊到武漢做進一步檢查和診治。
兩年后,大年三十的晚上,正與家人看春晚的陳靜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原來是玲玲打來的,她說因為治療及時,現在身體已經好轉,對陳靜當初正確的診斷和建議非常感謝。


還有一天,陳靜忽然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她開始還以為是詐騙電話呢!對方說,自己原來是陳靜的患者,對陳靜的醫術和醫品十分肯定,現在自己懷孕十周,可是胚胎停止發育,想讓她幫忙診治。陳靜一聽她的描述,當下判斷她屬于稽留流產。聽到對方說要回來找她給自己做流產手術的那一刻,陳靜覺得被人信任真幸福。
有人說,如果一個人20年手機號都不換,那她一定是個踏實、正直、有情有義的人,陳靜正是這種一個手機號用20年的人。很多病人長期保存著陳靜的號碼,只為在逢年過節時,為她們心底敬重的陳醫生,送上一份真誠的感謝和祝福。
2020年1月底,接到防疫通知后,作為產科主任的陳靜,帶領全科室成員進入了戰時狀態,提前制定了接待高危孕產婦的流程及應急預案,并對科室醫護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宣講和技能培訓。
對于產科主任來說,決策相當重要,有時候事發突然,面臨這些突如其來的情況,必須立即做出正確的評估和判斷,稍有失誤,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在疫情期間,風險更甚以往。
臨近過年,很多孕婦來醫院生小孩。有些產婦是從武漢回來的,有些產婦的丈夫是從武漢返鄉的,還有許多產婦的親人有武漢接觸史。孕產婦處于特殊免疫耐受狀態,是新冠病毒的易感高危人群,如果感染,不僅會增加處理難度,更會嚴重影響母嬰預后,甚至危及整個病區。
雖然按照醫院的流程,發熱病人都要到發熱門診篩查后住院,但考慮到有些新冠肺炎患者屬于無癥狀感染者,因此為區分健康者和感染者增加了難度。陳靜提醒大家做好個人防護,堅決杜絕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情況。她更是時時叮囑大家要密切關注產婦的狀況,盡量篩查出不典型病例,及時將其隔離,維護科室健康環境。
產科這個特殊的科室,都是孕婦和嬰兒,如果出現病例,后果不堪設想。每個孕婦最少有兩個家屬在照顧,家屬也成了產科密切關注的對象。陳靜安排專人給家屬們量體量,囑咐他們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有幾個剖宮產術后有發熱癥狀的,陳靜都及時安排做了CT和相關檢查,排除了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
疫情期間,陳靜每天忙得團團轉。有一天值夜班時收入七個病人,一晚上,她們做了三個剖宮產手術,一個宮外孕手術,還有一個卵巢囊腫蒂扭轉手術,忙了一通宵。
期間有個高齡產婦獨自來做橫位毀胎術,死胎已經有八個月,毀胎時稍有不慎,胎兒的骨骼就有可能傷害到患者。這是個既冒風險更檢驗醫生技術的手術,但它難不倒久經“沙場”的陳靜。她手法嫻熟,很快就完成了手術,不僅沒有損傷患者的卵巢,患者的恢復情況也很好。患者有兩天躺在病床上無人照料,吃飯、倒尿全靠陳靜和產科的醫護人員們幫忙。最后,這個患者忍不住感嘆道:“你們對我照顧得無微不至,比我的家人還要好。”
婦產科的事情原本千絲萬縷,多了一個疫情防控工作后,更是千頭萬緒。有時晚上陳靜躺下后,忽然想起白天哪里還有沒做好,哪里還可以完善,便趕緊爬起來記錄,有時想得幾近失眠。
正是陳靜的專注和執著,才讓她所帶領的婦產科年年被評為醫院先進科室,而她本人更是多項殊榮加身。對這些榮譽,陳靜一向淡然。在她看來,手術臺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每一次戰斗,都不能掉以輕心,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贏。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