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閆德利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是國家、企業和每個人的“黑天鵝”事件,產生了廣泛而又深刻的影響。為防控疫情,必須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避免人群的聚集,經濟社會發展按下了“暫緩鍵”。在疫情中,數字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秩序,有效支撐了企業的復產復工。數字經濟自身發展也受到疫情較大影響,不同的業態所受影響程度不一,主要體現在線上和線下之別、居家和出行之分。疫情的發生,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成果進行了檢驗,未來必將引發建設思路和方式的調整。

線下實體企業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較大,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由于復工率低、資金預算少而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問題,其影響程度取決于疫情的時間長短和范圍大小。數字企業可通過互聯網不受或較少受到人員流動和空間制約而開展業務,受到的不利影響相對實體企業較少。一般而言,純線上業務受到的正向影響較多。而涉及線下的數字企業都會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程度主要取決于線下業務的比重和類型。例如,電商可滿足人們在安全防護條件下的便捷購物需求,正向影響不可謂不大,但也受到快遞員不能按期返工、配送不能進社區、商品斷貨等線下方面的制約。
疫情中,人們主要進行居家防護,“吃”成為第一要務。餐飲業的歇業使得在家做飯應用軟件獲得井噴增長,下廚房、美食杰等菜譜應用廣受喜愛,盒馬鮮生、美團買菜、美菜網等生鮮快速配送公司有效解決了食材購買問題。生鮮是高頻需求,是長期以來傳統電商不遺余力、前赴后繼努力發展的品類,但進展緩慢。此次疫情對生鮮電商發展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滿足吃的需求后,如何消磨居家時間成為另一個重要問題。新聞資訊、網絡文學、音樂、視頻、網游、直播等數字內容成為多數人的首選。數字內容業務多為娛樂休閑應用,與春節和長時間居家休假的場景契合,且不需要涉及線下即可開展,數字內容幾乎不受疫情的負面影響,反而獲得了巨大的流量和可觀的增長。

由于長期居家不出門,人們通過互聯網進行對外溝通的需求也快速增長。除了日常溝通外,健康溝通、工作溝通和教育溝通成為新的亮點。例如,人們紛紛利用互聯網獲取醫療衛生方面的知識,甚至進行遠程診療;再如,居家辦公促使人們嘗試使用協同辦公、視頻會議系統等遠程工具;又如,學校和培訓機構延遲開學,使得老師們開始進行視頻授課,在線教育類產品獲得快速發展。
與飲食、娛樂和溝通等居家服務呈現需求激增的情況相反,涉及出行的業務受到的不利影響最大,例如網約車、共享單車、旅行預訂、地圖等。票務預訂、餐飲外賣與出行業務密切相關,由于影院、餐館的歇業也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就整個經濟社會而言,疫情無疑造成生產復工率降低、商務交易行為減少、經濟活力下降等宏觀環境的惡化,所有行業無不受此影響,數字企業自然不例外。例如,移動支付受商務交易活動的減少而出現交易量下降。再如,電商在日用百貨方面的需求增加,但受宏觀環境影響,服裝箱包、戶外用品、鮮花、家電數碼、奢侈品等品類的需求會減少。
在疫情中,多數企業受到的經營壓力不斷加大,他們不得不努力控制成本,消減廣告、云計算等方面的費用支出,短期內拖累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但長期來看,疫情為我國做了一次“生產生活習慣的大型數字化培訓”,為應對疫情而采取的各項措施可能會成為我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力,例如遠程辦公有利于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受疫情啟發,相信有遠見的企業也會主動擁抱、加速推進信息化,從而帶來產業互聯網業務的利好。
智慧城市是數字技術在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務領域的集大成應用,我國近年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建設智慧城市。在疫情防控中,智慧城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問題和不足。例如,各自為政、跨部門協調難度大、面子工程、“數據孤島”等。疫情檢驗了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效,對公共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將引發人們的總結和反思,并對未來智慧城市建設思路進行調整。“數據中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顯,成為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以頂層設計、統一運行管理的“數據中臺”系統支撐不同業務之間的靈活部署,兼顧個性化和標準化,實現集中統一性和分散靈活性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數字化治理能力,助力公共治理現代化。
疫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多屬于階段性影響。對堅持下來的企業而言,很多因素會隨著疫情的結束而自然消失。而全國范圍內長時間的居家防護和居家辦公有可能造成人們生活習慣、生活軌跡的重要改變。特殊的經歷必然產生特殊的習慣,期間形成的用戶使用習慣(例如網上買菜、在線教育、視頻會議等),有望在疫情結束后得以繼續保持,引起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變化,推動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