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人李妍:我希望,大家都能嘗到拼布的快樂
文·芹岄
在我看來,李妍特別可愛。
張愛玲曾談論女神“地母”。地母代表了生機的繁衍與傳播、不幸的撫慰與憐憫、對眾生愛與慈悲的博大,她認為女人的精神中多多少少都有一點地母的根芽。而在李妍的精神中,這種“根芽”似乎尤為明顯。
作為拼布愛好者,她聚攏哈爾濱當地的同好者進行各種各樣公益性質的活動;帶頭拜師,甄選并組織優秀者跟著金媛善老師系統學習拼布;在小學校園中普及手工教學,發動“母親節親手為媽媽做禮物”等主題拼布文化教育活動——
從組織興趣活動,到求師問道,再到教學傳播,李妍可謂是一位“播種人”,將拼布的快樂種進大家心中。難得的是:這樣的舉動完全發自自覺、沒有摻雜任何復雜的動機與企圖。
一切,僅僅因為愛……

“我與拼布之間的緣分生自一種非常原始的喜愛:一開始,就是單純地想給孩子做點什么,第一次拿起針、線、布的時候,我甚至還不知道什么叫‘拼布’?!?/p>
李妍對拼布的熱愛,正源于原始而古老的“母性”:對孩子、對家人、對生活的愛、美與真摯,純粹的令人感動。而這種愛并不僅僅止步于“小愛”。當時是 2009 年,李妍為了聚攏身邊有同樣想法的媽媽們建立了一個名叫“俏媽媽手工 DIY”的 QQ 群,并進一步組織線下的見面、交流活動。以豐富當地女性的課余生活。很快,一個 QQ 群就滿了,然后又有了第二個。

溫暖、美好的“俏媽媽手工 DIY”活動現場
“我當時經常會組織線下活動,最頻繁的時候每個月活動一次。每一次活動前,我會想好主題、提前打印好圖紙,然后發布時間、地點、大家需要準備的東西。我和幾個做的相對好一些的姐妹會輪流把自己擅長的交給大家。活動是不收費的,如果參加活動的人缺少材料,基本上也是我們無償地送給大家,或者互相交換,當時大家玩得都很開心,有一些朋友會在家里做好蛋糕、點心拿來一起分享;有的時候為了活躍氣氛,我們會搞些有獎活動,獎品都是由家屬贊助給我們的。因為規模比較大、做的也比較豐富,所以我們的活動還被一些媒體報道過,比如黑龍江廣播電臺、《一起手工吧》電子期刊等。”



不單單自娛,李妍還組織、發起了更多福利活動,為參與者、乃至社會送去快樂和溫暖。
比如義賣,將大家做的包包、布偶、飾品一類的小作品收集起來進行售賣,所得統統捐助給當地的福利院; 再比如百納被,依照舊時百納的傳統,為準媽媽、新媽媽們準備新生兒的小被子,每個人出一點力、最后連接起來, 這是大家的祝福。
還有互贈禮物的活動,十幾年過去,當初的這些禮物還被彼此珍藏著。這其中,是最真摯、最單純的、人與人之間的善意。
“有一次我換到了一個寶媽做的小錢夾。這位寶媽平時做的都是發圈一類的小飾品,錢夾是她為了這次活動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做的。她還在錢夾里留了一段話,十年過去,我對此還是記憶猶新:
‘收到我的禮物,你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不幸的是我的禮物做的有些粗糙,幸運的是我真的很用心,每一針、每一線都是我真心誠意的祝福,和我滿滿的愛’
這么多年了,每次看只錢夾、這些話,都有不變的感動:這是人與人之間的真心,是什么東西都換不來的。”
有哲人說:“任何一種興趣都包含著天性中有傾向性的呼聲,也許還包含著一種處在原始狀態中的天才的閃光”——在李妍的原始狀態和天性傾向中,無疑帶有對拼布的熱愛,而這種天性的內核,是豐沛而真摯的愛。
如果說世間有玄而莫測的緣分,還不如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巧遇恩師金媛善,是李妍的幸運, 也是她的注定——好運總是青睞有心人。
談到與金老師的相逢,李妍依舊眼含星月:
“那是 2011 年的 6 月 26 日,我們‘俏媽媽手工 DIY’受邀參加一個手工創意集市。當時我正在自己的攤位前,一個朋友喊我:‘李妍你快來!看著是誰!’原來竟然金媛善老師!
——我們平時經常能在網上看到金老師,所以當時真的特別驚喜!金老師在我們手工人眼里是最耀眼的明星,但走近了才發現,這顆星所散發出來的卻是如珍珠一般溫暖、深沉的光芒?!?/p>
就是這樣意外的相遇,令李妍燃起新的希望。
“雖然通過努力,我們把哈爾濱喜歡拼布的人都聚攏了起來,但大家的水平實在都很有限,這時候遇上金老師,對于大家來說是個難能可貴的‘求藝’機會。于是我專程去拜訪了老師,向她說起我們的情況和困境。特別幸運的是:雖然老師特別忙,各地的課程、活動邀請不斷,但她還是答應教我們學習。于是我就在我們的‘俏媽媽手工 DIY’小集體里選了一些對拼布有天分、有情懷又符合金老師對人品的要求的朋友開始跟著金老師學習?!?/p>

“俏媽媽手工 DIY”創意集市遇手工大神

哈爾濱拼布班及集體作品《流光溢彩》合影

金老師、李妍與拼布班集體作品《流光溢彩》合影。大家一共做了四個集體作品, 在國內外很多展館都有展出

哈爾濱拼布班另一獲獎集體作品《藍青欞韻》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除了每個人都在拼布的技藝上突飛猛進、終于有了自己像樣的作品之外,李妍還特別強調,那是一段特別幸福的日子。
“我們‘哈爾濱拼布班’應該是最讓全國拼布愛好者羨慕的人了——能和金老師在一起,度過那么快樂的時光。不單傳授拼布技藝,課余時間我們還經常一起做飯,金老師還會教我們朝鮮族很多特色食物的做法,她就像母親一樣,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很多人都特別希望來加入我們,還有一些從太原、北京慕名而來朋友特地過來和我們一起上課、感受這種親切美好的氛圍?!?/p>

金老師過生日時,李妍組織哈爾濱拼布班的學生們集體為老師慶生,還用富有標志性的錢形紋和蝙蝠花為元素特別定制了翻糖蛋糕,當天大家過得特別開心。金老師用剪刀把蛋糕上面的錢形紋和蝙蝠花剪下來單獨收起,說要留一個紀念

天工傳習館拼布研習班第一期學員合影
后來,金媛善老師受邀在北京服裝學院的天工傳習館內開設了拼布教室。為了更近一步學習拼布技藝、開闊眼界,李妍報名參加了第一期拼布研習班。
“我可能是哈爾濱拼布班中唯一一個報名的,因為我覺得我應該繼續學習、更深一層,然后把學到的東西再帶回哈爾濱、帶回給喜歡拼布的姐妹們。我平時的工作朝九晚五,內容也比較飽和,所以都是周五下班后趕去機場,然后周日學習結束再坐飛機回哈爾濱?!?/p>

李妍研習班畢業作品倒四針桌旗

倒四針細節圖
雖然這是一段比較辛苦的經歷,但通過本次學習,李妍從拼布技藝本身看到了拼布的文化; 從歷史里、少數民族的拼布中,感受到了一種縱向的深度,這是拼布富有生命力的根源。
從而,自完全出于興趣的手工小趣,到系統性的學習,再到后來大開眼界,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賦予作品,這是李妍的“拼布三部曲”。終章的曲意,即將技藝化作語言、心聲融于作品。設計筆記:
“在研習班的學習過程中,金老師帶著我們去北京民族服飾博物館參觀,我在一件展品上看到了“倒四針”。我覺得它本身很有裝飾性,四針疊在一起,形成一個像小花朵一樣的形狀。古人云退一步是海闊天空,那我退四步,它們便形成一朵朵小花,就是花團錦簇?!?/p>

用倒四針、倒三針各做了一本《卜算子》,倒三針這一本作為禮物送給了到遠方工作的閨蜜,倒四針這一本為自用

《格局》

《方寸》

《鄉間》
設計筆記:
“這兩個本子是有一年要過年時,分別送給哥哥和弟弟的禮物。好像手工的東西能送給男士的很少,我就特別設計做了兩個本子。送給哥哥的叫《格局》,男人在外面做事,最重要的是眼界開闊;送給弟弟的叫《方寸》, 希望他穩重一點,不要一遇事就亂了陣腳。”
設計筆記:
“這個本子上面的圖案是陪女兒期末復習的時候在她卷子背面隨手畫的,后來覺得挺好看,就整理一番做成了這個本子,本來想做個隨身小物,結果被小丫頭發現占為己有,只能再給自己做一個啦!”
設計筆記:
“這一作算是致敬老師的錢形紋吧。只是我在藍染的老布上面做,覺得如果有凹凸會破壞那種掉那種靜默古樸的感覺,所以就用了這種刺繡的方法。錢形紋很有意思,既有福氣、辟邪的老涵義,也不乏一種人與人相處中的哲學在其中。你看,每一個圓都和其他的圓連在一起,它們的一部分是與別人共有的。如果一個人不愿與別人共享,那他就很難完整,所謂的‘圓滿’,就是出于這樣一個與人和諧共處的想法。”

《圓滿》
不僅在同好者之間無償地傳播、推廣,李妍更把拼布帶進了校園。
“我在哈爾濱奮斗小學任副校長,我們學校規定任職人員必須任教,所以我就施展了自己的所長,將拼布帶進了校園。最初級的課程是教授如何穿針引線結節以及基本針法。我現在引以為驕傲的,是教會了我們學校二年級的孩子縫扣子——不僅會縫,還能熟練掌握幾種不同的常見方法?!?/p>
這是一個社會人文范疇內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惜物之心漸漸無存,緊密相關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人與人之間情感紐帶的改變……如今這個社會,掉了扣子的衣服多少人會隨手丟掉?然而被丟掉的不僅僅是衣服,更多的是一針一線幫你縫補的人,以及這種溫暖細密的心意。
這是一種“愛商”,在“情商”“智商”之上,甚至在“美商”之上, 是更根本的。李妍做的事情,正是幫孩子一點點建立起 “愛商”。

正在縫扣子的孩子們
對于是不是在低年級開設拼布課程,當初李妍也很糾結,她的顧慮有二點:
首先是安全性。針到底是尖銳利器,孩子們年齡小、座位又相鄰緊密,避免安全事故必須是首要思考;其次, 在課業之外開此課程,需要讓家長幫助孩子們準備很多相關材料,無形中也給家長們增加負擔。
沒有想到,開課后不久就獲得了家長們的高度認可與配合,甚至很多家長都受到啟發,在家里做起針線活兒來, 這實在是意外收獲!
更大的收獲,是孩子們的愛。
“我經常能收到孩子們送我的小禮物。盡管他們做的東西比較稚嫩,有時候甚至不能辨認物形,但他們特別認真地制作,并真誠地想要把它送給我,這讓我特別感動。我想,什么是人生的幸福呢?有的人可能追求成功的事業、有的人認為是巨大的財富,但在我看來,是人與人之間自然迸發出來的真摯的情感,讓我獲得了真正的幸福。”

(母親節獻禮的報道)母親節的時候,李妍組織了一次特別的“秘密獻禮”的活動。教孩子們制作“感恩發卡”,讓他們親手給媽媽們帶上,很多媽媽感動地熱淚盈眶
后記:
聊天中,李妍是平樸不拘的,親切得令人恍然想起鄰家姐姐。然而每每口出妙言,切人心脈。
比如:“拼布的技藝水平有高低之分,但是獲得快樂的感覺是沒有區別的,每個人都可以從拼布活動中收獲到屬于自己的快樂和幸福?!?/p>
這是堪比禪機的善語,并不深奧難懂,卻透著大悟。其中,是拼布的魅力,更是拼布人靈魂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