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利勇
(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1)
大治河西接黃浦江,東連長江口,是上海浦東中部最大的一條引排水河道,也是上海市內河高等級航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區域的引水、排澇和航運任務。大治河西樞紐位于大治河西端,距黃浦江邊約1 km,是大治河銜接黃浦江的控制建筑物。現狀大治河西樞紐建于1979年,包括1座凈寬60 m(10 m×6孔)節制閘和1座300噸級船閘(閘首凈寬12 m,閘室長300 m、寬20 m),現狀樞紐布置見圖1。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上海浦東新區的開發,深水港、臨港新城的建設,現有船閘的尺度和通航能力已不能適應航運發展的需求,為此經有關部門決策,擬在大治河西現狀樞紐南岸新建二線船閘工程。
大治河西樞紐二線船閘工程受現狀樞紐已建建筑物、用地指標、外河黃浦江無錨地、內河有浦星公路橋等因素限制,布置條件較為復雜。根據相關研究[1-4],在既有樞紐基礎上布置復線船閘,須綜合考慮樞紐水流條件、船閘通航條件、停泊條件、相鄰建筑物安全及施工條件等方面因素,以確定合理的船閘軸線布置方案及總體布置形式。本文擬結合上海地區航運現狀與規劃,結合工程周邊環境情況,分析本工程總體布置要求及相關限制條件,在此基礎上研究船閘橫、縱軸線布置及工程總體布置方案,避免節制閘引排水對船閘通航安全的影響,解決外河無錨地條件下船閘進出閘停泊錨泊需求,實現節約用地與減輕施工影響的目標。

圖1 現狀樞紐布置
本工程外河側為黃浦江,內河側為大治河,內外特征通航水位為[5]:外河(黃浦江)側最高通航水位4.75 m(上海吳淞高程,下同),最低通航水位1.30 m;內河(大治河)側最高通航水位3.20 m,最低通航水位2.00 m。
本工程所在航道等級為Ⅲ級,船閘級別為Ⅲ級,設計最大船舶為1 000噸級。
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高等級航道網規劃》[6]論證推薦的規劃船型和GB 50139—2014《內河通航標準》推薦的船型,綜合船型發展趨勢,本工程設計代表船型見表1。

表1 設計代表船型尺度
根據工程選址規劃,新建二線船閘選址于現狀樞紐南側,工程布置原則為:1)二線船閘的布置應與現狀樞紐布置相協調;2)盡可能避免和減少節制閘引排水對通航的影響;3)黃浦江無錨泊區域,工程布置須考慮進出船閘船舶的候泊需求;4)工程布置盡可能地少占地和拆遷,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節約工程投資。
二線船閘縱軸線位置,應盡可能靠近節制閘布置,減小工程占地,但同時也必須確保二線船閘與節制閘之間的距離要滿足工程施工、檢修、橋梁接線等要求。二線船閘與節制閘之間最小距離要求見表2。

表2 二線船閘縱軸線確定
注:金閘公路橋跨二線船閘橋面須抬高,與節制閘側現狀橋面順接按5%坡度考慮,要求最小接線長度82.4 m。
根據表2可知,制約二線船閘縱軸線的部位主要有兩處:1)內外引航道,引航道與現狀節制閘堤防之間最小安全距離須達到24 m,此時船閘中心線與節制閘中心線距離須不小于127 m;2)金閘公路橋接線,如要確保節制閘和二線船閘間橋梁接線坡度控制在5%,要求船閘中心線與節制閘中心線距離不小于131 m,考慮到金閘公路橋不是交通干道,橋梁規模較小,且將來節制閘改造時也將對接線段進行重新改造,故從節約工程占地考慮,船閘中心線與節制閘中心線距離確定為127 m,此時節制閘和二線船閘間橋梁接線坡度為6.03%。
外閘首橫軸線位置確定應綜合考慮樞紐水流條件、內外引航道停泊區布置、閘首布置、對浦星公路橋影響及施工期間影響等方面因素。本工程內河側受浦星公路橋的限制,內引航道和停泊區場地較小,而外側相對較寬敞,將外閘首橫軸線適當外移,使內河停泊區布置在浦星公路橋以內,為內河停泊區布置創造有利條件,減少浦星公路橋對通航安全的影響。由于船閘閘首相比閘室基坑較深,基坑范圍大,基坑開挖對現狀節制閘影響更大,外閘首與節制閘閘首錯開布置,可避免和減少施工對節制閘閘首的影響。外閘首與節制閘閘首錯開布置,交通橋不設在外閘首上,對二線船閘的運行管理安全有利。根據上述分析,二線船閘外閘首橫軸線擬布置在交通橋外側,與交通橋中心線距離為100 m。
船閘內、外閘首布置在現狀樞紐節制閘南側,與樞紐節制閘平行布置,內、外閘首縱向中心線與節制閘縱向中心線距離127 m。
外閘首布置在樞紐外河側,外閘首橫向中心線與交通橋中心線距離為100 m。內閘首布置在樞紐內河側,內閘首橫向中心線與交通橋中心線距離為283 m。
內、外閘首平面尺度主要根據設計水頭、口門寬度、閘門形式以及輸水系統布置等因素確定,內、外閘首采用三角門,經布置,內、外閘首平面尺度均為33.0 m×62.6 m(縱向×橫向),其中口門寬27 m,單側邊墩寬17.8 m。
根據JTJ 305—2001《船閘總體設計規范》(2015年版)第3.1.4條:船閘的有效長度、有效寬度和門檻最小水深必須滿足船舶安全進出閘和停泊的條件。
船閘閘室有效長度不應小于式(1)計算的長度,并取整數:
Lx=lc+lf
(1)
式中:Lx為閘室有效長度(m);lc為設計船隊、船舶計算長度(m);lf為富余長度(m),頂推船隊lf≥2+0.06lc,拖帶船隊lf≥2+0.03lc,機動駁和其他船舶lf≥4+0.05lc。
各典型過閘船舶組合(每列)所需閘室有效長度計算成果見表3。

表3 各典型過閘船舶組合所需閘室有效長度
根據表3可知,為滿足各種船型組合均能一次過閘的要求,船閘閘室有效長度不應小于312.49 m,本工程閘室有效設計長度取335 m,可滿足要求。
船閘閘首口門和閘室有效寬度不應小于式(2)計算的寬度:
Bx=∑bc+bf
(2)
bf=Δb+0.025(n-1)bc
(3)
式中:Bx為船閘閘首口門和閘室有效寬度(m);∑bc為同一閘次過閘船舶并列停泊于閘室的最大總寬度(m);bf為富余寬度(m);Δb為富余寬度附加值(m),當bc≤7 m時Δb≥1 m,當bc> 7 m時Δb≥1.2 m;n為過閘停泊在閘室的船舶列數。
本工程船閘閘室考慮同時停靠2列船舶,各典型過閘船舶組合所需閘室有效寬度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各典型過閘船舶組合所需閘室有效寬度
根據表4可知,為滿足各種船型組合均能一次過閘的要求,船閘閘首口門和閘室有效寬度不應小于26.72 m,本工程船閘閘首口門和閘室有效設計寬度取27 m。
船閘門檻最小水深應為設計最低通航水位至門檻頂部的最小水深,應滿足設計船舶、船隊滿載時的最大吃水加富余深度的要求,可按式(4)計算,閘室最小水深應為設計最低通航水深至閘室底板頂部的最小水深,其值應不小于門檻最小水深:

(4)
式中:H為門檻最小水深(m);T為設計船舶、船隊滿載時的最大吃水(m)。
本工程各設計船型最大滿載吃水為2.8 m,門檻最小水深H≥1.6T(=4.48 m),本工程船閘門檻設計水深取4.50 m。
船閘擬采用短廊道集中輸水形式,閘室兩端須設鎮靜段,根據輸水系統計算結果鎮靜段長度取15 m。
綜合上述分析,確定新建二線船閘閘室的設計尺度為350 m(有效長度335 m)×27 m×4.5 m(長×寬×深),可滿足船舶安全進出閘和停泊的條件。閘室縱向中心線與節制閘縱向中心線距離127 m。
引航道布置除滿足船舶靠泊、船舶進出的要求外,還應滿足水流條件要求。根據船閘總體布置,外引航道總長度為750 m,均為直線段。為減輕節制閘運行對船閘水流條件的影響,節制閘與二線船閘外引航道間設隔流導堤,隔流導堤長度取750 m(外閘首以外)。由于外引航道直接與黃浦江相連,口門外黃浦江無錨泊段,為滿足船舶錨泊及停泊需要,外引航道除滿足過閘船舶停泊需要,還應考慮船舶排隊候泊錨泊的需求,為此,外引航道結合隔流導堤考慮兩岸靠泊,共靠泊3列船舶。為節約工程占地,并且為外閘首提供較為寬敞的施工場地條件,外引航道北側駁岸較閘首北偏31 m,南側駁岸較閘首南偏18 m,外引航道凈寬76 m。其中北岸靠泊2列船舶,南岸靠泊1列船舶。
內引航道總長度為750 m,均為直線段。為減輕節制閘運行對船閘水流條件的影響,節制閘與二線船閘內引航道間設隔流導堤,經水流數值模擬驗算,隔流導堤長度取270 m(內閘首以內)。為節約工程占地,并且為內閘首提供較為寬敞的施工場地條件,同時也為內引航道與主航道提供較為有利的銜接過渡條件,內引航道北側駁岸較閘首北偏33 m,南側駁岸與閘首順直,內引航道凈寬60 m。內引航道考慮單岸靠泊,南岸靠泊2列船舶,北岸不設靠泊泊位。
內外引航道采取不對稱式布置,黃浦江往大治河方向(下行)采取曲線進閘、曲線出閘形式,大治河往黃浦江方向(上行)采取直線進閘、直線出閘形式。船閘平面布置見圖2。根據一、二維耦合數學模型對于樞紐通航水流條件開展研究[7],節制閘在不同調度運行工況條件下,二線船閘水流條件均可滿足通航要求,工程總體布置方案合理可行。

圖2 船閘平面布置(單位:m)
1)二線船閘縱軸線應盡可能靠近節制閘布置,減小工程占地,但同時也必須確保二線船閘與節制閘之間的距離要滿足工程施工、檢修、橋梁接線等要求,經綜合分析,船閘中心線與節制閘中心線距離確定為127 m。
2)外閘首橫軸線位置確定應綜合考慮樞紐水流條件、內外引航道停泊區布置、閘首布置、對浦星公路橋影響及施工期間影響等方面因素。經綜合分析,二線船閘外閘首橫軸線擬布置在交通橋外側,與交通橋中心線距離為100 m,內閘首布置在樞紐內河側,內閘首橫向中心線與交通橋中心線距離283 m。
3)通過對各典型過閘船舶組合分析,確定新建二線船閘閘室的設計尺度為350 m(有效長度335 m)×27 m×4.5 m(長×寬×深),可滿足船舶安全進出閘和停泊的條件。
4)外引航道總長度為750 m、凈寬76 m,北側駁岸較閘首北偏31 m,南側駁岸較閘首南偏18 m;外引航道結合隔流導堤考慮兩岸靠泊,共靠泊3列船舶,其中北岸靠泊2列、南岸靠泊1列。內引航道總長度為750 m、凈寬60 m,北側駁岸較閘首北偏33 m,南側駁岸與閘首順直;內引航道考慮單岸靠泊,南岸靠泊兩列船舶,北岸不設靠泊泊位。內外引航道采取不對稱式布置,黃浦江往大治河方向(下行)采取曲線進閘、曲線出閘形式,大治河往黃浦江方向(上行)采取直線進閘、直線出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