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郭偉民 青木 本報記者 趙覺珵

面臨全球旅客數量的大幅減少,“客改貨”已經成為全球航空公司的共同選擇。日本共同社27日稱,全球航空公司正在加速將閑置客機轉用于貨物運輸。在中國向全球輸送防疫物資的同時一些國家也在積極自產醫療防護設備,日本“口罩危機”近期有望得到緩解。
“客改貨”緩解運力緊張
中國南方航空24日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3日,南航已完成255架次“客改貨”航班,將約2930噸貨物運往意大利、法國、加拿大等22個國家和地區。東航方面透露,上周東航物流投放市場的全貨機、“客改貨”等各類國際貨運航班數已達240多班,幾乎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中國民航局運輸司二級巡視員靳軍號上周介紹稱,2月份以來,民航局已累計批復中外航空公司全貨運加班包機3178班。批復中外航空公司“客改貨”加班包機1873班,極大緩解了運力供給緊張的局面。
據飛常準App向《環球時報》記者提供的相關數據,上海浦東機場目前是全國貨運投放運力最大的機場,尤其是貨機運力相比疫情前有了大幅提升。浦東機場的貨運投放運力在4月中旬達到一個高峰,單日貨運運力超過6萬噸,其中九成以上都是貨機運力。
歐洲“空中橋梁”持續
“全球最大的貨機將口罩從中國運到萊比錫!”德國《商報》27日報道,從中國運載1000萬個口罩的世界上最大貨機——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公司旗下的安-225當天降落在德國萊比錫(如圖),這是德國近期從中國訂購的2500萬只口罩訂單的一部分。
其它歐洲國家也大規模從中國空運醫療物資。上周一,一架載有20噸醫療設備,其中包括兩種試劑、8萬個口罩和1萬套醫生防護罩的烏克蘭軍機從中國抵達基輔。奧地利航空公司和國防部上周也稱,兩架奧地利航空飛機將醫用物資從中國廈門運抵維也納,供應奧地利及意大利。這批物資是意大利所訂購的150萬個口罩和45萬套防護服的一部分。英國航空4月中旬重啟因疫情暫停的中英直航,將所有客運航班用于貨物運輸,此舉是該航空公司歷史上首次。
日本“口罩危機”有望緩解
德國《經濟周刊》援引德國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最新報告稱,2019年德國在醫療物資外貿中順差370億歐元,其中既包括藥品,也包括醫療裝備,如呼吸機或消毒液。但是此次疫情中德國又成為醫療物資進口大國,主要從中國進口口罩、防護服和手套等防護設備以及抗生素等藥品。今年德國從中國進口醫療物資價值估計超過10億歐元。
日本帝京大學經濟學部教授露口洋介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積極復工復產擴大口罩產能對于穩定全球口罩供應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要想穩定全球口罩供應,需要像日本這樣具備口罩生產能力的國家擴大口罩以及相關原材料的生產。
“口罩在日本的超市和藥妝店消失已有3個月。國內7成口罩依賴中國的供應。”日本共同社27日稱,雖然進口量逐步恢復,但仍無法滿足驟增的需求。目前在日本市面上幾乎買不到口罩。為解決日本口罩等醫療物資短缺情況,日本政府從今年2月份就對引入設備生產口罩的企業提供最高達2億日元的補貼。從4月底開始,日本口罩緊缺現象將得到緩解。夏普公司4月21日開始在公司網站上銷售生產的口罩。松下電器也將從5月底開始自產口罩,首先將供應日本國內10萬員工。理光公司利用自身3D打印技術,將在5月底生產8000個醫用口罩無償提供給全國的醫療機構。日本愛麗思歐雅瑪集團6月將在宮城縣的工廠使用自己生產的材料,制作家庭用口罩,計劃8月份每月生產1.5億個口罩。日本富士電視臺稱,日本政府的補助金政策使得日本國內口罩產能增加,再加上從中國進口口罩重啟,3月份的口罩供應量為6億個,4月份的供應量可以達到7億個,已經滿足往年口罩高峰時期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