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雯


摘 要: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城市不斷向外擴張,征用了大量農村集體用地。以山西省平定縣為例,根據當地農用地分等定級、地形和區位等因素進行區域劃分,通過調查得到區域主導耕作制度、主導農作物及其產量,測算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得出科學的補償制度,從而使征地補償更加合理。
關鍵詞:征地;統一年產值;平定縣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7-0011-04?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1? ? ?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發展和城市擴張,原有的城市建設用地無法滿足城市化發展的需求,城市向外擴張已成為必然趨勢。為滿足城市發展需要,國家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村集體土地進行有償征收。征地主要涉及農作物收益和與土地相關的其他收益補償,包括安置補償費、土地補助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以及青苗補償費[1-2]。我國在2009年和2013年更新過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土地市場穩定。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原有補償制度已經很難與當今社會發展相適應,需要及時更新補償標準。
2? 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
征地補償是在綜合考慮被征收農用地質量等級、農民對土地投入、農產品價格以及政策等相關因素的前提下,由征地統一年產值與補償倍數相乘所得。
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可以反映土地收益。確定征地統一年產值時,應基于區域內主要耕作制度及農作物種類確定的條件下,在對主要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和年產值(年產值=單產×價格)進行調查、測算及匯總的基礎上,兼顧測算范圍內與土地相關的其他收益,對年產值進行系數修正[3]。
確定補償倍數時,應基于對測算地區的區位、交通條件、土地利用狀況、農民現有生活水平及社會保障的綜合考量,在多因素綜合分析及保障農民長遠生計的原則下,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合理確定土地補償倍數與安置補償倍數。補償倍數通常根據實際調查確定,或由經驗數據得到。
2.2? 測算原則
(1)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只有切實保障農民可持續生計,并使補償與當前經濟社會水平相適應,才能做好征地工作。
(2)主導性[4]。這里的主導性原則是指主導因素,包括主導地類、主導耕作制度、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及年產量。
(3)符合當地實際。在測定時,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組織測算工作,提高征地補償成果的應用價值。
(4)有效銜接,協調平衡。更新征地補償標準要充分尊重歷史,同時要考慮當地農用地分等定級及區位狀況,并與相鄰地區地價相協調。
(5)同地同價。在統一測算范圍內,補償標準不因征地目的或用途而有所區別[5]。
3? 平定縣實例研究
3.1? 基本情況
3.1.1? 平定縣簡介
平定縣地處陽泉市東南,東臨河北,西接太原,是山西和河北交通的門戶。平定縣面積1 390.94 km2,縣政府位于冠山鎮。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除娘子關泉周邊外,大部分地區均為缺水地區。宜林宜耕,主要農作物是玉米。礦藏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石太鐵路、太舊高速公路以及陽泉至黎城干線公路貫穿縣域。
3.1.2? 測算范圍
本次測算范圍為平定縣行政區域內的全部集體土地,包含冠山鎮、柏井鎮、東回鎮、張莊鎮、冶西鎮、鎖簧鎮、巨城鎮、娘子關鎮8個鎮,以及岔口鄉和石門口鄉2個鄉,共318個行政村。
3.1.3? 基準時點
基準時點為2016年1月1日,因此需調查測算的年度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
3.2? 測算方法
3.2.1? 區域劃分
將平定縣劃分為城郊區、工業區、娘子關旅游區、北部農業區和東南農業區5個區域。
(1)城郊區。冠山鎮緊鄰陽泉市郊區,地理位置優越,是平定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農用地質量較好,種植有蔬菜。因此,將冠山鎮單獨劃為一區,即城郊區。
(2)工業區。包含5個鄉鎮、121個村,即鎖簧鎮、巨城鎮、冶西鎮、石門口鄉和張莊鎮的部分。該區是平定縣重要的工業建設區,以煤炭生產、機械加工及電力為主。
(3)娘子關旅游區。娘子關是平定縣重要的旅游景區,旅游及養殖業發展較好,農用地質量等級較高,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是平定縣農業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
(4)北部農業區。岔口鄉位于平定縣最北端,地勢較高,以丘陵山地為主,農業生產條件較差,因此將其單獨分至北部農業區。
(5)東南農業區。東南農業區主要涉及3個鄉鎮、85個村,包括東回鎮、柏井鎮,以及張莊鎮的13個村。該區位于平定縣東南部,人多地少,農用地基本為旱地,農業生產條件有待提高。
3.2.2? 主導耕作制度和主要農作物
平定縣主要農作物為玉米,主導耕作制度為一年一熟制。
(1)主要農作物產量確定。
在進行主要農作物產量確定時,一般運用抽樣調查方法[6]。抽樣調查需要對樣點進行選擇。根據技術規程規定,在抽樣調查時要充分考慮樣點分布的均勻性及代表性,要求樣點密度達到每100~200 hm2耕地選取1個[7]。因此,本次共設置調查樣點200個,最終有效樣點為169個。
(2)主要農作物價格確定。
農作物價格按照市場價格進行計算,最終確定單價如下:2013年2.1元/kg,2014年2.0元/kg,2015年1.6元/kg。
(3)主要農作物年產值確定。
主要農作物年產值是在主導地類及耕作制度下,根據主要農作物前3年(2013—2015年)平均年產量和農作物價格計算得出。主要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產值計算公式如下。
F=g×p? ? ? ? (1)
式中:F表示單位面積年產值;g表示單位面積年產量;p表示某種農作物的價格。
平定縣征地統一年產值抽樣調查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3.2.3? 系數修正
統一年產值標準是測算在主導耕作制度條件下主要農作物的年產值,綜合考慮其他相關因素,適當向上調整后,確定區域單位土地面積年產值。計算公式如下。
Fi=F×(1+k)? ? ? ? (2)
式中:Fi表示某一區劃征地統一年產值;F表示該區劃內單位面積主要農作物年產值;k表示附加收益修正系數。
(1)區位修正系數。
區位修正主要考慮經濟地理位置的影響,即中心城鎮及開發區的影響[8]。考慮到縣城及陽泉市開發區對各區區位的影響,確定其對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測算的影響。
城郊區為平定縣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一般征地較多,但此區人多地少,年產值較低,因此確定城郊區附加區位修正系數為0.3。
平定縣GDP主要來源于第二產業,工業地價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農業區地價,且工業區距離陽泉市開發區較近,因此工業區相應附加區位修正系數為0.3。
(2)土地附加收益修正系數。
土地附加收益修正系數需測算范圍內土地利用狀況和農業經營狀況,包括其他土地相關產品及經營收入、農業補貼等,同時要考慮各類災害情況對當地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k1=S土地附加收益÷S糧食作物? ? ? ? ? ?(3)
k2=P土地附加收益÷P糧食作物? ? ? (4)
k3=TR土地附加收益÷TR糧食作物? ? ? ? (5)
公式(3)(4)(5)中,k1、k2、k3分別表示3個不同系數,S表示種植面積,TR表示總收益。
土地附加收益主要針對城郊區和娘子關旅游區,即城郊區的蔬菜大棚種植和娘子關旅游區的特色水產養殖。綜合考慮k1、k2、k3這3個系數,可得出城郊區土地附加收益修正系數為0.3、娘子關旅游區附加修正系數0.25。
(3)最終修正系數。
由區位修正系數和土地附加收益修正系數,最終確定城郊區、工業區、娘子關旅游區的附加收益修正系數分別為0.6、0.3、0.25。
3.2.4? 主要農作物年產值及補償倍數的確定
基于多因素綜合分析相關社會經濟因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初步確定補償倍數應在16~30倍之間。利用土地貼現值方法,確定補償倍數[9]。
根據近3年農民從耕地中獲得的純收入、農民純收入增長率,計算出未來20年土地總收益的貼現值。通過這一貼現值和統一年產值的比值,確定補償倍數。公式如下。
P=×1-? ? ? ? ? (6)
式中:P表示土地價值的貼現值;A表示農民從耕地中獲得的人均純收入;k表示人均耕地面積;r表示資本貼現率;s表示農民純收入的增長率。
M=? ? ? ?(7)
式中:M表示補償倍數;P表示土地總收益的貼現值;V表示統一年產值。
根據公式(6)(7),確定所采用補償倍數為25~30倍。其中,土地補償倍數為8倍,安置補助倍數為17~22倍。
3.3? 測算結果
在分別測算各區域補償費用的基礎上,綜合測算平定縣征地補償費用,如表2所示。
3.3.1? 城郊區
區域內包括1個鄉鎮(冠山鎮),涉及土地面積8 711.41 hm2。城郊區緊鄰陽泉郊區,地理位置優越,是平定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階段征用土地較多。經調查,該區域統一年產值為1 002元/667 m2,但考慮到城郊區蔬菜種植及養殖等多種經營收益較高等因素,附加收益修正系數為0.6。
由此確定統一年產值標準實際為24 048元/hm2(折合1 603元/667 m2),補償倍數為25~30倍,補償費用為721 440元/hm2(折合48 096元/667 m2)至601 200元/hm2(折合40 080元/667 m2)之間。
3.3.2? 工業區
區域包括5個鄉鎮,即鎖簧鎮、冶西鎮、石門口鄉、巨城鎮、張莊鎮(局部),涉及土地面積54 656.93 hm2,屬平川地形,無灌溉條件,緊鄰壽陽縣和陽泉市郊區,是平定縣重要的工業建設區。經調查,該區域統一年產值為1 022元/667 m2。
但考慮到工業區除農業外其他經營收益較高等因素,本區附加收益修正系數為0.3,確定該區域統一年產值標準為19 929元/hm2(折合1 329元/667 m2),補償倍數為25~30倍,補償費用為597 870元/hm2(折合39 858元/667 m2)至498 225元/hm2(折合33 215元/667 m2)之間。
3.3.3? 娘子關旅游區
區域包括娘子關鎮全部,土地面積15 098.83 hm2,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具備灌溉條件,是農業生產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但面積不大,山坡旱地仍占多數。經調查,該區域統一年產值為1 070元/667 m2。
該區域除農業外其他經營收益較高等,本區附加收益修正系數為0.25,由此確定該區域統一年產值標準為20 063元/hm2(折合1 338元/667 m2),補償倍數為25~30倍,補償費用最高為601 875元/hm2(折合40 125元/667 m2),最低為501 563元/hm2(折合33 438元/667 m2)。
3.3.4? 北部農業區
區域內包括1個鄉鎮(岔口鄉)46個村,土地面積19 118.55 hm2。該區位于平定縣最北部,地勢較高,以丘陵山地為主,不具備灌溉條件,農業生產條件較差。該區域統一年產值標準為16 935元/hm2(折合1 129元/667 m2),補償倍數為25~30倍,補償費用最高為508 050元/hm2(折合33 870元/667 m2),最低為423 375元/hm2(折合28 225元/667 m2)。
3.3.5? 東南農業區
區域內包括3個鄉鎮(柏井鎮、東回鎮和張莊鎮局部),該區位于平定縣東部,與昔陽縣和河北省為鄰,人少地多,以農業為主,氣溫低于平川,全部為旱地,土地肥力等生產條件有待于逐步提高。涉及土地面積41 508.05 hm2,統一年產值標準為18 150元/hm2(折合1 210元/667 m2),補償倍數為25~30倍,補償費用最高為544 500元/hm2(折合36 300元/667 m2),最低為453 750元/hm2(折合30 250元/667 m2)。
3.3.6? 平定縣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
在綜合測算平定縣分區統一年產值標準的基礎上,采用面積加權法,最終確定平定縣統一年產值標準為19 260元/hm2(折合1 284元/667 m2)。補償倍數為25~30倍,補償費用最高為577 770元/hm2(折合38 518元/667 m2),最低為481 470元/hm2(折合32 098元/667 m2)。這一標準覆蓋平定縣所有農用地。
4? 結果分析與建議
平定縣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共劃分城郊區、工業區、娘子關旅游區、北部農業區和東南農業區5個區域。分區計算整合后的標準符合經濟發展水平要求,維護了農民的土地權益,促進了平定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本次制定的平定縣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適用于平定縣境內除基本農田外的所有農用地。在實際征地時,應按該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計算征地補償,并切實保障“18億畝耕地紅線”和被征地農民利益不受侵害。在征地補償時,要提高社會參與度,廣泛聽取相關建議,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在實際使用中,應對不同地類及區位確定不同補償倍數,結合具體情況確定征地補償。
參考文獻:
[1]鐘水映,肖小梅,羅楓.略論土地征收統一年產值和區片綜合地價的修訂[J].人民長江,2013(13):109-112.
[2]張東輝,劉新華.我國征地補償標準測算方法的演變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3(17):419-420.
[3]張裕鳳.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確定分析——以呼和浩特市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96-100.
[4]王冬青,曹健,李剛.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測算方法研究——以山東省臨淄區為例[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75-79,120.
[5]徐向萍.農業經濟區域的劃分原則[J].財經科學,1996(S1):77-78.
[6]余方鎮.自然資源估價及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4(5):364-366.
[7]黃賢金,吳克寧.自然資源估價理論與方法[J].資源開發與市場,1995(1):43-44.
[8]梁彥慶,黃志英,葛京鳳,等.農用地修正法定級中區位系數求取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冀州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5(2):348-349.
[9]傅小徐,萬婧璐,舒曉波,等.橫峰縣征地補償倍數和補償標準測算方法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9(9):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