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釗宇
摘 要:蔗糖產業是我國糖業的支柱。廣西是我國最大的糖業生產基地,其蔗糖產業具有優勢。運用“鉆石模型”分析廣西蔗糖產業競爭力,探討廣西蔗糖產業的優勢與不足,為提升廣西蔗糖產業發展水平和產業競爭力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蔗糖產業;競爭力;廣西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7-0017-03?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426.82? ? ? ? 文獻標志碼:A
甘蔗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對種植戶收入影響很大。糖業與廣西農業經濟發展和扶貧工作密切相關,還影響著我國食糖戰略安全[1-3]。蔗糖產業有著巨大的需求空間,發展前景廣闊,具有巨大的再開發潛力。基于產業競爭力角度,分析蔗糖產業在廣西產業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影響力,以完善廣西蔗糖產業布局和推進蔗糖產業可持續發展。
1? 廣西蔗糖產業概況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將廣西列為重點制糖基地。多年來,廣西抓住產業發展機遇,大力發展糖業。廣西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良好的溫度氣候,是最適宜甘蔗生長的地區之一。糖業是廣西少數幾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優勢產業之一[4]。
廣西蔗糖產業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工業生態圈,推動了食品、醫藥、農資、機械制造、交通運輸等其他關聯產業發展。廣西蔗糖產業已逐步實現規模化生產,形成了從種蔗、制糖、運輸、銷售,到設備安裝、教育科技、信息流通等,各領域配套比較齊全的蔗糖工業體系。蔗糖業發展,成為廣西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糖業已逐步發展成為廣西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對保證我國食糖供應和食糖市場穩定具有積極意義[5]。
2? 蔗糖產業經濟的含義
蔗糖產業經濟是以甘蔗作物制品為基礎,按照產業發展原則,通過加工、轉化、流通,向外延伸的跨產業、跨產業、跨部門的經濟活動。這項經濟活動依靠科學技術,結合現代科學管理的生產觀念,根據市場需求,將傳統甘蔗生產轉變為現代蔗糖產業,整合并延長了蔗糖產業鏈,推動了蔗糖產業經濟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6-8]。
蔗糖產業經濟不局限于傳統的甘蔗種植、生產、銷售,而且與現代產業制度和企業生產有機結合,縮短了流通環節,節約了成本,形成規模化、集群化競爭優勢,是一種種植業與加工業連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3? 基于“鉆石模型”的廣西蔗糖業競爭力分析
“鉆石模型”是哈佛大學教授波特(Michael Potter)于1990年在《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的全面、系統的產業和國家競爭力分析框架。波特認為,產業競爭優勢來自于產業競爭環境,即一種適合產業增長和快速獲取競爭力的產業環境。這種產業環境幫助區域內企業培養了一種有益于交易、發展和創新的環境,進而產生了各種競爭優勢,最終促進了產業集群的產生和不斷完善。
廣西經濟發展與蔗糖產業密不可分。基于“鉆石模型”角度,分析廣西蔗糖產業競爭力態勢,以及阻礙該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因素。
3.1? 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對產業競爭力強弱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蔗糖產業容易受地理位置、環境和基礎設施等因素影響。廣西地理位置優越,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非常適合種植甘蔗。但甘蔗種植地形結構復雜,區域差異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甘蔗種植區的推廣和發展。部分制糖企業規模小,生產技術落后,生產設施更新不及時。高水平的生產要素,例如制糖設備、專業人員和運輸條件等,對蔗糖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廣西制糖企業規模質量參差不齊,甘蔗工人大量流失,不利于蔗糖產業發展[9-10]。
3.2? 需求條件
國內市場是廣西蔗糖產品的主要市場,廣西蔗糖產品占國內市場的60%左右。我國人均年食糖消費量約8 kg/年,不到世界人均年消費量(24.9 kg/年)的1/3,遠遠低于世界人均消費水平,需求增長空間巨大。食糖貿易狀況往往受到季節性氣候影響。在榨糖季節,糖產量充足,出現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導致食糖交易價格低;在無糖壓榨季節,供小于求,糖價格明顯抬高。
從甘蔗提取糖分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有用材料,例如蔗渣、廢糖蜜和過濾泥等。這些材料是環保材料的重要來源,可以生產酒精燃料、紙漿、可降解的食品包裝、復合肥料和活性飼料等。
3.3? 相關行業與支持行業
競爭性產業能夠有效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由于生產設備落后,灌溉技術不夠全面,目前廣西糖業上游相關產業發展速度比較慢。甘蔗種植受氣象條件制約較大。成熟糖蔗主要依靠人工收割,機械收割存在條件制約。生物工程、造紙技術和廢水處理等下游產業對蔗糖產業的重組和升級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我國蔗渣紙板綜合利用技術,從糖蜜中提取氨基酸、蛋白質、乙醇、丙酮等有機化合物,以及污泥過濾肥料生產技術等,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11-13]。
3.4? 企業戰略、產業結構與競爭對手
曾經廣西每個縣都“一窩蜂”涌向甘蔗產業,忽視了甘蔗種植、運輸等客觀條件。每個種蔗縣都興建糖廠,過多重復建設,浪費了資源。企業規模小,資源利用率低,對市場反應較慢,難以形成專業化生產,規模經濟效應不明顯。
近年來,地方政府鼓勵糖業企業兼并,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基本形成縣域之間種糖與加工互動、原糖與精糖互補的模式。同時,在價格聯動機制的基礎上,廣西糖業形成了“市場化、集團化、聯動價格”的發展模式[14]。
3.5? 發展機會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糖的需求逐年增加,糖消費仍有很大增長空間。我國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把廣西建成全國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這是廣西發展蔗糖業的大好機會。
我國人均糖消費量遠遠落后于世界人均水平,國內食糖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廣西制糖生產成本是全國最低的,競爭力高于全國其他地區。政府減免稅收,金融機構減息發放貸款,將有助于減輕糖業企業資金壓力,使廣西蔗糖產品具有較大價格優勢,進而在國際市場上形成競爭優勢。“北部灣經濟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一大批區域經濟開發政策,有利于廣西蔗糖產業經濟發展壯大。
3.6? 政府扶持
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中西部地區產業建設的扶持政策,加快中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有利于廣西蔗糖產業及相關的水利、交通、環境保護等領域發展。蔗糖業是廣西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以“企業+基地+農戶”聯合體模式,既保護蔗農利益,又促進了下游糖企生產和發展。
4? 提高廣西蔗糖產業競爭力的建議
廣西蔗糖產業發展水平較高,在國內具有較大競爭優勢,但仍面臨內在風險與外在挑戰。據廣西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廣西規模以上工業制糖業實現增加值204.34億元,比2013年增長8.8%;同期,工業制糖企業虧損面達51.5%,比2013年的45.4%進一步擴大,虧損總額達17.56億元,增加49.6%。
廣西蔗糖產業面臨挑戰,企業利潤率低,產品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偏低,技術水平不夠先進,甘蔗種植、加工、生產、運輸和銷售環節分離,生產成本高,產業化體系不健全。廣西蔗糖產業發展應建立在全面考慮我國制糖產需關系和戰略地位的基礎上。
4.1? 發揮比較優勢,實施區域發展戰略
土地與氣候環境對甘蔗品質影響巨大。要提升甘蔗品質,必須充分利用廣西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要協助蔗農掌握甘蔗種植特點,倡導科學種植。以甘蔗消費趨勢和市場發展為基礎,指導甘蔗品種選擇和應用。優化區域甘蔗生產優勢布局,促進甘蔗生產區域化和產業化發展。
根據甘蔗產區區位、生態、生產規模、市場定位、技術實力等因素,加速廣西蔗糖產業經濟布局。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柳城、貴港、柳江、益州、武明、龍州、相州、上思、龍安、大新、橫縣、南寧、田東等“雙高”糖料蔗優勢產區基礎設施建設,使其做大做強。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比較效益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為促進廣西蔗糖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升產業競爭質量,必須規劃和引導其有效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益,發揮比較優勢,為甘蔗種植戶和制糖企業創造共贏局面。
4.2?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產業質量
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要促進蔗糖產業經濟發展,必須加大科技資本投入,挖掘甘蔗生產潛力,提高甘蔗生產效率。加強高產、高糖甘蔗新品種的選育和應用,突破高產、高糖、多抗、耐寒等難關,注重提高產量和含糖量指標。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鼓勵科研機構和制糖企業建立甘蔗新品種和優良品種研發育種體系。
要根據地理條件的不同,研發適合各種地質條件的中小型甘蔗收割機。注重研制在不同收割階段適用的機械化農機設備,提高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節約人力成本。引導甘蔗生產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提高蔗農的經濟收益。
在蔗糖生產階段,要注重提高制糖工業技術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實現高效節能。改進現有生產技術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注重節約資源,高效利用資源,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在推動自動化生產進程中,采用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增強蔗糖企業活力,使其在市場競爭中更具有競爭力。
政府要積極推動制糖業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形成產業集群,增強規模經濟效應。支持蔗糖產品向精加工、深加工的方向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形成可循環生態工業系統。還要提高綜合利用水平,推動廢渣廢料向其他產品轉化的研發。
4.3? 加大產業扶持力度,落實扶持政策
切實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通過制定規劃,增加政府投入預算,加大農田基礎設施投入和農田水利建設。落實免除農業稅、補貼優良品種、補貼農機等產業政策,降低種植戶生產成本,提高甘蔗種植效益。政府和科研機構應經常組織培訓,向蔗農普及甘蔗生產專業知識,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甘蔗生產穩定發展。
嚴格遵循價值規律,建立健全科學的糖價掛鉤政策,進一步規范甘蔗收購、銷售和運輸環節。制糖企業必須明確生產目標,從基礎產品入手,制定有效的生產措施。創新發展機制,大力推行“公司+技術(基地)+農民”的經營模式,建立法律、科學的信用機制和貸款制度。政府要堅持依法管理、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機結合,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要加強企業和農戶間的緊密聯系,形成風險共當、利益共享的機制。
嚴格執法,依法行政,加強監管,維護蔗糖生產經營秩序。各級政府要依法管理,轉變職能,積極支持甘蔗企業生產,切實保護甘蔗種植戶和甘蔗企業的合法權益。要加強甘蔗種植戶和甘蔗企業的協調,提供公共服務,支持蔗糖產業發展。
5? 結束語
糖業是廣西的支柱產業,關系到廣西農民生計和廣西區域經濟發展。廣西是我國最大的蔗糖生產區,維護了工業安全和國家利益。因此,探索廣西制糖業可持續發展,提高廣西制糖業競爭力,是實現廣西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人均糖消費不斷增加。廣西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制糖業,鞏固其支柱產業地位。要吸收先進技術,改革創新經營生產機制,建設符合廣西實際的制糖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廣西蔗糖產業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把握機遇,堅持人才引進與科技創新的發展戰略。從制度和技術兩方面出發,提高蔗糖產業市場競爭力。要加大監管力度,保證甘蔗種植、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良性運轉。促進產品升級和產業結構升級,延伸蔗糖產業鏈,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進而保證廣西蔗糖產業健康發展,提高廣西蔗糖產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楊瑞.現代甘蔗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2]詹鵬舉.全球背景下的廣西糖業發展現狀及對策[D].南寧:廣西大學,2013.
[3]侯佳.廣西甘蔗糖業產業競爭力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2.
[4]王俊賢.廣西發展甘蔗糖業循環經濟研究與對策[C]//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福建省人民政府.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與自主創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一卷).福州: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2010.
[5]邱永健.廣西支柱產業技術創新問題與對策[D].南寧:廣西大學,2011.
[6]當代廣西編輯部.廣西實施優化甘蔗區域布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J].當代廣西,2004(10):18.
[7]李必慶.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的哲學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07(4):142-144.
[8]張躍彬.中國蔗糖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分析[J].甘蔗糖業,2004(5):49-53.
[9]薛亮,聶新鵬,王晉臣.規模化發展——廣西蔗糖業生產的必由之路[J].農業經濟問題,2004(4):40-43
[10]盧慶南,梁賢,陸宇明,等.論廣西蔗糖產業經濟及其發展戰略[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41-342,470.
[11]覃澤林,孔令孜,李小紅,等.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競爭力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5(4):722-728.
[12]孫西楠.廣西甘蔗糖業循環經濟發展研究[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5.
[13]石芳瑜.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6.
[14]盧若偉,林以宋,李勇光,等.淺談提高廣西甘蔗糖業競爭力的發展方向[J].技術與市場,2017(7):4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