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銀蘋 曾敏
摘 要:縣域經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陣地,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基本單元,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支撐。以武威市為研究區域,以基礎理論為依據,對武威市縣域特色產業發展要素進行提煉總結。通過分析武威市特色縣域產業發展的現實基礎、發展現狀及典型案例,為武威市休閑農業實踐創新提供路徑選擇。
關鍵詞:武威市;縣域經濟;特色產業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7-004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07? ? ? ? 文獻標志碼:A
1? 武威市發展縣域特色產業的現實基礎
1.1? 農業基礎條件分析
武威市是我國內陸地區的農業大市,農牧產品產量高、品質優,深受市場歡迎,成為甘肅省重要的瓜果蔬菜及肉類生產基地,也是綠色食品最佳產區之一,被環境監測部門評定為“理想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近年來,武威市以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為引領,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向產業化、機械化、標準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加快轉變農業生產發展方式,同時不斷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理念,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持續提升設施農牧業經營管理水平和綜合效益,做優做強畜禽、蔬菜、馬鈴薯、中藥材、藜麥、優質飼草等特色優勢產業,穩步擴大綠色、高端、新特農產品生產規模。
1.2? 工業經濟條件分析
武威市作為甘肅省重要的裝備制造業、能源化工、新興產業和農產品加工基地,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黃金節點城市,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實施產業鏈項目,培育構建特色突出、集聚明顯、資源整合、協同發展的產業聯盟和產業集群。從發展趨勢來看,武威市光熱等清潔資源十分豐富,全年日照時數達2 570~3 030 h,日照百分率為58%~68%。武威市風能資源也極為富足,如天祝縣松山灘年平均風速4.6~5.5 m/s,年有效風能貯量在1 194 kW·h/m2以上。為了開發利用此類資源優勢,武威市相繼規劃建設了能源化工產業園,引進多家大型央企和知名民營企業,加快發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
1.3? 旅游資源條件分析
武威市作為絲綢重鎮、中國旅游標志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中國葡萄酒城,自古以來就是民族融合交流的地區。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族風情在這里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絢爛的五涼文化、漢唐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地域文化鑄就了武威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然景觀方面,原始森林、雪山冰川、廣闊草原應有盡有,綠洲與大漠相互交融、相互輝映。民俗文化與自然景觀的相互交融使得武威市具備了資源特色、生態特色、文化特色及產業特色,具有構建特色產業的基礎。
1.4? 政策支持條件分析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對外發布了《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43號文),對縣域經濟發展的雙創、產業轉型、發展載體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是未來幾年指導全國各地縣域經濟發展創新的綱領性文件。2018年甘肅省政府辦公廳發布《甘肅省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意見》,旨在用足用好政策、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大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做強縣域經濟,加快創新驅動,扎扎實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8年武威市委、市政府結合市情實際編制了“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并于同年6月印發實施,同時配套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著力發展“三大特色產業帶”和牛羊雞菜果菌薯藥“八大產業”,推進戰略性功能區建設,全面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2? 武威市縣域特色產業選擇分析
2.1? 武威市縣域特色產業評價指標選擇
根據武威市實地情況以及數據指標的獲取程度,選擇區位熵作為評價指標,公式如下。
LQij=? ? ? ? ? ? ?(1)
式中:LQij表示i產業在j地區的區位熵,qij表示j地區i產業的產值(或其他相關指標),qj表示j地區生產總值,qi表示上一級地區i產業的產值(或其他相關指標),q表示上一級地區的生產總值。當LQij的值越大時,則說明i產業在j地區的集聚水平越高,如果LQij>1時,則說明i產業在j地區屬于比較優勢產業。反之,當LQij的值越小時,則說明i產業在j地區的集聚水平越低,j產業不具有發展的比較優勢。
2.2? 武威市三次特色產業選擇分析
根據2018年武威統計年鑒、武威2018年統計公報以及武威“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相關資料,將選擇第一產業的谷物及其他作物、蔬菜及園藝作物、水果及堅果、中藥材、牲畜的飼養,第二產業選擇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品及飲料制造、醫藥制造、設備制造、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第三產業選擇旅游來計算區位熵,根據區位熵值得大小來確定武威3縣1區的比較優勢產業,以此來確定該地區的縣域特色產業。
3? 武威市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對策
3.1? 踐行生態文明,保證產業發展基礎
發展縣域特色產業就是要協調好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等多方面的關系,把生態、生活和生產相互融合,形成產業資源要素的共生體系,相互促進,同步發展。一要有效拓展無公害、有機產品、綠色產品的供給功能和自然生態本底功能,做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嚴格保證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效益。二要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導向,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有效節約資源,嚴格把控生態紅線,產品在滿足市場需求和生產者需求的同時,要注重與生態效益的融合。
3.2? 發揮縣域優勢,增大產業發展動力
差異化和特色化經營是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根本路徑。一要規劃先行,凸顯地域特色。在縣域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當中,要根據不同區域著力打特色產業板塊,例如涼州區的蔬菜種植、食品及酒類生產制造,民勤縣的中藥材種植,天祝縣的旅游業發展等,鼓勵經營主體拓寬思路,充分利用好地域特色,以市場為導向,并通過產品或項目體現出來。二要拓展功能打造產業鏈條。引導經營主體依托特色資源優勢,利用多元產業發展模式,不局限于本地域的生產要素配置,優先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再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推進第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最終根據產業發展方向形成獨有的產業文化,變資源優勢為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形成特色產業鏈。
3.3? 促進政策聯動,營造產業發展環境
縣域特色產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的支持力度,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當地資源的基本情況,為特色產業的發展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對外發布了《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2018年甘肅省政府辦公廳發布《甘肅省特色產業發展工程貸款實施方案》,以及武威市委、市政府結合市情實際編制了“1+4”縣域經濟發展規劃,這些無疑都為特色縣域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為了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實,必須要更加精細化地加大政策間的聯動性。
3.4? 加大科技投入,提供產業發展保障
加大技術的投入力度,增強科技創新力,才能充分發揮縣域優勢資源,才能進一步以提升產品質量和顧客滿意度,為縣域特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保障。
(編輯: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