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仙
摘 要:特色小鎮已成為近年來關注度較高的話題。調整和優化三生(生活、生態和生產,簡稱三生)要素格局是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通過分析溫州甌海生命健康特色小鎮案例,闡述了“三生融合”的要素,使文化特色貫穿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促進產鎮融合,保障人民的生活品質,讓生活、生態和生產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發揮特色小鎮的優勢。
關鍵詞:“三生融合”;特色小鎮;發展規劃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7-004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99.27? ? ?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1.1? 政策背景
特色小鎮理念于2014年10月在杭州云棲小鎮被首次提出后,在浙江省生根發芽,并快速擴大至全國范圍。特色小鎮新理念根據本區域地理特點、融合塊狀經濟特點,有利于破解經濟結構轉化和動力轉換的現實難題。2018年8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建立服務支撐機制和提供組織保障,標志著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工作進入一個新階段。2019年4月19日,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召開了全國特色小鎮現場會,通過16個精品特色小鎮交流“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為其他特色小鎮產業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且富有活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1]。
1.2? 溫州特色小鎮發展概況
浙江省特色小鎮是全國特色小鎮的模范省,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浙江省比例最多,其中溫州市樂清市柳市鎮入圍。截至2019年12月,浙江省共有22個省級命名特色小鎮、110個省級創建特色小鎮和62個省級培育特色小鎮。
自2015年浙江省政府提出謀劃發展健康等產業后,溫州市積極跟進,加快培育發展特色小鎮。2016年1月28日,省級特色小鎮第二批共42個,溫州甌海生命健康小鎮、文成森林氧吧小鎮、平陽寵物小鎮入圍。經過近幾年的積累和培育,溫州特色小鎮發展迅速,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2019年7月省級創建類特色小鎮第五批15個名單中,溫州市入圍6個,遠多于其他市,穩居全省第一。
2? “三生融合”要素解析
三生包含生產、生活、生態3塊內容。生產主要是物質生產,生活是人類方面,生態則是指環境方面。只有將這3塊內容平衡融合,社會才能協調發展,調整和優化三生要素格局是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
2.1? 生產要素
生產是生活的基礎,是“三生融合”的根本力量,也是關鍵環節。生產包括勞動力、自然資源以及成本投資等物質條件。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類生活的需求,比如日常生活的消費品、公共基礎建設、各類生活服務等。如果生產指標合格,生活就有了保障;反之,生產遭到破壞,美好生活就無從談起。因此,生產是一臺機器的核心引擎,可以啟動生活和生態兩個功能。
城鎮發展是以生產為前提的,沒有生產,就算人口眾多、生態環境優美,也是不能持久的。一個城市應該發展適合的產業,并以此作為經濟基礎,達到以產促城的效果。特色小鎮建設依賴于當地產業,努力挖掘、培育、發展有特色的產業[2]。
2.2? 生活要素
生活是生產的核心,也是生產的意義所在。豐富的物質生產和優美的生態環境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生活的需求。反之,正是因為人們對生活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進一步促進了生產發展和生態優化。發展特色小鎮歸根結底是為了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讓居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得到發展。但是,因為小鎮的區域有限,所以必須合理分配、利用現有的生產資源及周圍的環境資源,才能提高特色小鎮生活質量。
2.3? 生態要素
生態是生產、生活賴以存在的環境條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的發展。人們在生活、生產時,不斷從生態環境中獲取各種生態資源(如樹木和水),同時又排放出各種物質到生態環境中(如垃圾和廢氣)。隨著人類生產生活的需求增加,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破壞,導致生態失衡,環境質量下降,反過來又影響了人類的生產、生活。特色小鎮發展的根基在于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應該讓生態和生產形成可持續、良性循環,發揮小鎮的優勢。小鎮的產業也應以不破壞環境為前提開展,并努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向綠色產業[3]。
3? 溫州特色小鎮發展探索
溫州特色小鎮眾多,選取省級小鎮——溫州甌海生命健康特色小鎮作為研究對象。該鎮占地面積約為3.5 km2,計劃投資80億元。
3.1? 區域產業優勢提供基礎條件
甌海生命健康小鎮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東面是三垟濕地風景區,南面綠色的大羅山景區,西邊是溫瑞大道。生命健康產業是該小鎮的主要產業,也是該地區培育的主導新興產業,主要發展數字醫療、新藥研發、基因診斷等產業,計劃打造成國家級健康產業中心。目前,該小鎮已經完成近40億元的資產投資,引進生命健康產業企業約50家,在未來5年還將引進100家以上相關的企業項目,快速推動溫州經濟發展。甌海生命健康小鎮通過集聚高端創新產業,打造高級創新平臺,不斷釋放吸引力,加速小鎮經濟發展。目前,海派醫藥集團總部項目、泰康之家甌園項目、中國基因藥谷項目和中國復蘇聯盟總部項目等生命健康產業已成為該小鎮的支撐產業。
3.2? 城鎮生活環境加速提升
甌海生命健康小鎮的布局規劃是“一帶三區”。“一帶”指休閑文化帶,“三區”指休閑服務區、健康之區和養生區。這個規劃以市民滿意度和認同感為創建目標,加速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協調生產和生活關系,從而增強了特色小鎮的綜合競爭能力和活力。現在人們生活逐漸富裕,對自身生活條件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設施齊全、服務多樣且功能完善的小鎮能夠聚集人氣,吸引大量居民到小鎮旅游休閑或者從事勞動工作。小鎮內還擁有溫州第一醫院,它屬三級甲等綜合型醫院。小鎮周邊與溫州大學城、美國肯恩大學等教學資源緊密結合,為生活教育提供便利。
3.3? 自然山水提供休閑旅游生態載體
甌海生命健康小鎮發展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在設計規劃中,綠地面積96.6 hm2,水域面積41.3 hm2,綠地和廣場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32.79%。小鎮設有種植體驗區、河邊野營燒烤區和生態居住區,都是圍繞依山傍水的生態環境開展。由生態主導的產業鏈,利用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態提供健康運動服務業,積極開發居民度假、健康旅游產業,可以把青山綠水變成“聚寶盆”。
4? 特色小鎮實現“三生融合”的規劃策略
4.1? 加強生態建設
建設特色小鎮需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基本認識,絕不能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過度開發。首先,政府在遴選特色小鎮時,應強調對生態建設的審核,可以對生態建設不達標的小鎮實行一票否決制,從而在制度上保證特色小鎮生態環境優美[4]。其次,建設特色小鎮生態系統應強調與當地人文、建筑風格、產業特色及經濟優勢等進行無縫接軌、完美融合。特色小鎮要在環保為前提的基礎上,創建適合人們生活居住的空間環境,避免出現“空穴小鎮”。再次,合理規劃高效利用有限的生態資源,并利用高科技進行能源再次利用,改善環境質量。最后,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倡導使用公共自行車和公交車等綠色交通工具,減少噪聲污染,提高人們生活幸福指數。
4.2? 提升小鎮文化水平
特色小鎮建設中應該不斷加強文化的元素,加強對小鎮特色文化的保護力度。首先,打造小鎮文化品牌。品牌建設有利于特色小鎮持續發展,應支持鼓勵舉辦文化活動,與文化產業共同合作。要將特色小鎮的經濟和文化旅游相結合,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增強文化特色。其次,培養和挖掘小鎮特色文化藝術人才,加大對非遺文化傳承人的培訓,建立非遺基地,并以此為基礎,搭建企業、學校和小鎮的對接平臺,營造文化氛圍。再次,開發文化創意設計。利用現代技術開發新的創意文化藝術產品,設計出符合大眾口味、時尚的藝術產品,提升特色小鎮文化創意水平。最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管理,對損害文化建設、破壞公共文化設施的行為進行適當懲處,進而為小鎮居民提供更加高品質、高質量的文化服務。
4.3? 加強產鎮融合
特色小鎮的建設必須加強產鎮的融合,通過產業發展,使小鎮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市場主導和政府調控相結合。在產鎮融合過程中,要確保市場的主體作用,主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從而進行適當調整。政府的宏觀調控是對產鎮融合的有力監督,保證經濟健康發展。其次,強調“互聯網+”等新興手段的使用。在創新思維發展理念下,以現代科技和互聯網技術為媒介,促使特色小鎮的經濟模式轉型。再次,加快高技術人才的培養。人才是推動產鎮融合的關鍵,應重視科技和經濟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參考文獻:
[1]張旭亮.浙江特色小鎮在新型城鎮化中的實踐模式探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6(10):73-75,80.
[2]武前波,徐偉.新時期傳統小城鎮向特色小鎮轉型的理論邏輯[J].經濟地理,2018,38(2):82-89.
[3]余波,潘曉棟,趙新宇.產業園區型特色小鎮創建分析及對義烏云驛小鎮的思考[J].城市規劃學刊,2017(8):? ?235-239.
[4]陳屹婷.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的特色小鎮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