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瑾 楊建國 張金良 王福賢 馬海鳳 袁志強 董杰

摘 要:為明確北京地區(qū)不同甘薯品種儲藏期主要病害的發(fā)生情況,分別對煙薯25、濟薯26、龍薯9、西瓜紅4個品種黑斑病、軟腐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情指數(shù)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甘薯黑斑病多發(fā)生于西瓜紅品種中,甘薯軟腐病多發(fā)生于煙薯25品種中。
關鍵詞:北京地區(qū);甘薯;品種;儲藏期病害;發(fā)病情況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7-0099-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31? ? ? ? 文獻標志碼:A
甘薯是有重大經濟價值的塊根農作物,可以作糧食、飼料以及工業(yè)原料。
甘薯在生產和儲存中會發(fā)生很多病害,在生產期面臨土傳病害和莖線蟲的威脅,主要有黑斑病、根腐病、莖線蟲病、病毒病等;在儲藏期因薯塊體積大、水分多、表皮薄,易破損、擦傷而感染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軟腐病和濕害干害等[1-3]。
試驗結合密云區(qū)高嶺鎮(zhèn)石匣村貯藏甘薯腐爛的問題,對發(fā)生情況較重的甘薯黑斑病、軟腐病開展了貯藏期病害調查,進一步明確儲藏期不同甘薯品種的發(fā)病率,為下一步編制防治策略奠定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為2018年11月—2019年1月。
1.2? 調查地點
調查地點為密云高嶺鎮(zhèn)石匣村甘薯窖,每個甘薯窖面積為40 m2,使用空調控溫,有通風設備。
1.3? 調查品種
調查品種為煙薯25、冀薯26、龍薯9、西瓜紅。
1.4? 取樣方法
待測品種均存放在鄰近的3個甘薯窖中,每庫按照從里到外(通風道)進行5點隨機取樣,每點取樣100 kg。
1.5? 調查方法
1.5.1? 病害分級
甘薯黑斑病:0級無病斑,薯塊表面光滑;1級有1~2 個病斑,病斑直徑小于0.5 cm;2級有1~2個病斑,且病斑直徑為0.5~1.0 cm;3級有3個以上病斑,病斑直徑大于1.0 cm[4]。
甘薯軟腐?。?級,表面無腐爛;1級,腐爛斑面積小于表面積的2.5%;2級,腐爛斑面積占表面積的2.6%~5.0%;3級,腐爛斑面積占表面積的5.1%~7.5%;4級,腐爛斑面積占表面積的7.6%~10.0%;5級,腐爛斑面積占表面積的10.1%~12.5%;6級,腐爛斑面積大于表面積的12.5%[5-6]。
1.5.2? 調查數(shù)據(jù)
發(fā)病率=病薯數(shù)/總薯數(shù)×100%。
病情指數(shù)=Σ(各級感病薯塊數(shù)×相應級數(shù))/(調查薯塊數(shù)×分級數(shù))×100。
2? 結果與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甘薯黑斑病、軟腐病在密云高嶺鎮(zhèn)石匣村儲藏庫里均有發(fā)生,軟腐病的發(fā)病情況比黑斑病嚴重。分析不同品種的差異表明, 4個品種均發(fā)生了甘薯黑斑病,但是西瓜紅相對嚴重,發(fā)病率為6.3%~8.1%,病情指數(shù)為1.3~1.4;4個品種均發(fā)生了甘薯軟腐病,但是煙薯25相對嚴重,發(fā)病率為8.7%~17.9%,病情指數(shù)為2.3~2.4,其次是濟薯26、龍薯9、西瓜紅。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品種甘薯黑斑病、軟腐病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見表1和表2。
3? 結論與討論
甘薯黑斑病受諸多因素影響,例如采收時操作粗放、甘薯傷口數(shù)量多、窖藏期的溫濕度等。特別是窖初期薯塊呼吸強度大,散發(fā)水分多,窖溫高,在有病源和大量傷口的情況下,很易發(fā)生病害。另外,與其他品種相比,西瓜紅黑斑病的發(fā)病情況更重,這與在2017—2018年監(jiān)測到這一品種在生長期對黑斑病中抗的結論是一致的。
甘薯軟腐病是密云高嶺鎮(zhèn)石匣村儲藏庫爛窖的主要原因,且品種間的抗病性有差異,例如煙薯25發(fā)病比較重,薄皮品種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種較抗病。煙薯25的含水量相對更高,這也是造成軟腐病易發(fā)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南曉英,劉燕茹.甘薯黑斑病藥劑防治效果試驗[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8(9):65.
[2]李順鵬,沈標,顧向陽,等.沼氣發(fā)酵液防治甘薯軟腐病的效果[J].中國沼氣,1992(4):18-22.
[3]張德勝,喬奇,田雨婷,等.5種殺菌劑對儲藏期甘薯黑斑病的防效及對薯塊的安全性評價[J].植物保護,2015,41(6):221-224.
[4]潘家荃,崔亮,孟令文.遼寧省甘薯主要病害及防治對策[J].遼寧農業(yè)科學,2018(1):61-63.
[5]陳海嘯,張娜,陜娟娟.甘薯貯藏主要病害發(fā)病規(guī)律模型研究[J].華北農學報,2015,30(S1):257-261.
[6]張勇躍.甘薯主要病害的防治技術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