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虹
(寧夏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4)
本文利用銀川市城區老年人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需求調查數據和訪談記錄,了解銀川市城區老年人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需求,分析影響需求的相關因素,為銀川市針對老年人進一步推行該項服務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選取銀川市城區(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60歲及以上的200名老年人口。接受調查的老年人的納入標準為神志清楚,自愿接受此次調查。
本研究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首先通過問卷調查法了解銀川市城區老年人對家庭醫生服務的需求以及影響因素,其次通過供需雙方相關管理人員進行深度訪談,主要了解目前銀川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發展現狀、面臨的問題及今后應采取的發展策略。
本次調查對象共200人,在性別方面,男性102人,占51%,女性95人,占49%,男女分布均勻。年齡段分布在60-69歲的老年人人數居多,為96例,占48%;其次是70-79歲與≥80歲老年人,分別74例、30例,分別占37%和15%。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文盲40例,小學32例,初中37例,高中/中專58例,大專及以上33例,分別占20%、16%、18.5%、29%、16.5%。在婚姻狀況方面,已婚,有配偶163例,離婚2例,喪偶35例,分別占81.5%、1%、17.5%。在退休前職業方面,國家公務員9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57例,企業員工70例,個體勞動者32例,其他32例,分別占4.5%、28.5%、35%、16%、16%。在養老保險方面,有186例,沒有14例,分別占93%、7%。在醫療保險方面,有194例,無6例,分別占97%、3%。
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200名老年人中,現階段需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僅占32%(64人),有68%(136人)的老年人表示不需要該項服務[1]。
2.3.1 單因素分析
通過卡方檢驗,結果顯示,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需要長期服藥、自評健康狀況及是否了解家庭簽約服務等指標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需要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單因素分析
2.3.2 多因素分析
為了便于統計分析,將是否患有慢病、是否需要長期吃藥、自評健康狀況、就醫流向及是否了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自變量,將是否需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因變量,分別賦值,見表2。
表2 變量賦值表
是否需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設定為因變量,將卡方檢驗中具有差異化統計意義的是否患有慢病、是否需要長期服藥、自評健康狀況及是否了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4個指標作為分析的自變量,運用logistic向后逐步回歸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
從模型的擬合情況來看,模型Omnibus檢驗顯著性P<0.05,說明模型總體有意義,模型回歸顯著。Hosmer—Lemeshow卡方值為5.015,檢驗顯著性為0.542,大于0.05,說明模型擬合優度較好[2]。
回歸模型結果顯示,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需要長期服藥、自評健康狀況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了解情況是影響老年人是否需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顯著因素。對于是否患有慢性病來說,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需要是不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0.284倍;對于是否長期服藥來說,需要長期服藥的老年人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需要是不需要長期服藥的5.035倍;對于自評健康狀況來說,自評健康狀況差的老年人是自評健康狀況好的老年人需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0.667倍;對于了解程度來說,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了解的老年人對其的需要是不了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老年人的5.203倍。
本研究中,首先對可能影響銀川市城區老年就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需求的因素進行單因素卡方檢驗,結果表明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需要長期吃藥、自評健康狀況及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了解情況為老年人是否需要家庭醫生服務的影響因素,其次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需求進行了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需要長期服藥的老年人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需求是不需要長期服藥的5.035倍,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了解的老年人對其是否需要該項服務的影響最大[3]。了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老年人對其的需要是不了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老年人的5.203倍。除此之外,是否患有慢性病,老年人的自評健康狀況也是影響老年人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需求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