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逸,陳 鵬
(1.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9;2.南京中醫藥大學徐州附院風濕科,江蘇 徐州 221000)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慢性、對稱性、進行性多關節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我國患病率約為0.42%[2]。目前RA尚無根治手段,因此早期診斷用藥是遏制疾病發展的重要手段。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發現RA的發病有體質傾向性,而體質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表現形式,與疾病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聯系[3]。關于中醫體質與疾病的相關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上,從中醫體質研究RA發病的報道相對較少[4]。此次我們觀察了徐州市中醫院RA患者中醫體質類型以及與不同臨床狀態的關系,探討中醫體質在RA發病中的作用,進而為RA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選取2012年8月-2017年2月于徐州市中醫院風濕免疫科門診和住院RA患者200例。女性151例,男性49例,年齡16-91歲,平均(56.61±13.66)歲,病程(5.41±7.65)年。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ACR(美國風濕病協會)/EULAR(歐洲抗風濕聯盟)2009年發表的RA最新診斷標準,且以RA作為第一診斷;②年齡在18-70歲之間;③簽署參與臨床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嚴重原發性疾病及肝、腦、腎等重要臟器病變,或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者;②合并感染;③妊娠和哺乳期婦女;④有意回避問題,或不能正確回答問題,或不配合者。
現場填寫選用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5]中所屬標準化的中醫體質量表,采用公司為本院體檢中心專門開發的軟件進行調查。
(1)患者資料調查問卷:問卷自行設計,分為患者一般資料、疾病相關資料。一般資料: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藥物、食物過敏史、慢性病病史。疾病相關資料:患者的模擬視覺評分(VAS)、關節查體資料(腫脹和壓痛關節數)、實驗室檢查(RF、抗CCP-Ab、ESR、CRP)結果等。(2)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5]:在患者填寫完表中的問題之后,由研究者將數據錄入中醫體質辨識系統,由公司開發的電腦軟件依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中的判定方法及標準自動判別患者的體質類型。具體評分方法為每一問題按5級評分,計算原始分及轉化分。原始分:各個條目分值相加。轉化分數=(原始分-條目數)/(條目數×4)×100。(3)DAS28評分公式[6]:DAS28-CRP=0.56×SQRT(TJC28)+0.28×SQRT(SJC28)+0.36×In(CRP+1)+0.014×(VAS)+0.96。
全部問卷數據由經過培訓的錄入專員采用EpiData3.1軟件雙人雙錄入,經數據核查員核定后導出。用SPSS26.0中文版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比、頻數描述;多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于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即認為所檢驗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病例收集過程中發現無特稟質患者,所以我們剔除了特稟質。研究的RA患者中,陽虛質有56例(28%),氣郁質有45例(22%),氣虛質有35例(17%),陰虛質有28例(14%),平和質15例(7%),血瘀質有11例(6%),痰濕質有7例(4%),濕熱質有3例(2%)。
男性患者中氣郁質最多(14例),陽虛質次之(10例);女性患者中陽虛質最多(46例),氣郁質次之(31例)。見表1。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壓痛關節數及DAS28評分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果顯示,痰濕質壓痛關節數最多,為(15.43±9.55)個,其次為氣虛質、氣郁質;氣郁質DAS28評分最高,為(9.83±8.19)。雖腫脹關節數在各體質中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以痰濕質較多。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發生發展與素體稟賦有關[4]。體質受環境、飲食、性格等因素影響形成相對穩定的生理特征[7],但并非一成不變,它的遺傳特異性、群類趨同性及個體差異性可能使相似體質的群體易感于某些致病因子[8],或動態可變性都為指導和預防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據。因此,從中醫體質研究RA的發生發展,及早干預患者體質狀態,以期做到對RA的早期防治,實現“治未病”的中醫思想[9]。
表1 不同性別RA患者中醫體質類型分布[n(%)]
RA患者體質分布情況:依據相關文獻報道,RA體質主要以虛性體質為主,此次調查的結果表明RA虛性體質占59%,其中陽虛質28%,氣虛質17%,陰虛質14%,一定程度上說明此病多發生于體質較虛弱的患者。王琦教授研究表明,免疫功能紊亂以及下降均是虛性體質的重要影響因素。正如《素問·痹論》曰:“榮衛之氣,亦令人痹乎?……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痹。”本研究發現,RA患者男女分布存在明顯差異,女性患者為男性患者的3倍之多。由于男女生理結構、遺傳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兩者的生理、心理的區別,因而存在體質上的差異。有研究表明[8],雌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與女性患者發病直接相關,催乳素的升高也是RA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本研究中男性陽虛質在性別比中占21%,女性占30%高于男性,該結果符合中醫學對男女體質差異的認識,與楊淑芬研究結果一致。縱觀男性組各體質類型頻數分析,發現男性氣郁質最多(14例,占男性組總例數29%),濕熱質頻數為0(3例皆是女性)。可能因為女性本是陰柔之體,臟腑功能較男性偏弱,陽虛質較為突出,喜思易抑郁,喜靜不喜運動的生活習慣日久可形成氣郁質、濕熱質。體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且男性更年期多表現在45-60歲,本次入組的男性患者較年長,臟腑功能日益衰退,心態失衡易受外邪侵襲,流駐機體發而為痹,故男性患者亦以氣郁質、陽虛質為多。
綜上,RA與中醫體質類型有一定的關系,易感體質以陽虛質最多,氣郁質次之。同時關節表現、疾病活動度在RA不同體質間存在差異。人類白細胞抗原系統(HLA)是最具多態性的遺傳系統,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報道HLA與RA易感性密切相關,進一步探討中醫體質與基因的相關性將是今后的一個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