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騰的馬蹄,
揚起長久的期待。
古老的希望攀援年輕的汗水生長,
勝利便召喚出嶄新的夢想……
在古代,將士們為了保護自己、殺傷敵人,常訓練戰馬,這種訓練逐漸演變成了現代馬術。雖然有著金戈鐵馬、千里走單騎這樣的千年回響,但馬術運動在中國正式落地還不到10年。
身穿黑色騎馬服,頭戴黑色頭盔,手握韁繩,騎著一匹棗紅色駿馬疾馳而過,隨著身體的俯仰,在馬場內連續成功跳過12道145厘米高的障礙桿。大約1個小時后,騎手雙腳脫蹬,翻身下馬——所有的動作一氣呵成,如行云流水。
這位雖然只有14歲,卻已經身高176厘米的英俊少年,帶著騎手特有的挺拔帥帥地走過來。他,就是安徽震龍青少年馬術隊隊長陳雨辰,目前就讀于廣德市景賢中學九年級。
馬背上的童年
“我五六歲就接觸馬了,因為我爸喜歡馬。”
陳雨辰的爸爸陳陣酷愛馬術,2002年就開始養馬。家學淵源,陳雨辰9歲時,就已經接受正規的馬術訓練了。“其實我也學過武術,踢過足球,但我還是最喜歡馬術。”
雖說不會走路的時候,陳雨辰就被爸爸抱在懷里遛馬,但當他獨立騎上肩高一米七幾的大馬時,還是怕得要命。
“入門過程毫無樂趣,非常枯燥。特別是最初的40個鞍時的馬上課,得強忍著馬背上的顛簸,還要時刻提防被馬扔下來。”估計說這話的陳雨辰,想起了自己一節課從馬背上扔下來六七次的慘痛經歷了。
但陳雨辰從小就很機敏,總能在被扔下的那一瞬間,做好自護動作。所以幾年來,他只受過一些輕微的擦傷。
郎朗是一位被爸爸威逼出來的鋼琴家,那陳雨辰是被爸爸逼出來的騎手嗎?
“我喜歡騎馬,爸媽沒有逼過我訓練。”
“他喜歡睡懶覺,經常踩著點去上學。但如果早上有訓練,為了上學不遲到,他五點就能起床。如果馬場來了一匹新馬,不管多晚,他都要去摸摸、看看。”陳雨辰的媽媽說,“這些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他從來沒有放棄過騎馬。”
馬術訓練分為馬上課和馬下課。馬下課里,騎手需要和馬培養感情。“馬是我的伙伴。我不僅要尊重它,還要多花時間陪伴它。”
一匹名叫“徽州女神”的馬是陳雨辰現在的“戰友”。它來自歐洲,血統純正。但剛到馬場時,它不信任騎手,很久不愿意接受訓練。大家都想放棄它,只有陳雨辰堅持與它相處。每天,陳雨辰都把它打理得干干凈凈,陪它聊聊天、踢踢球。“徽州女神”喜歡吃糖,陳雨辰的口袋里就每天都裝著方糖。精誠所至,半年后,這一人一馬成了心意相通的好朋友。
“馬術比賽是人和馬合作的比賽。在賽場上,‘徽州女神’的狀態很好,我能感覺到它努力在幫助我奔向終點。”曾經高冷的“徽州女神”如今非常依賴陳雨辰,“在馬房里,它要是看到我撫摸別的馬,就氣得踢門。”
少年騎手的夢想
“一個馬術運動員,要追求人馬合一的境界,就需要具備高情商、高智商和超強的運動力。”陳陣一直這樣教導陳雨辰。
一場比賽需要跨越10至15道障礙,每兩道障礙間的長度不同。路線設計師總會煞費苦心地設計幾個“陷阱”,試圖讓馬因為跑不出整步子而打掉障礙桿。
陳雨辰年紀更小的時候,每次比賽前,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準確地記住教練口述的一串數字,也就是每兩道障礙間馬需要走的步數。隨著他的成長,他可以在開賽前短暫的場地熟悉時間內,迅速地設計好每兩道障礙間的步數。
目前,陳雨辰師從匈牙利國家隊的沃依克,每個月接受半個月的集中訓練。馬術訓練的運動量很大。訓練課后,很多隊員都覺得很累,但陳雨辰從來不叫累,一有機會就兩三倍訓練量地給自己加課。
“不論是訓練、比賽還是學習,我從來不覺得害怕。學習馬術增強了我的自信心。”
有時陳雨辰外出比賽,為了照料馬匹,就在馬房邊扎帳篷睡覺,一夜要起來很多次觀察馬的狀態,疲憊得白天隨時都能入睡。
“你這樣訓練不會耽誤學校的課程嗎?”我不禁問。
“當時是耽誤了,但是之后我都能補回來。”
熱愛和刻苦也給陳雨辰帶來了滿滿的收獲,他先后在2018國際馬聯(FEI)青少年場地障礙賽暨城市系列菁英賽江蘇站、2018“新浪杯”未來之星馬術大賽總決賽、2018第二屆“夢想杯”青少年馬術公開賽等多項全國性馬術賽事中獲得冠軍,成為安徽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全國馬術錦標賽冠軍的青少年選手。2018年6月,他帶隊參加2018韓國青少年國際馬術大賽并獲團體亞軍。在2019年全國馬術錦標賽暨上海青少年馬術總決賽上,他拿了三個冠軍,被人稱為“三冠王”。同年,他獲得安徽省“新時代好少年”榮譽稱號。
“我沒有那么優秀。”面對榮譽,這個少年有著難得的冷靜,“在馬術上,前幾年我覺得入門了,可最近我覺得自己還處于摸索入門階段。”
“一坐上馬背,我仿佛就能聞到終點線的味道。”現在,陳雨辰和他的隊友們,作為安徽省馬術運動員的代表,正努力克服新冠疫情的影響,加緊備戰2020年全國青少年馬術錦標賽和2023年第三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未來,他還想沖擊奧運會,站在最高領獎臺上為祖國爭光!
“奧運冠軍是我的理想。之后,我還想教出優秀的騎手,讓世界知道,中國不僅有乒乓球、排球,還有馬術。”
這,就是一個14歲少年兼濟天下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