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遼寧 盤錦 124010)
目前我國主力油田已進入開發中后期,面臨以下2 個問題:整裝區塊及優質儲量越來越少,目標油氣藏正朝著深層、低滲等方向發展,儲層物性差,近井流動阻力大,部分井進行壓裂、酸化等儲層改造時,啟動壓力高,影響了儲層改造效果。
老區井間剩余油氣分布復雜,依靠常規鉆井/側鉆井等技術,投資大、成本高,部分井間剩余油開采經濟性差。
針對上述問題,徑向水平井技術可利用原井筒在油層不同深度、方向上,直接鉆出多個輻射狀徑向孔眼[1],顯著提高近井導流能力,使單井控制儲量、油氣井產量、開采速度得到提高。與傳統增產技術相比,該技術具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等優勢[2],對提高油氣井單井產量、提高開采經濟效益、降低噸油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應用前景廣闊。
目前,國內外普遍研究的噴射鉆進徑向水平井技術采用“萬向節套管開窗+軟管高壓噴射鉆進”方式,在軟到中硬地層應用中,展示出了良好的技術優勢與效果。但是還存在以下3 個問題。1)采用高壓泵、噴射管、自進式噴射鉆頭結合形成高壓水射流,在硬地層中噴射困難、噴射軟膠管易彎曲打折[3]。2)采用井下馬達驅動萬向節,帶動銑頭旋轉,在套管內實現轉向,完成套管開窗。由于萬向節柔性大,同時傳遞扭矩和鉆壓,控制難度大,可靠性差且孔徑偏小。3)采用“連續管+噴射管”作業方式,施工費用相對較高。
針對“萬向節套管開窗+軟管高壓噴射鉆進”方式存在的問題,長城鉆探工程技術研究院對旋轉鉆進徑向水平井技術進行了研究,并完成了多口井應用,該技術在軟硬多種巖性地層鉆進中均展現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旋轉鉆進徑向水平井技術主要包括兩大核心關鍵技術。1)套管開窗技術。利用專用套管開窗工具[4]在目的層套管的設計深度及方位上鉆出直徑Ф30mm 的孔眼。2)地層鉆進技術。利用柔性鉆桿施加鉆壓和傳遞扭矩給前端微型破巖鉆頭,在導向工具的作用下實現超短半徑(100 mm)扭矩傳遞及鉆頭加壓,微型破巖鉆頭及柔性鉆桿通過套管上開好的窗口進入地層,采用“機械+水力”聯合破巖方式在目的層鉆出若干直徑Ф25 mm ~Ф30 mm、長度<20 m的徑向孔眼,從而增加原井眼的泄流半徑,解除近井地帶污染,恢復地層滲透率,進而達到提高產量/注入量的目的,如圖1 所示。

圖1 旋轉鉆進徑向水平井技術原理
旋轉鉆進徑向水平井技術利用機械+水力聯合破巖,完成孔眼直徑大,鉆進長度可靠(常規射孔的20 倍以上),克服了常規射孔距離短難以穿透油、水污染帶的缺點;旋轉開窗及鉆進,動作更加柔和,不會對井筒和水泥環造成傷害,無壓實效應。此外,現場施工利用小修作業機配合即可,設備簡單,成本低廉。
旋轉鉆進徑向水平井技術可應用于新井投產(解除泥漿/水泥漿污染)、老井二次補孔(解除修井等作業污染)、注水/氣井解堵、壓裂酸化預處理(降低啟動壓力,擴大酸化波及面積)、解除煤層氣井近井帶水鎖效應及采用其它增產措施有風險井(如壓裂有水竄風險)等領域,還代替深穿透射孔(無燒結壓實效應),提高低滲等油藏產量。旋轉鉆進徑向水平井技術適用于井斜小于40°、井溫小于150℃(約4 000 m 以內)、5″、 5 1/2″、7″、9 5/8″單層套管井。
旋轉鉆進徑向水平井技術現場施工時,首先進行井筒清潔,下入開窗工具、導向工具等工具;開窗工具下到設計深度后進行測井,測開窗位置深度,計算該深度與設計深度之間的距離,調節開窗深度至設計深度,有方位要求時,還要測量、調節開窗方位。開窗位置調節完畢后,下入開窗輔助工具,啟動高壓泵打壓開窗,開窗完成后,停泵,起出工具。調整導向工具位置,下入地層鉆進工具,啟動高壓泵打壓鉆進,鉆進完畢后,起出鉆進工具。起出后根據鉆進情況,更換鉆具。繼續鉆進,直至完成該孔眼鉆進,然后調節開窗位置至下一孔,重復開窗鉆進等步驟,全部設計孔眼完成后,起出工具,施工結束。
L88 井是一口預探井,2013 年1 月完井,完鉆井深2 728.0 m,施工前未射孔。
鑒于周邊幾口井采用常規射孔,試油效果不好,為解除鉆完井污染,擴大泄油面積,增大壓裂波及范圍,嘗試對目標油層進行徑向鉆孔,完成4 個分支孔眼后原油返出井口,關井井口套壓1.1 MPa,暫緩其余孔施工,直接試投產,平均日產液3.2 t,日產稠油2.9 t,見表1。40 余天后,實施壓裂,目前日產液8.3 t,日產油6.3 t。

表1 L88 井施工前后產量對比
Q2 井是一口長停井。2000 年2 月完鉆,初期日產液16.6 方,日產油5.4 t,含水67.3%。后逐漸不出,2008 年關井。2011 年進行了6 個孔眼的徑向鉆孔施工,施工后,日產油6.8 m3/d,超過該井投產初期產量,見表2。

表2 Q2 井施工前后產量對比
L2 井位于新疆油田XX 作業區,是一口注水井。2002年11 月在K1h27-4 層投注,初期注入壓力5.0 MPa,滿足配注。2014 年7 月檢管后測量顯示K1h27 層注水不滿足地質配注要求,分析認為儲層近井地帶受到污染。受該井欠注影響,對應油井含水上升,能量下降。
為解除注水污染,滿足配注要求。2014 年對K1h27-4 層進行6 個孔眼的徑向鉆孔施工,施工后,注入量達到55 m3,注水壓力僅4 MPa,見表3。

表3 L2 井施工前后注水情況對比
J6 井是一口評價井。2003 年投產,實施壓裂,排量4 m3/min,泵壓80 MPa,加砂8 m3,施工壓力過高,加砂量小,壓裂效果不理想。關井。
2013 年進行了10 個孔眼的徑向鉆孔施工,施工后,擠入壓裂液511 m3,排量5.2 m3/min, 泵壓58 MPa~62 MPa,加砂60 m3,砂比22.3%。壓裂后平均日產油3.24 m3/d,見表4。

表4 J6 井施工前后產量對比
S6 井是新疆油田的一口稀油采油井,2014 年7 月完鉆,完鉆井深2 482 m。新井采用深穿透、負壓射孔,井段2 433 m~2 441 m,實射厚度:6.0 m/2 層,射孔后油套壓為0 MPa,無油氣顯示。該井油層下部較近有水層,采取壓裂等措施,引起水竄,因此實施徑向水平鉆孔,解除近井污染,溝通地層。
2014 年進行了9 個孔眼的徑向鉆孔施工,施工后日產油達到5.4 m3/d,達到施工目的,見表5。

表5 S6 井施工前后產量對比
自2011 年首井試驗應用以來,旋轉鉆進徑向水平井技術在遼河、吉林、新疆、華北和長慶等地累計應用60 余口井。實踐證明,剛性驅動液控套管開窗技術與旋轉鉆進技術組合,開窗平穩、鉆進可靠,可廣泛應用于砂巖、泥頁巖、白云巖等較軟地層及碳酸鹽、粗面巖、低滲輝綠巖、火山角礫巖等較硬地層施工,在新井投產、老井挖潛、解堵增注、輔助壓裂和降低起裂壓力等方面,現場應用效果顯著,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