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勇 孫磊 劉雙龍(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廠,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油氣開發涉及注水、注汽、采油、集輸多方面,現場作業為多工種協同作業,各項工作都離不開各工種的支持,由于近年來現場工種的結構性變化、油氣開發現場工作的復雜性和交叉性、社會大環境的變化等,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有些波動[1]。為了更大效率地發揮多工種人員協同性,必須建立專門的協同績效管理體系,如: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基于多種形式的工作獎勵、鼓勵員工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發揮創新創造力等,給采油作業區帶來更大的工作效率和生產價值。
各個油田的采油廠處以油氣開采生產作業為核心業務,現場涉及到的工種主要有:采油工、熱注運行工、集輸工、注水泵工等。整個采油作業區實行廠處、作業區、班組三級直線管理,涉及多工種配合作業,如:采油工工作地點主要處于野外采油井場,以白天集中工作為主,主要開展抽油機巡檢、取樣、設備保養等,需要取得采油工證;熱注運行工與集輸工工作地點位于站庫內,由于站庫24小時運行的特殊性,相應工種通過輪崗的方式開展24小時的監控、量油、化驗等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油氣開發現場涉及到工種較多,結構比較復雜,存在管理過程不能以統一的現場工作責任制而控的現狀。
績效管理的基本手段是:作業區管理層面認真執行廠級政策、方針,層層分解總體目標,落實各項考核指標。由于最終的業績指標是堅定不移要完成的,因此目前績效考核以指標是否完成為主,對管理過程和管理方法考慮的較少,然而油氣開采現場涉及工種多、具體工序多、基層人員較多,因此業績考核的過程化和結果也就要求更加嚴格和細化[2]。
針對目前出現的困境,完全實行經濟責任制考核難以解決員工的優化管理,容易造成生產效率低下、創新能力不足、團隊松散、人浮于事、管理過程不可控,個人績效和組織績效不高等問題。
績效是企業管理者及員工所做的企業戰略或階段目標高度相關的、可控制、可觀測、可評價的行為,這些行為對個人或組織效率具有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績效管理是為了達到組織目標,通過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形式和持續有效的溝通,形成組織目標所期待的利益和產出,并推動團體和個人做出有利于目標達成的行為[3]。
因此,多工種協同作業績效管理必須在總的目標下,分析各工種的差異性和各工作的配合性基礎上,充分考慮不同的訴求,杜絕“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制定具體的績效管理流程和評分標準,確保績效管理公平、公開和透明,能夠以一種積極的激勵決策取得預期目標。最終,為油氣開發現場各項經營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實現油田企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
油氣開發現場需要多工種配合共同完成績效目標,在工作時長、工作性質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在制定員工績效管理時要考慮到各工種的作業特點,要在放要在體現公平的基礎上兼顧效率,同時發揮按勞分配、激勵促進的作用,根據各崗位類別、工作性質、責任大小等因素確定在統一前提下不同崗位計獎系數(表1),制定覆蓋面廣、覆蓋點細的績效管理計分卡考核體系(表2),確保績效管理能取得預期目標。涉及工種有:采油工、熱注運行工、集輸工。
作業區發放業績獎時,按月、年對各班組、專業組進行考核,兌現獎勵。包括以下內容:
(1) 生產經營:由作業區對班組的開井數及工作量等指標,每月考核,由地質組、工程組負責,占比40%。
(2)安全環保:由作業區對班組出現事故事件進行月度考核,由生產運行組負責,占比20%。
(3)基礎管理工作:占比20%,以《第六采油作業區基礎工作檢查考核細則》為依據,針對現場管理出現的問題進行考核。由生產運行組牽頭相關專業組組織每月檢查一次并考核。
(4)精神文明建設:占比20%,按《采油一廠黨群工作考核細則》《第六采油作業區宣傳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執行,綜合組、經營組負責考核。
(5)各專業組、各班班長,主要由各主管領導負責考核,其中專業組考核由主管領導及廠相關對應部門對作業區考核兩部分構成。

表1 計獎系數計算表

表2 績效管理計分卡
崗位操作風險控制獎勵為上級廠處下撥的崗位風險補貼。具體績效管理要求有:
(1)崗位操作風險控制獎勵與班組風險系數和個人風險得分掛鉤。
(2)作業區可根據班組實際工作性質綜合評價后調整風險系數。
(3)崗位操作風險控制獎勵的具體實施按照《廠處崗位風險補貼管理辦法》、《采油作業區崗位操作風險量化考核管理實施細則》發放。
專項獎勵主要有:科研項目、技術成果、合理化建議、勞動競賽、修舊利廢等,與付出責任、貢獻的大小掛鉤,原則上由負責人或撰寫人發放。比如有:獎勵積極依靠技術和先進管理方法超額完成生產任務的班組,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成本或消除安全隱患的班組或個人。參加廠、作業區及油田公司舉辦的各類競賽,取得榮譽者,視情況給予獎勵。合理化建議獎—員工對作業區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書面提出合理化建議,經實施后,效益顯著者,給予獎勵。
基于以上的績效管理,還應適時給予各工種員工精神獎勵表彰其對企業所做的貢獻,使員工有歸屬感、被需要感和榮譽感。因為部分工作年限較長的員工,他們往往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往往會希望得到一定的社會歸屬感和工作榮譽感。精神激勵的方式有:樹立標桿、增加工人向干部晉級的機會、肯定貢獻和增加豐富的工會工作等。績效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現場多工種的協調和溝通,提倡團隊精神,增強團隊向心力和凝聚力。
基于對油氣開發現場多工種特點的分析,強化內控與風險管理的理念,優化多工種協同績效管理,促進了油氣開發現場生產管理提質增效,夯實了持續的健康發展的根基,提升了作業區對現場工作過程化的管理工作水平[4]。
經過半年的試運行,落實了各工種的崗位責任,樹立了合規理念,增強了制度意識、流程管理意識,讓現場人員熟知自己工作標準,營造了全員按章辦事,守法合規的良好文化氛圍。后期,績效管理建立了溝通反饋機制(表3)。持續溝通是績效管理有別于其他管理方法的最大不同,是實現“以人為本”管理的最佳途徑,進一步強化崗位責任和業務流程的高度融合,針對績效管理中的隱患風險問題,深入剖析,持續改善,確保現場生產經營管理更加規范順暢,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和提升工作效率。

表3 績效溝通反饋卡
油氣開發現場的多工種協同作業要求績效管理不能“一刀切”,要在體現公平的基礎上兼顧效率,因此實施績效管理的優化策略對于提升企業工作效率和創高更高價值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此情況,提出設立業績考核獎、設立崗位操作風險控制獎勵、設立專項獎勵和設立精神獎勵機制,并在試運行階段建立績效溝通反饋機制,從而使多工作人員能夠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肯定自己的價值,進而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推進采油作業區的提質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