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地球人向火星發射了大量探測器。它們要么從火星附近飛過,要么環繞火星,要么在著陸火星后立即失靈,要么仍在火星上游走(這是最近的事)。以下是部分火星探測器的情況。
火星1號從距離火星20萬千米的地方飛過。
水手4號在距離火星1萬千米的地方拍攝了22幅照片,是探測器首次“特寫”地球之外的另一顆行星。
水手6號在距離火星3431千米處飛過,拍攝火星圖像并發回地球。
水手9號第一艘成功環繞另一顆行星(這里指火星)的飛船。

水手9號(想象圖)。
火星2號成功環繞火星,但登陸器在降落傘打開之前就墜毀在火星上。
火星3號成功登陸火星,但很快就失靈了。
火星6號 以600米/秒的速度撞在火星上。
海盜1號和2號安全登陸火星。搭載的儀器測量了水、熱量和土壤化學組成,首次把來自火星地表的綜合信息發回地球。

海盜號探測火星(想象圖)。
福波斯2號設計目的為探索福波斯(火衛一)和德莫斯(火衛二)的福波斯2號成功登陸福波斯,在拍攝了37張照片后停止運作。
火星觀測者建造目的是探測火星大氣層和磁場,但還未入軌就失靈。
火星全球勘測者為火星全球和大氣層熱結構繪制地圖,直到2006年。
火星探路者第一部在火星表面行進的火星車,行駛距離大約為100米。
新干線號原計劃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但在距離火星1000千米的地方飛走了。
獵犬2號登陸火星,但未能展開太陽能電池板。
勇氣號在火星表面行進了7.7千米,于2010年陷入沙土中無法動彈。
機遇號在火星表面行進距離達45千米,在2018年與地球永久失去聯系。

機遇號火星車(想象圖)。
羅塞塔號它的設計目的是與一顆彗星會和,但它在此過程中在距離火星250千米處飛過。
火星勘測軌道器依然活躍。
鳳凰號在火星極地著陸,運轉5個月后停轉。

鳳凰號火星登陸器(想象圖)。
福波斯-格倫特號設計目的是在福波斯表面取樣送回地球,但沒能飛出地球軌道。
好奇號這部轎車大小的火星車已在火星表面行進18千米,調查火星地質以查明過去的火星是否支持生命存在。好奇號如今依然活躍。
曼加里安號這艘飛行器讓印度成為首個擁有讓飛行器抵達火星軌道技術的亞洲國家。
曼文號設計目的是探索火星大氣層演化。作為通信中轉站,它至今在環繞火星的軌道里運轉。
外火星微量氣體軌道器這艘簡稱外火星軌道器的飛行器是由歐空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合作的軌道器,旨在測量火星大氣層中可能表明生命跡象的甲烷和其他氣體。
思基亞帕雷利號由外火星號軌道器釋放的登陸器,在嘗試登陸火星時墜毀。
洞察號2018年11月成功登陸火星。其設計目的是調查火星地震和火星內部活動。
火星2020號計劃中的任務。目的是調查火星曾經支持生命的可能性。

火星2020號(想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