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一起重大反壟斷案件,對3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壟斷的原料藥企業作出從重處罰,共計罰沒3.255億元。
這是一起駭人聽聞的原料藥壟斷大案,涉事3家藥企聯手操控,通過包銷、大量購買、要求生產企業不對外銷售等方式控制市場,占有90%左右的市場份額,使得下游制劑生產企業產生依賴,從而掌握原料藥價格話語權,致使注射用葡萄糖酸鈣原料藥3年漲了54倍之巨。市場監管總局頂格處罰,意在樹立一個典型標桿案例,警示國內藥企守法經營,不得依靠壟斷牟取非法暴利,以維護國內醫藥市場秩序。
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是國家基本藥物、臨床必需藥品,是常用的低價藥。注射用葡萄糖酸鈣原料藥是生產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的基本原料。由于產品特性、用途等因素,市場上尚未出現能夠替代的其他原料藥。這就意味著,藥企一旦壟斷該種原料藥,即可隨心所欲地定高價,下游生產企業和醫療機構再輪番加價,患者別無選擇,只能被迫買單,成為“天價藥”的犧牲品。
藥品行業具有特殊性質,其進入門檻高,技術研發和生產能力的標準高,很多細分領域,往往只有少數廠商,很容易形成壟斷格局。假若原料藥市場被壟斷,就會造成對藥價的掌控,廠商基于利益驅動而不斷推升藥價,最終形成藥價貴、看病貴的現象。而原料藥漲價后,成本會傳導至下游,造成全社會承擔過重的醫療費用。
藥企通過壟斷原料藥,掌握整個藥品的生產、流通環節,進而掐住患者的命脈,非法榨取超額暴利,這是以生命做要挾,把非法利益建立在患者的痛苦之上,構成了赤裸裸的肆意掠奪。
此前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和反壟斷局發布的信息顯示,我國共有約1500種原料藥,但其生產掌握在少數生產企業手中。因此,對于部分藥企壟斷市場牟取非法暴利行為,必須采取最嚴厲的反壟斷手段予以打擊,通過高額罰款、打破壟斷格局等措施,令其付出慘重代價,從而抑制藥價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