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是家喻戶曉的收藏家、古董鑒賞家,還是央視名牌欄目《百家講壇》的主講人。他創辦了新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去年,外界評估馬未都的身家達152億元。經常有人調侃他:“老馬,你這么有錢,老婆換了嗎?”馬未都笑呵呵地說:“不換,永遠不換,與賈宏偉結婚,是我今生最有價值的投資!”
一對文學青年組建家庭
馬未都1955年出生于北京,父親是軍人。中學畢業后,他去京郊溫泉鎮蘇家坨插隊。1975年馬未都回城后,被分配到航天部某部門當了一名機床銑工。他天資聰穎,自幼愛好文學,嗜書如命。白天在車間忙了一天,下班回家他還要看書到深夜。
1981年,馬未都在《中國青年報》發表了小說《今夜月兒圓》,隨后被調入中國青年出版社做編輯。那是個文學盛行的年代,很多青年男女以愛好文學為榮,不少單身男女,在征婚啟事中都特別注明“愛好文學”。賈宏偉就是一位文學女青年,傾慕馬未都的才華,她不顧女孩的矜持,經常約馬未都在北海公園討論詩歌和小說,兩人相愛了。
1983年,馬未都與賈宏偉組建家庭。
除了文學,馬未都還酷愛收藏,家里擺滿了淘來的瓶瓶罐罐。婚后不久,他與賈宏偉積攢了1600元準備買臺彩電。可路過王府井一家商店時,他發現了一組四扇屏,鈞瓷內鑲,古樸典雅。認定是宋朝的古董,馬未都跟經理砍價,硬是從報價4000元砍到了1600元,然后樂顛顛將四扇屏扛回家。妻子問:“彩電呢?”馬未都樂呵呵地說:“這個可比彩電值錢。”賈宏偉性格溫和,有著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沒與丈夫爭吵。妻子的寬容理解,讓馬未都將收藏愛好延續下來了。
婚后兩年,兒子馬天降生,馬未都終于買回了一臺彩電。一天,他正在單位上班,突然接到妻子的電話:“家里來過小偷,翻得一團糟,你快回來吧!”馬未都慌忙跑回家。只見彩電被偷走了,四扇屏還在,他長舒了口氣。這時警察來了,問馬未都:“家中被盜,你怎么還樂呵呵的?”馬未都幽默地說:“幸虧這賊沒文化,否則太可怕了!”丈夫的詼諧將賈宏偉逗笑了。
支持丈夫辭職搞收藏
1992年,馬未都已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工作了10年,越來越想尋求事業上的突破。這年夏天,他與妻子商量:“我想辭去公職,專職搞收藏。”賈宏偉不同意:“這么穩定的工作放棄太可惜了,你是丈夫和父親,肩負著養家的責任呢。”“我在出版社干得不快樂,再不愿過這種一眼看到老的生活。人生很短暫,我想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咱們對生活要求都不高,家里的積蓄足夠生活兩三年了。”賈宏偉想通了,也不希望他帶著枷鎖工作,終于同意馬未都辭職。
就這樣,馬未都從出版社的資深編輯,變身為沒有編制沒有單位的閑雜人員。親友數落賈宏偉:“你怎么能由著他的性子來?一個男人不養家,還算什么老爺們?”賈宏偉為丈夫開脫:“老馬不是一般人,我相信他會有所作為。”
在妻子的支持下,馬未都開始以收藏養收藏。那時,家里只要積攢下一點錢,他就去潘家園古玩市場“撿漏”,賈宏偉跟在他身邊付款。
1999年11月,馬未都在北京逛拍賣會,看中了一個花瓶。他不敢看第二眼,趕緊溜走了,悄悄對對妻子說:“你一定要幫我將這個花瓶扛回家。”第二天,拍賣會如期舉行,賈宏偉戴上帽子和眼鏡,穿著老太太的衣服,躲在角落里,生怕被人認出來。花瓶開拍時,賈宏偉僅花3萬元就競拍成功,這是一個明代永樂年間的花瓶,在國際市場能賣上千萬。馬未都直呼妻子是大功臣,賈宏偉心里甜滋滋的。
賢惠妻子,乖乖兒子
別看馬未都平時與兒子嘻嘻哈哈,但其實對馬天要求很嚴格,從小就培養他自立自強。2001年,馬天去英國留學時,馬未都讓他打工掙生活費。馬天知道錢來之不易,非常節儉。
后來,馬未都登上了央視名牌欄目《百家講壇》,講述收藏常識及逸聞趣事,揚名海內外。這時他家里藏品成堆,客廳臥室都堆得滿滿當當,整個屋子擺的都是,連插腳的地方都沒有。于是馬未都召開家庭會議,說準備建立觀復博物館,專門展示自己的藏品。賈宏偉和馬天舉雙手贊成,并幫馬未都選址,做好前期工作。
觀復博物館開館后,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馬未都被譽為“中國收藏界第一人”。2012年,馬未都覺得從前的運作模式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為此苦惱不堪。賈宏偉建議丈夫將博物館以理事會的形式運作,馬未都采納了妻子的意見。從此,他將博物館由“私產”變成了“公產”,規模越來越大。馬未都對妻子說:“我百年后,要將所有藏品全部捐贈給國家,一件不留。”賈宏偉支持丈夫的想法。
馬天聽了,逗父親:“都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那兒子肯定是爸爸前世的仇人,這么多藏品一件都不留給我,你這個北京老頭有意思,有大意思!”
賈宏偉替丈夫開脫:“你爸不是古董商,不需要子承父業。我們已將你養大,路靠你自己走。”馬天呵呵一笑:“老媽,我逗你玩的,其實我也贊成爸爸的決定。”馬未都哈哈直樂:“賢惠妻子,乖乖兒子,我全擁有了,這輩子值了。”
(摘自《婦女》 維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