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評價體驗式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療效,抽取2018級護理學專業學生120名,依據隨機數字法區分為A組(60名常規教學),B組(60名體驗式教學),比較兩組學生教學前后技能評分、學生對患者、護士及團隊意識的認識度,結果顯示,相對比A組,B組教學的成績更優,各方面認識更優,P<0.05。可見,就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方法,運用體驗式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的教學方案,有效提高護理教學效果,并增強他們對各方面的認識度。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應用療效
無論從哪一種專業的教學層面來講,實驗教學作為學生在校的實踐課程,其是一種獨立存在的教學環節,經過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將其與實踐充分結合,進而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在“護理學基礎”的實踐教學中,需要注意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該課程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臨床工作質量。體驗式教學,該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的護理學基礎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進行臨床基礎性學習,比如:靜脈輸注、口腔和導尿護理等等,使學生身臨其境,不斷轉變角色,增強他們自身的情感體驗度,并從中獲取更多的經驗和知識[1]。鑒于此,為了進一步分析體驗式教學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效果,現作以下報告:
1.資料方法
1.1一般資料。120名護理學專業學生,均為2018級,按照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兩組,施行常規教學的60名作為A組,施行體驗式教學的60名作為B組。A組,男女學生比3:27,年齡15-18歲,平均(16.50±0.38)歲;B組,男女學生比2:28,年齡15-18歲,平均(16.86±0.46)歲。
納入標準:均為護理學專業學生;年齡≥20歲且≤24歲;學生對本次研究均知曉,且自愿與同意書上簽字。
排除標準:非護理學專業學生;已知研究但不愿參與者;非2018級學生。
1.2方法。A組:常規教學。B組:施行體驗式教學,具體方法:(1)目標設計:針對不同學生的人文知識和日常護理知識進行了解,明確個體差異后,以布魯姆理論為依據,明確設計認知、情感和能力的目標。①認知:針對患者進行全面性認識,充分了解他們的心理、社會以及身體的需求,確保自身對患者護理需求的正確分析。②情感:對于患者當前的痛苦進行體驗,做到感同身受,以此作為突破口,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③能力:熟練且溫柔地溝通,并進行護理操作。(2)教學中施行:①實驗情境創建:臥床患者翻身、換日常清洗衣物為例:65歲劉女士,因內科手術需要長期臥床休息,以防壓瘡、痙攣等并發癥,但是患者性格比較內向,不好意思開口,但是你在查房時發現了,該怎么做?課前教師把預防并發癥的視頻操作導入,先讓學生觀看,之后進入實驗情境,引起他們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她們初步體驗到臨床環境[2]。②依據不同個體差異和學習情況,劃分合作團隊、小組,每組推薦小組長,并分配每位學生的責任。課前7天,將體驗任務明確發布給各小組,讓他們利用課間收集資料并創設情景,不過在布置任務時,認真分析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專項的護理計劃,之后由各小組進行成就展示,并闡述自我感受,而教師針對性點評,并對他們的操作和言談舉止進行監督,及時糾正。
1.3評價指標
教學結束進行操作考核,對比教學前后的變化以及學生對患者、護士及團隊意識的認識度,考核由3名教師完成。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計算機統計學統計,選取版本SPSS24.0,(x±s)示變量資料,t檢驗,[n(%)]示定數資料 ,卡方檢驗,數據比較差異以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教學前后的變化。教學前,兩組學生的教學成績相差不大P>0.05,教學后則B組學生的成績更優,P<0.05,見表1。
2.2分析學生對患者、護士及團隊意識的認識。A組對患者得的認識、對護士的認識、對團隊意識的認識分別占51%、51%、49%,B組對患者得的認識、對護士的認識、對團隊意識的認識分別占58%、59%、57%。A、B兩組學生的情況對比,B組對患者、護士及團隊意識的認識更高,P<0.05。
3.討論
本次研究中,結果顯示:相對比A組,B組學生教學后的成績更優且對患者、護士以及團隊意識的認識更高,P<0.05。原因分析:自20世紀初以來,體驗式教學方法逐漸進入教學行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且已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學生變成主動學習,不再依賴,而且能夠主動進入到知識海洋中體驗,從中獲取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其次,在體驗式教學實驗的過程中,通過實踐情境創設,反復練習,不僅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巧,而且增強了他們的記憶力,甚至為將來的臨床實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3]。再次,體驗式教學促進綜合能力的穩步提升,且通過體驗式教學中情境的角色扮演,有效讓學生學習不同方位的思考,改善他們的人文關懷觀念,之后通過分工、團隊合作,培養團隊合作以及組織能力;再或者通過醫療護理、醫患對話,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最后交由教學和學生全體總結、報告,并提出針對方案,進而可以增強學生積極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針對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方法,相對比常規教學,體驗式教學更適合臨床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田井陽. 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中應用效果的系統評價[J]. 人人健康, 2019(11):180-180.
[2]孟利敏, 林棟美, 丁梅, 等. 漸進體驗式集中見習在本科護理實踐教學中應用[J]. 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8, 26(1):156-159.
[3]黃曉敏, 許小明, 張文娟, 等. 體驗式教學聯合網絡平臺在《護理學導論》教學中的應用[J]. 現代臨床護理, 2019(4):52-56.
作者簡介:
盧秀梅,女,廣西賓陽人,大學本科,廣西南寧市衛生學校護理教研室,中級,研究方向:護理學基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