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亮
(南京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24)
嘉興是江南地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兩千多年的人文歷史。隋朝開鑿江南河,嘉興因此成為南北交通要沖,水運必經之地,并逐漸發展出獨特的“市河環城、八水注城、田蕩相間”的江南古城格局,直至今日仍得到較為完整的保留。
環城河作為嘉興的母親河,它環抱嘉興古城,不僅是古城遺韻的展示舞臺,也是嘉興新、老城區過渡的關鍵地區。然而,在城市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城市新區獲得了更多的關注而得到大力發展,而古城尤其是環城河地區卻逐漸衰敗。近年來,嘉興市對環城河沿線實施了一系列景觀提升工程,建設了基本連續的濱河公園,使得環城河沿線的景觀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但由于改造工程更多的基于景觀提升,對文化傳承和活動組織等考慮不足,導致環城河沿線經常“好看不好用”,對市民和游客的吸引力不足,濱河空間難以集聚人氣。因此,對嘉興環城河沿線進行整體設計,通過挖掘、整合沿線資源,進一步弘揚古城文化,激發濱河活力,改善城市環境,已經迫在眉睫。
規劃區包括環城河,以及向北延伸至文生修道院,向西延伸至三塔地區的沿河空間,河道全長8.6 km,總規劃面積約150 hm2。目前,嘉興市已對環城河道進行了初步治理,修整了防洪堤岸,遷出了沿線工廠,更新了基礎設施,建設了沿河綠帶,給本次規劃設計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作為嘉興的母親河,環城河應是傳承古城文化,展示嘉興特色,提升城市活力的重點區域。但在設計過程中,通過仔細踏勘和分析,發現目前環城河沿線城市空間仍存在很多問題,如新的建設活動對古城風貌造成破壞,濱河景觀缺乏特色,歷史與人文資源挖掘不夠,濱河活動過于單調等。針對這些問題,如何在環城河沿線構建特色空間,激發濱河活力,延續古城文脈,開展濱河旅游并保障規劃實施,是本次城市設計面臨的主要挑戰。
本項目以問題為導向,在充分發揮環城河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城市設計,見圖1、圖2。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幾方面特色:1)深挖資源、承古拓新,既要傳承古城傳統文化,又要適應時代發展特色,塑造新舊交融的多元文化景觀;2)銜接古城旅游開發,沿環城河合理組織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休閑與旅游活動,努力提升環城河沿線人氣;3)在采用分級控導的基礎上,對重點片區進行專項深化設計,確保規劃設計的實效性。

圖1 規劃設計總平面圖

圖2 三塔—吉楊橋段規劃設計
通過對嘉興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的充分挖掘,本設計主要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創新與探索。
環城河沿線擁有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歷史文化資源,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規劃設計在梳理各項資源的基礎上,提出建設“五區五帶”十大特色空間(圖3)。每個特色空間結合自身特點,以特色化和差異化為原則明確主題,如:西部結合京杭大運河及沿線城市空間,打造展示運河文化的 “運河文史展示帶”和“船文化帶”;北部結合月河、蘆席匯歷史街區的江南傳統民居和街巷空間保護,打造“水鄉風情區”。通過一系列特色空間的營造,將環城河沿線建設成展示嘉興深厚歷史文化和鮮明地方特色的城市濱河文化長廊。

圖3 總體景觀結構規劃圖
規劃前的環城河沿線公共空間缺乏相應的活動組織,與周邊城市功能和市民生活的融合度較差。規劃認真分析了市民的行為模式、需求以及各公共空間的特點,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布置一系列包含文化展示、民俗表演、娛樂、購物、美食等在內的主題活動,并配套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圖4)。同時,規劃依托環城河,在兩側構筑完整的步行系統,將這些場所和主題活動有機地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呈魚骨狀的都市休閑活動帶。在此基礎上,這條休閑帶內連古城商業文化休閑空間,外通南湖、人民公園等景區或公園,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環古城公共休閑網絡。
嘉興因運河而興,作為運河重要組成部分的環城河曾是嘉興城市最繁榮的地區,至今留下了大量古街、古廟、古建、古橋、古樹歷史遺存,以及許多包括船廠、航運大樓、倉庫、市場等體現近現代發展特色的建筑物和構筑物。這些遺存類型多樣、分布有疏有密、年代有新有舊,見證了嘉興城市的發展。規劃設計以“少做加法、慎做減法”為原則,在景點設計和功能安排時根據不同遺存的特點和規劃定位,選擇適當的保護與更新方式——修繕、環境整治、重建、整體改造。通過對這些遺存的保護和利用豐富的沿河景觀和文化內涵,提出“坐船游嘉興、從古看到今”的設想,以“歷史延續”為理念營造環城河景觀風貌。
環城河沿線分布著眾多旅游資源,但未納入古城整體的旅游系統,使用效率較低。規劃遵循“游線緊湊、景點精粹、項目豐富、內涵深刻”的原則,采用有機衍生的方式,通過水系的連通,水陸游線的精心組合,將南湖景區的旅游系統延伸至環城河。在此基礎上,對原有濱水休閑景觀進行適當的升級改造,重點突出月河——蘆席匯和梅灣——西南湖兩大景區以及夜景的設計,形成了以水鄉風光為特色,水上休閑為主導功能的旅游休閑系統,努力提升環城河地區對游客的吸引力(圖5)。

圖5 旅游系統規劃圖
建設周期長、范圍廣是本次規劃實施的重要特點。規劃強調“由下及上,由點到面”的實施方式,采用分級控制的方式,將規劃區域劃分為一類控制地帶和二類控制地帶,分別制定不同的城市設計導則。其中一類控制地帶所涉及的范圍是河道兩岸,以強制控制為主導,突出規劃的控制與主導作用。二類控制地帶所涉及的范圍是河道兩岸外側的街景,以彈性引導為主導,突出規劃的激發與引導作用。同時,規劃還對重要片區、沿河界面、橋梁、岸線、小品等濱水典型要素進行專項深化設計,兩者有機結合,共同作用,有效確保了城市設計的實效性和延續性。
環城河是嘉興的母親河,在嘉興城市發展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經濟價值。改善環城河沿線城市環境,不僅是延續古城歷史文脈,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豐富市民生活的必要行動,也是塑造嘉興城市品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本次城市設計提出從文化傳承和活力提升出發,將環城河打造成嘉興文化之河、旅游之河、休閑之河、生態之河,對于促進嘉興古城良性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也期望為其他城市環城河沿線空間的設計實踐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