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船舶工業穩中有進,船型結構升級優化,企業效益企穩回升,三大船舶央企重組穩步推進,修船行業盈利水平明顯提高,海洋工程裝備“去庫存”取得進展,智能化轉型加快推進。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全國造船完工量增長,新接訂單量下降
2019年,全國造船完工367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2%。承接新船訂單290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0.7%。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16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8.6%。
全國完工出口船33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承接出口船訂單269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5.9%;12月底,手持出口船訂單752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5%。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91.3%、92.7%和92.1%。
(二)船舶行業經濟效益實現增長
2019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05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47.7億元,同比增長11.9%。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3億元,同比增長23.4%。
(三)船舶出口金額同比下降
2019年1~11月,我國船舶出口金額為221.2億美元,同比下降10.3%。船舶產品出口到212個國家和地區,仍然以亞洲為主。我國向亞洲出口船舶的金額為124.3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6.2%。
二、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一)船型結構升級不斷取得新突破
2019年,我國造船業全面邁入“智能船舶1.0”新時代;17.4萬立方米雙燃料動力液化天然氣(LNG)船、7500車位LNG動力汽車滾裝船順利交付,2.3萬TEU LNG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下水;首艘極地探險郵輪成功交付并完成南極首航、國產大型郵輪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
(二)船企效益企穩回升
2019年1~11月,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分別下降2.9%、7.7%和24.6%,船企效益企穩回升。
(三)三大船舶央企戰略性重組穩步推進
2019年,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成立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整合南京金陵船廠、中航威海船廠和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打造招商金陵特種船業務新品牌。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完成威海科技和上海川崎股權收購,大連迪施與南通迪施完成整合。
(四)修船行業盈利水平明顯提高
2019年,我國主要修船企業承接加裝脫硫塔業務945個,比2018年增長5.5%,修船產值同比增長60%,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提高。
(五)海工裝備“去庫存”取得進展
2019年,中國船舶集團、招商工業、中遠海運重工等企業租售十余座鉆井平臺;福建省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遠海運重工等企業交付各型海洋工程船60余艘。
(六)船舶工業向智能化轉型加快推進
其中,船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單位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和大連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周期明顯縮短,物料消耗明顯降低,作業人員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