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維
哈佛商學院教授埃米尼亞·伊貝拉,曾寫過一本書,叫作《能力陷阱》。書中羅列了一名員工,向領導者轉變中的三個大坑。
它們分別是:能力陷阱、真實陷阱、關系陷阱。
能力陷阱:拖累你的,恰恰是你擅長的事。
《能力陷阱》一書中說:
人們容易沉迷于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做擅長的事讓我們有更多的成就感,更何況它還很可能是我們過去取得成功的關鍵。
作者伊貝拉,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她剛剛到哈佛大學講MBA課的時候,就掉落到真實陷阱中。
她總覺得,學習知識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于是講課方式非常傳統,就像小學老師一樣,干巴巴地輸出知識點。
但是那些哈佛MBA學生,都是見過世面的,他們對伊貝拉的授課方式并不買賬。
伊貝拉很受打擊,就跑去觀摩那些受歡迎的教授,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那些教授不像是在上課,更像在搞綜藝節目。
課程中充滿游戲互動,教授也像個脫口秀演員,所有學生都樂此不疲,伊貝拉很鄙視這種方式,象牙塔豈能變成游樂場?所以,她還是決定,按自己的風格持續下去。
然而結果卻是評分繼續下滑,她終于覺察到,已經掉入了自己設計的陷阱中。
她決定改變,課堂內容設計了很多互動環節,課程中也穿插段子,以增加趣味性。
她也不總站在講臺上,而是頻頻走下來,走到學生座位中間,和他們近距離交流。
課堂效果變得很好,學生的評價也徹底改變。
而她一度鄙視的上課方式,也讓她更新了認知,趣味能引導學生吸收更多知識,而枯燥只會把注意力趕出教室。
而她自己,也開始享受這種上課方式,因為充滿樂趣以及學生們的掌聲。
你也可以思考一下,一本正經的伊貝拉,以及寓教于樂的伊貝拉,哪個才是真實的她呢?
很多剛剛步入領導崗位的人,往往底氣不足,或者同理心泛濫,以一種老好人的形象出現。支配別人做事時,有種罪惡感,以為真誠相待手下,就能換來對方熱情擁護。

但是管理不是請客吃飯,人性更是復雜。
這樣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猴子蹦到你肩上,你甚至會漸漸淪為屬下們的保姆……
所以,“慈不帶兵,義不行賈”真是有道理的,你要做純粹的好人,就別來做領導;你想做好領導,就要學會做惡人。
新晉升的領導者,第二個真實陷阱叫作“媚俗陷阱”。
陷入“媚俗陷阱”的人,瞧不慣那些主動向領導匯報的人,覺得那是拍馬屁,他們也不能容忍一段激情澎湃的演講,覺得太假了。
在他們的心目中,一切形式化的東西,都被視為“媚俗”,自己要保持“風骨”。
這屬于價值觀的領域,不能說對或錯,但是你若想在體系中有所發展,就要遵循體系的規則。就像曾國藩,早期有精神潔癖,可后來發現,在體系中根本走不遠。
于是,轉變為“和光同塵,與時舒卷”的處世風格,這才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的曾國藩。我們主張擺脫“真實陷阱”,并不是要你有多大的成就,而是讓你重新思考所謂的真實性,不要總拿“我就是這樣的人”來做借口。
因為一旦這樣,你就等于放棄了選擇的權利。
我覺得網上有句話說得很好:
很多人所謂的堅持自我,其實只是故步自封,長久下去,只能在孤芳自賞中一敗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