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在說,誰誰誰當初沒好好上學如今照樣掙大錢,而好多用功讀書的人,畢業后反而不如那些沒好好學習的人混得好。并且因為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人就得出“上學沒有用處”“讀書無用”的結論。事實并非如此,這是“幸存者偏差”在作怪。
“幸存者偏差”又叫“幸存者謬誤”,它的別名有很多,“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等,這種理論反駁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即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之后的結果,而不注意篩選的過程,因此往往會忽略一些關鍵信息。
“沒好好學習的人混得好”其實只是個例,因為基數太大,所以看起來有很多。學歷低的人數遠高于學歷高的人數,所以即便低學歷者成功率遠低于高學歷者,也照樣會導致低學歷者出現大批成功人士。
對于高學歷者,普通人既會關注成功的人,也會關注那些沒成功的人,并且高學歷卻落魄的人尤其受關注,容易被當做新聞報道;而對于低學歷者,普通人往往只關注成功者,忽視了廣大學歷低又沒成功的人。正是因為忽視了這些“沉默的數據”,才產生“讀書無用”這種錯誤結論。因此,不要被假象迷惑了,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不管學歷高低,多學點兒東西沒壞處。
生活中這樣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我們經常能看見那些成功者侃侃而談,覺得成功怎么那么容易呢,然后蠢蠢欲動也想要去試一試,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同樣是這樣的發展,但是失敗的人更多。因為“幸存者偏差”的心理感受讓我們只看見成功者的意氣風發,沒有看見失敗者落入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