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禾
在“中國壯鄉”武鳴,有一家專門制作民族特色服裝的家庭式小作坊。作坊主人黃格,帶著兩臺縫紉機,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在市場里沉浮波折,終于將小作坊發展成了擁有四十多名員工的公司。
黃格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壯鄉兒子,他對民族的傳統服飾有一種說不清的癡迷和熱愛。但在不斷追求潮流時尚的今天,傳統的民族服飾顯得既“土”又“舊”。黃格心有不甘,他骨子里流淌著壯鄉兒女的民族情結,他熱愛民族文化,更想將之做大做強。
2012年,黃格懷著一腔熱血,決意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執著地追夢。于是,黃格帶著兩臺縫紉機,從設計到生產再到銷售,從小作坊到廠房再到民族服裝公司,秉承著“打造廣西本土的品牌,傳承、發揚民族特色服飾”的初衷,黃格的米粒民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越辦越好。這背后是黃格對民族文化的堅守和對生活的不妥協,更是家人的默默奉獻,還有團隊伙伴的敬業支持。如今米粒出品的民族服飾聲名遠揚,它打造的不僅僅是一件件民族服飾,更是黃格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守望。
一直以來米粒公司主打的產品都是特殊定制的民族服裝,這些民族服裝多次參加各個級別的展覽、比賽并屢次獲獎。因為長期與政府文化部門、各類院校、歌舞劇團等友好合作,在收獲良好口碑的同時,米粒公司也被評為“黨旗領航·電商扶貧”領航企業和南寧市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2020年春,黃格的公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面臨無法正常生產和經營的困境。這時,他接到了武鳴區人民醫院的電話,有一支醫療志愿者團隊將赴武漢支援,想購買一些可以代表壯族文化的吉祥禮物,給武漢人民送去祝福。接到電話,黃格立刻召集人馬,連夜設計并趕制了一批具有壯族特色的包包和香包,及時送到醫療志愿者手中。這些包包上面繡著壯族傳統的圖案和紋樣,香包里裝著多味中草藥,寓意著平安、健康。“這些手工藝品我們并未收取任何費用。現在全國人民都在齊心協力抗擊疫情,我們也略表心意。”黃格平淡地說。

但現實的問題還是擺在眼前,疫情未退,制作民族服飾這條小眾又不快銷的道路舉步維艱,四十多人的公司如何繼續運營?裁崗裁員、縮小生產規模或者轉而生產其他快銷品?黃格并沒有這么做,因為和他一起奮斗的還有一群與他一樣心懷夢想,熱愛民族文化的伙伴。如果因為困難而放棄民族文化,黃格萬般不愿。
通過為援鄂醫療志愿者團隊設計民族工藝品,黃格獲得了靈感。他決定增加產品的種類,開發設計新式的民族文化創意產品,如民族風包包、抱枕、民族娃娃、壯錦壁掛等。同時,通過網絡直播、開設微店、微信推廣等渠道銷售產品,擴大市場。
隨著廣西逐步有序地開展復工復產,黃格以他的堅守和擔當,不僅保住了員工的飯碗,也帶領公司走出了困境,完成了自救。錯過的“三月三”,明年再一起過!這不僅是武漢人民與廣西人民的約定,也是黃格和員工們的約定。未來可期,米粒公司生產的民族服飾和民族文創產品也將迎來他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