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國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西藏拉薩 850000)
青稞是西藏自治區農牧業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土壤條件、氣候特點、海拔高度等指標對其生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土壤資源是青稞生長的基礎載體之一,所屬土壤的養分含量是反映區域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標,具體統計數值可以有效評價未來土壤對植物的承載能力以及保肥、供肥的能力與水平,同時對改善青稞生長環境和品質、提高產量等也有一定的幫助。目前,學術界針對西藏地區青稞種植肥料配比所進行的“3414”試驗結果體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呈現多樣化的評價機制。為此,通過對西藏雅魯藏布江沿江流域農業種植區土壤養分狀況的調查分析,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主要青稞生產區土壤養分的基本豐缺度,以期為今后西藏地區青稞種植平衡施肥和高產優質栽培提供科學的依據[1-2]。
2018年4月至5月,分別赴日喀則白朗縣與江孜縣、山南貢嘎縣與桑日縣、拉薩林周縣與墨竹工卡縣以及林芝米林縣與林芝縣4個主要青稞生產區的農田進行土壤樣品采集,采用專用土鉆按照常規的S形踩點方式對確定的區域農田隨機采取3個樣品進行取樣保存,每個縣采取40個土壤樣品,共計320個土壤樣品。采取土壤樣品時,基本遵循在青稞常年種植農田區域取樣為準,統一取樣深度為25 cm,剔除周邊的樹枝、塑料、枯草等雜物;土壤樣品裝袋前,去除植物的根、石子等雜物,采用4分法保留樣品0.8~1.0 kg;土壤樣品采集后及時風干并去除余留的雜質并碾磨均勻后裝瓶,以便于土壤樣品中元素含量的有效測定。
土壤pH采用電位法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土壤全氮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土壤速效磷含量采用硫酸-高氯酸消煮法測定;土壤速效鉀含量采用四苯硼鈉比濁法測定。
根據《無公害農產品 青稞生產技術規程》(DB62/T 2547—2014)、《產地環境技術條件標準》(NR/T 819—2014)、全國第2次土壤普查優質高產高效青稞土壤營養診斷指標,對4區8縣的5項指標進行評價標準分級,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3-4],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青稞土壤pH以及土壤養分分級標準
青稞普遍種植于中性土壤中,其適宜的土壤pH為6.7~7.5,其中最適宜的土壤pH范圍為6.9~7.2。如果土壤pH>7.5,青稞難以生存;如果土壤pH<6.9,青稞基本處于壓抑狀態,將對其產量和品質造成不良后果。如表2所示,4個糧食生產區8個青稞主產縣的土壤pH范圍在6.7~7.4之間,符合藏區青稞高標準生產的要求。總體而言,4個糧食生產區8個青稞主產縣的土壤pH處于中性適宜狀態,pH平均值為7.2,偏酸化、偏堿化程度不明顯,均達到了Ⅱ級標準。
作為土壤固態部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機質是農作物生長的營養來源之一,不僅能夠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還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質、促進微生物活動、加快營養元素分解、提高保肥能力等作用。如表3所示:土壤有機質含量較豐富的是日喀則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10.68 g/kg,達到了Ⅰ級標準;其次是林芝地區,該地區處于森林覆蓋區域,有機質含量比較適中,適合多種作物的生長;而拉薩和山南地區屬沿江河谷流域,因河流沖積沙石及土壤沙化等原因,致使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缺乏,部分地區達到了Ⅲ級標準。
土壤全氮含量是土壤中各種形態氮元素含量的總和,主要包括有機氮和無機氮兩大部分,長期處于動態的累積與消耗中。青稞是西藏地區常年種植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屬于禾本科植物,對氮元素吸收量極大。如表4所示,由于常年大量施用氮肥,無論在土壤表層還是不同深層,土壤全氮含量均處于較高水平,4個糧食生產區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達到1.68 g/kg,高氮縣區平均達到了2.00 g/kg,均處于全氮含量相對適度的狀態。

表2 4個糧食生產區8個青稞主產縣土壤pH及等級分布頻率

表3 4個糧食生產區8個青稞主產縣土壤有機質含量及等級分布頻率

表4 4個糧食生產區8個青稞主產縣土壤全氮含量及等級分布頻率
土壤中的有效磷包括全部水溶性磷、部分吸附態磷、一部分微溶性的無機磷、易礦化的有機磷等,需要經過一定的轉化過程方能被植物直接吸收,故有效磷元素的形態在土壤中非常復雜,絕大部分屬于不可溶解的化合物且植物吸收速率不是很高。如表5所示: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的是白朗縣,其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達到了3.45 g/kg;林周縣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最低,其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為2.14 g/kg;4個糧食生產區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有64%以上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達到了Ⅲ級標準。

表5 4個糧食生產區8個青稞主產縣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等級分布頻率
土壤速效鉀是指土壤中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鉀素,主要以水溶性、交換性和黏土性形式存在,包括土壤溶液鉀及土壤交換性鉀,其含量是表征土壤鉀素供應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鉀是防止青稞大面積倒伏的重要元素,正是由于目前西藏地區絕大部分農田長期缺少速效鉀,致使青稞主產區在風季、雨季出現大面積青稞倒伏現象,嚴重時可致使青稞減產。
如表6所示,土壤速效鉀含量平均值最高僅為39.69 g/kg,有82%以上的土壤速效鉀含量達到了Ⅲ級標準。

表6 4個糧食生產區8個青稞主產縣土壤速效鉀含量及等級分布頻率
通過數據采集與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西藏地區4個糧食生產區8個青稞主產縣的土壤pH處于相對穩定的階段,適合于青稞的生長;土壤有機質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日喀則地區2個縣的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林芝地區2個縣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穩定,而拉薩與山南地區4個縣的土壤有機質相對匱乏;土壤有效磷與速效鉀普遍處于缺乏狀態,急需增加相應養分的補充。
綜上所述,西藏地區農業種植區域青稞高產栽培應重點增施農家有機肥以及生物有機肥,增加磷肥和鉀肥的施用量,減少氮肥的施用量,以防止土壤出現板結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