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軍,華瑋,居培紅,劉蕾蕾,張雯艷,黃侃,李錚
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急診科,上海 楊浦區 20008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常見于呼吸科的一種疾病,主要臨床特點是氣流受限,氣道阻塞進行性加重,主要累及肺部,同時可對氣道、肺血管及肺泡造成損傷,也可牽連肺外器官或組織,如骨骼肌、心臟等,進而引發全身的效應[1-2]。COPD 屬于一種全身性的多基因疾病,其臨床表現、病程及機體對藥物的反應等均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又因其較高的發病率及急性加重后較高的致死率,已得到醫學界越來越多的重視[3]。目前,在臨床上,對于COPD 的治療主要采取對癥支持治療的方法,通過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隨著對COPD 的深入研究,免疫調節治療已成為治療的新方向[4]。百令膠囊是一種中藥顆粒,主要采用生物技術的方法將冬蟲夏草低溫發酵精制而成,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本研究將百令膠囊應用于COPD患者,探討其對患者治療效果、肺功能、T淋巴細胞亞群及炎癥因子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且符合以下納入和排除標準的COPD患者78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2013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5]中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②無嚴重的肝腎并發癥者;③治療依從性較高者。排除標準:①對治療藥物過敏者;②近期使用過免疫調節劑者;③有自身免疫疾病或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④合并肺部其他疾病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齡39~66 歲,平均(49.23±6.45)歲;病程2~15 年,平均(7.28±3.19)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 例,女性19 例;年齡38~66歲,平均(49.13±6.35)歲;病程2~14年,平均(7.27±3.0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曉研究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行血常規、血生化、血氣分析、痰培養及藥敏試驗等常規檢查。依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中推薦的抗生素進行抗菌治療,根據痰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選取合適的抗生素,同時輔以其他止咳、解痙、平喘等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口服百令膠囊(國藥準字:Z10910036,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治療,4粒/次,3次/d,連服8周。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檢測)方法 (1)治療總有效率:①顯效:患者發熱及咳痰喘等癥狀體征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FEV1>25%;②有效:患者發熱及咳痰喘等癥狀體征有所好轉,FEV1增加范圍15%~24%;③無效:患者發熱及咳痰喘等癥狀體征無改變或出現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檢測儀(JAEGER)檢測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峰值流速占預計值的百分比(PEF%)。(3)T淋巴細胞亞群;治療前及治療后,抽取患者的外周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儀(FACSCantoⅡ,BD 公司)測定淋巴細胞的亞群(CD4+、CD4+/CD8+、CD3+)。(4)炎癥因子;治療前及治療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療法檢測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1(TIMP-1)、血清轉化生長因子(TGF-β1)、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IL-6及IL-8。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tata13.1 for windows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31%,明顯高于對照組71.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571,P=0.018<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EF、FEV1及FEV1/FVC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肺功能比較
images/BZ_23_1260_2068_2273_2127.png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39 39 59.13±6.11 55.78±5.61 2.521<0.05 1.81±0.45 1.59±0.40 2.281<0.05 60.24±6.38 56.44±5.70 2.771<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T 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4+/CD8+及CD3+)明顯高于對照組,CD8+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images/BZ_23_1265_2727_2273_2789.png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39 39 46.89±7.29 37.01±6.01 6.531<0.05 30.01±5.01 36.01±5.31 5.131<0.05 1.52±0.19 1.02±0.14 13.231<0.05 58.39±7.19 43.79±7.39 8.840<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GF-β1、MMP-9、IL-6、IL-8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TIMP-1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炎癥因子比較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炎癥因子比較
images/BZ_24_206_293_2273_360.png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39 39 115.35±15.63 159.93±19.47 11.151<0.05 154.48±9.32 125.23±9.07 14.051<0.05 172.57±24.68 203.53±28.36 5.141<0.05 65.87±25.42 96.13±40.42 3.961<0.05 275.76±102.42 330.96±93.03 2.490<0.05
COPD是常見的呼吸內科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多而逐年升高,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社會公共問題之一[6]。COPD 主要表現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導致患者肺功能進行性下降,造成持久并難以恢復的低氧血癥。低氧血癥可導致胃腸道功能下降,影響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進而使得患者免疫力下降,造成呼吸道反復感染。而呼吸道感染是COPD 發生的重要誘因,造成惡性循環。因此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感染的反復發生成為COPD治療的重要目標[7]。
COPD 的治療方法較多,臨床上常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需要強調的是,無論采取西醫還是中醫的方法,總的治療目標都是幫助患者改善肺功能,增強免疫力,減少炎癥反應,緩解臨床不適癥狀,加快康復,提高生活質量[8]。百令膠囊是利用特殊的生物技術方法將冬蟲夏草精煉而成,內含氨基酸、載體生物堿、蟲草酸、D-甘露醇、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物質,為補益的良藥[9]。百令膠囊可以通過滋肺陰助腎陽的方式,舒張支氣管平滑肌,增強腎上腺功能,達到降虛火強腎氣及補肺益腎的目的,從而改善機體的免疫力。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服用百令膠囊8 周后,PEF、FEV1及FEV1/FVC 等肺功能指標得到明顯改善,這與百令膠囊可以減輕氧化應激及氣道炎癥反應,起到改善氣道結構的重塑,增強肺功能有關。孫穎[10]研究發現,百令膠囊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增強治療效果,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有研究表明,COPD 急性加重期出現的T 細胞炎癥反應,可導致病情的惡化及肺損傷[11]。BHAT等[12]研究也表明,COPD患者相比較于正常人,其T淋巴細胞存在廣泛的免疫功能障礙。CHEN等[13]的研究發現,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其CD8+淋巴細胞顯著升高,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的失衡是導致COPD 患者免疫應答障礙的原因之一。CD4+、CD4+/CD8+、CD3+及CD8+是免疫功能評價的重要指標,TGF-β1、MMP-9 作為炎癥因子,均參與氣道的炎癥反應及氣管的重塑,導致肺功能的損傷,TIMP-1 可抑制MMP-9的功能[14-15]。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應用百令膠囊8 周后,TGF-β1、MMP-9、IL-6、IL-8 等炎癥因子水平明顯降低,TIMP-1明顯高于對照組,CD4+、CD4+/CD8+及CD3+明顯高于對照組,CD8+明顯低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百令膠囊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減少炎癥反應,可能與百令膠囊中富含的多種成分起到抗炎抗氧化作用有關。鄭石洲等[16]研究發現,百令膠囊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控制炎性反應,提高治療效果,與本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應用百令膠囊可顯著提高COPD 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減少炎癥反應,促進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