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浙江寧海縣供電有限公司,浙江 寧海 315600)
近年來,隨著常規能源的日益短缺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加重,清潔環保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得到迅猛發展。其中,分布式光伏以其獨特的優勢,得到了國家大力扶持以及國內外眾多技術研究人員的技術支持[1-2],截至2018 年底,我國光伏裝機容量超過1.74 億kW,并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分布式光伏的大規模并網應用改變了配電網結構和潮流流向[3-6],在綠色環保發電的同時,也給配電網帶來諸多影響[7-8]。
2012 年,寧海縣第一個金太陽工程并網發電,但在后續較長一段時間光伏業務發展緩慢。自2016 年以來,分布式光伏呈井噴式發展,截止2018 年底,寧海分布式光伏并網項目4 586 項。由于光伏電源的輸出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的特點,且光伏并網用戶的出現尚無規律可循,給寧海配電網運營管理和服務造成巨大壓力。
能源生產和消費環節的轉型,給傳統電網帶來新的挑戰。為主動適應能源轉型,2019 年初,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公司”)提出“三型兩網”目標策略,“泛在電力物聯網”應運而生。“泛在物聯”是指任何時間、地點、人和物之間的信息連接和交互,而“泛在電力物聯網”是泛在物聯網在電力行業的具體表現形式和應用落地。電力大數據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大數據時代,數據的精準采集和融合為更多創新應用創造了可能性。
本文基于營銷系統、配電網生產管理PMS2.0系統、調度OPEN3000 系統、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和GIS 系統等多個系統,采用大數據分析和深度挖掘的方法,融合泛在電力數據和互聯網地理坐標數據,探索寧海縣分布光伏項目接入規律,在此基礎上,繪制寧海縣18 個鄉鎮街道、7 個供電分區光伏接入及發展的熱力圖,為分布式光伏項目接入服務提供輔助決策支持。
根據營銷系統中的用戶發電地址字段,通過編程語言,調用互聯網上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天地地圖提供的Web API 服務接口,以及數據清洗、校驗等后續處理,得到寧海縣4 586 項分布式光伏安裝用戶的地理編碼經緯度坐標,如表1所示。
以寧海縣行政邊界為底圖,生成分布式光伏項目現狀聚類圖,如圖1 所示。

圖1 寧海分布式光伏分布現狀
圖1 直觀地展示了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位置及空間分布密集程度,體現了寧海分布式光伏項目分布的可視化效果。然而,對于寧海縣分布式光伏用戶在行政鄉鎮、街道尺度下的量化分布情況,仍需進一步展現其分布情況。
寧海縣下轄4 個街道辦事處、14 個鄉鎮。從表1 的“發電地址”字段,截取18 個行政區劃名稱,并按名稱統計光伏項目所屬行政區域分布情況,如圖2 所示。

圖2 各區域分布式光伏項目分布情況
由圖2 可知,從各區域的分布裝機容量分布情況來看,桃源街道、梅林街道和躍龍街道位居前三,分別為31 400.625 kW,16 208.23 kW 和14 837.932 kW;從各區域的光伏項目分布數量情況來看,躍龍街道、長街鎮和桃源街道位居前三,分別為559 項、546 項和516 項。
圖2 直觀展示了各區域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分布情況,可為配電網安全檢修、動態規劃和營銷接入服務提供可視化的輔助決策支持。
光伏滲透率一般是指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與區域最大負荷的比值[9-11]。以光伏容量來定義滲透率,可以很好地體現區域配電網內光伏裝機容量的飽和程度:


表1 分布式光伏安裝用戶的地理編碼經緯度統計
由于光伏發電受太陽能光照幅值、天氣和溫度影響較大,因此,本文選取不同季節典型時段、不同光伏滲透率對配電網凈負荷[4,12]的影響進行示意分析。為使分析具有較強的通用性,負荷采用標幺值來表示,如圖3 所示。

圖3 典型時段不同光伏滲透率對系統凈負荷的影響結果
不同負荷功能區因其不同的用電特性,對分布式光伏的消納也不同。本文選取工業功能區、商業商貿區、城鎮居住區和農村地區4 類典型區域[13]進行分析,如圖4 所示。

圖4 不同負荷類型用戶光伏滲透率與系統凈負荷關系
目前,國網公司配電網規劃采用網格化規劃,按照負荷性質、用地性質特點等,可將寧海配電網劃分為岔前黃分區、力長分區、梅深分區、強佳橋分區、桃源分區、西店分區和躍龍分區7 個分區,各分區2018 年光伏滲透率如表2所示。
根據“浙江百萬光伏”計劃,至2020 年,寧波全市將建成家庭屋頂光伏裝置9 萬戶,寧海計劃達到12 000 戶左右,結合各分區的負荷預測結果,得到2020 年各分區光伏滲透率,如表3所示。
繪制地區配電網分布式光伏接入布局熱力圖,如圖5、圖6 所示。基于光伏滲透率分析結果,從“全接入、全消納”角度,以及配電網建設、經濟運行角度,繪制區域配電網分布式光伏接入布局熱力圖,其分級定義如下:
(1)儲能布置區,表示該地區或變電站需謹慎接入新的光伏項目,或需要適當配置儲能裝置(滲透率在50%以上)[14]。
(2)控制分流區,表示該地區或變電站需評估后謹慎接入新的光伏項目,或需要進一步考慮適宜電壓等級接入(滲透率在35%~50%)。
(3)預警評估區,表示該地區或變電站已接近安全接入線,需評估后謹慎接入新的光伏項目,或提前告知大客戶節假日低負荷時,可能會出現限電操作(滲透率在20%~35%)。

圖5 2018 年分布式光伏接入現狀
(4)開放歡迎區,表示該地區或變電站具備接入適量新的光伏項目能力(滲透率在10%~20%)。
(5)鼓勵推薦區,表示該地區或變電站可推薦接入新的光伏項目(滲透率在10%以下)。

表2 2018 年寧海配電分區光伏滲透率

表3 2020 年寧海配電分區光伏滲透率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從啟動到并網運行需要經歷一個周期。通過制定分布現狀及發展趨勢熱力圖,以事前有效引導為原則,結合電網運行現狀,在用戶并網咨詢階段之前,提前介入,為地方政府及供電公司電網建設、光伏接入服務提供參考建議。
在電網消納能力較強區域,當新用戶報裝時,應有效引導其開展光伏建設項目,提升接入便捷性、降低電網運行風險、促進就地消納與平衡;在電網消納能力有限的區域,提前告知用戶,并盡量采取集中升壓上網措施,減少為項目單獨建設相關配套設施,提升工程項目的計劃性、規范性和經濟性。
本文基于營銷系統、配電網生產管理PMS2.0系統、調度OPEN3000 系統、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GIS 系統以及互聯網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深度挖掘的方法,融合泛在電力數據和互聯網地理坐標數據,探索寧海分布光伏項目接入規律。在此基礎上,繪制寧海7 個供電分區光伏接入及發展熱力圖,制定合理的能源使用策略,實現光伏項目的接入和多方利益最大化,提高分布式光伏有序接入動態管理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