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
“新型環境污染物風險管理”專輯
新型污染物是指目前確已存在,但尚無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規定或規定不完善,危害生活和生態環境的所有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物,如全氟化合物、藥物和個人護理品、飲用水消毒副產物、人造納米材料、微塑料、溴代阻燃劑等化合物及其降解產物。這類污染物在環境中存在或者已經大量使用多年,但一直沒有相應法律法規監管,在發現其具有潛在有害效應時,它們已經以各種途徑進入到環境介質中。新型污染物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在環境中往往難以降解并易于在生態系統中富集,對生態系統中各類生物具有潛在的危害。
新型污染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毒性效應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如何科學有效地管理新型環境污染物成為研究的熱點。認識一種污染物的風險并進行科學有效的管控,首先需要了解其污染來源、環境污染特征和多介質遷移轉化規律,其次需要掌握其生態毒理效應及人體健康風險,并研發綠色、有效的處理處置方式,以減輕其危害。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了“開展新型污染物風險評價研究”,強化科技支撐。近年來,國內很多學者在改進和完善新型污染物的檢測技術,不同環境介質中的污染水平調查,生態環境效應和人體健康效應等方面開展了積極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令人驚喜的進展。
為了給我國從事新型環境污染物風險管理相關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臺,促進該研究領域的深入發展,更好地梳理該領域的成果,分享該領域的新發現、新技術與新方法,《生態毒理學報》編輯出版了本期“新型環境污染物風險管理”專輯,集中報道了我國該領域最新科研成果。我們有幸邀請到國內該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撰寫相關綜述和研究論文。該專輯內容涉及新型污染物的監測分析、生態和健康效應、環境風險評估以及處理處置等方法;研究對象涉及新型消毒副產物、新型殺蟲劑、抗生素及抗藥基因、微塑料、石墨烯、新POPs、有機磷酸酯阻燃劑等;研究介質涉及了地表水、沉積物、土壤-地下水等,從不同角度報道了新型環境污染物風險管理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我們相信,在全國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國家層面的新型環境污染物風險管理體系指日可待,這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新型環境污染物風險管理的技術水平。
該專輯的成功出版,得益于編輯部全體成員和匿名審稿人的辛勤工作,以及論文作者及其單位的大力支持,在這里一并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本著科學精神傳承和學科交流創新的宗旨,該專輯論文涉及的研究領域較為廣泛,受限于我們的學識,所編選的論文難免存在不足,懇請讀者包容和指正。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