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捷霞 葛淑蘭 謝玉燕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社會與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通過網絡營銷進行公益性產品的銷售已經成為新時代發展的一個趨勢。以廣西公益性農產品電子商務為例,分析廣西公益性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特點與發展優勢及限制廣西公益性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針對制約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與發展建議。
[關鍵詞]廣西;公益性農產品;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 F724.6?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01-0054-03
Study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atering Industry under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Liang Jiexia? ?Ge Shulan? ?Xie Yuyan
(Normal college of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226)
Abstract: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ociety and urbanization, public welfare product sales through the network marketing has become a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era in nonprofit agricultural e-commerce in guangxi. This paper takes guangxi public welfa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commerce of public welfa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guangxi and the factor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pubilc welfa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g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exising factors of obstacles.
Key Words: Guangxi; Public Welfa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Electronic Commerce
廣西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已逐漸發展成一種趨勢,越來越多人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購買農產品,各種各樣的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成立,讓廣西農產品銷售渠道更加多樣化。隨著政府不斷加強對“三農”的管理,從提升各種硬件設施的質量和數量上縮小城鄉差距,從本質上破解體制不同的限制,努力推動城鄉之間的融合發展,從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到增加農民的收入,最后增加農民的幸福感。因此,農業的轉型成為時代必然的發展需求,公益性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誕生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發展方式,必將會成為推動廣西農業經濟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一、公益性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特點
(一)公益性農產品電商不斷信息化
互聯網帶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大數據時代更讓管理者對市場的概況了如指掌。供應商可以利用互聯網渠道了解市場的供需變化從而進行加倉減倉,避免了過度生產或者庫存緊缺的現象,降低了由于市場因素給農產品供應商帶來的市場風險。公益信息化可以使消費者在農產品電商平臺獲取一些農產品銷售的信息,從而根據個人喜好購買公益性的農產品。有了一定數量的銷售額后,供應商利用數據化信息得出合理科學的農產品銷售策略,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決策的準確性和銷售農產品品種的多樣性。
(二)公益性農產品電商O2B一體化
傳統的農產品銷售環節多、成本高、運輸慢,一旦銷售的硬件跟不上消費者的需求速度,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產業鏈的斷裂。互聯網將線上線下的農產品供應商與消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大提高了供需雙方的溝通效率和質量,這樣不但減少了中間環節的交易成本,也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能夠把更多品種優良、質量上等的區域特色農產品及時、快速地傳送給消費者。供應商能夠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獲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包括聯系方式、農產品種類喜好、住址等等,保護這些信息的同時也能夠利用這些有用的信息向消費者宣傳農產品電子商務,為打造一條寬闊、無限發展前景的農產品電商道路奠定了客源基礎。
(三)公益性農產品電商創新化
公益性的農產品電商儼然成為了一種新型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在眾多網上購物平臺有了各種公益性的農產品銷售,比如按訂單金額的百分比抽成進行扶貧,或者是購買公益性農產品,便在某地區種下一棵樹等等,越來越多不同模式的電子商務公益活動展現在消費者面前,這樣的農產品銷售方式使得消費者樂于購買農產品,樂于關注公益,樂于享受公益帶來的樂趣,進而擴大公益性農產品的受益范圍。
(四)公益性農產品具有挑戰性
公益性農產品電商的新型產業發展,若需要穩定長期地在市場上有良好的發展趨勢,必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性。《廣西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發行,有力地加快了農業轉型升級的速度。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工程和“互聯網+”的現代農業行動,大大提升了農業裝備和信息化水平,“一帶一路”、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快推進等等,將不斷促進社會、工商、金融資本等要素跨區域流動,打開鄉村振興的縱深空間。但真正實施起來確實是具有一定的難度,加上農村各種硬件設施和人才的缺乏,想要實現農產品的轉型升級具有極大的挑戰性。
二、廣西公益性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優勢
(一)地理位置與氣候優勢
廣西區位優越,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國西部資源型經濟與東南開放型經濟的結合部,在中國與東南亞經濟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發展公益性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且廣西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氣候溫暖,熱量豐富,是中國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適合種植大部分的農作物,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保證充足的貨源。
(二)國家政策支持
早在2016年,商務部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指出,推進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有利于補足農產品流通短板、推動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農產品市場運行,完善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加快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建設。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大大提高了人們對公益性農產品的認知,也加深了人們對公益性農產品市場的了解。
(三)客戶購買欲不斷提升
通過對農產品公益性進行調查問卷設計,統計數據結果顯示:100個人里面就有90%的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時,愿意捐贈部分資金給貧困地區,由此可見大部分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時都希望能夠得到很好的購物體驗與購物的滿足感,說明大部分的消費者對購買公益性農產品持支持態度。
(四)發展空間廣闊
在經濟飛速發展與科學技術逐漸完善的社會背景下,人們追求的已經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需求,更多的是精神與心理層面的滿足感。公益性農產品的出現滿足了人們在進行消費時又可以進行公益的需求,通過此次的調查問卷可以了解到73%的人都認為公益性助學有著很大的一個發展空間,也將成為新時代的一種發展方式。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并逐步完善公益性產品的售賣平臺與公益性農產品市場的市場與投資。
(五)廣西特色農產品豐富
廣西雨水充足,溫暖的氣候給廣西的農產品帶來了天然的優勢,適合大量的農產品與農作物種植,單單從水果的種類來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桂林的砂糖橘、橫縣的沙田柚、永福的羅漢果與百色的芒果等都是出口量較大的水果,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較好的口碑。獨特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產品品質,一般為無公害的綠色特色產品,所以大部分的客戶在進行購買時都會選擇比較有知名度且口碑較好的產品。
三、廣西公益性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存質疑態度
農產品的銷售模式多以產地直銷為主,這種模式縮短了中間環節,并且產品信息更加透明化,在一定程度上會更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然而,從直接意義上來說,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過程中,消費者不能直接接觸到所意向購買的農產品,沒有辦法從直觀上判斷其質量,這就直接影響了銷售進度及銷售數量;另外,廣西公益性農產品企業為數不多,難以建立起涵蓋生產過程控制、質量檢驗、清理篩選、分級包裝、冷藏保鮮等環節的一整套質量管理體系,農產品運輸過程中腐損率高達30%左右,且物流配送體系中從零售商到客戶的末端渠道建設嚴重滯后,農產品深加工比重不大,農產品難以長距離、長時間存儲及運輸,在這種情況下,產品質量將再次受到質疑。
(二)農民缺乏電子商務知識
農民的整體素質較低,有很多人不具備農產品電子商務所應具備的素質。他們對于運用電子商務推進農產品進入市場的主觀能動性不足,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也比較有限,特別是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技術、流程、模式等缺乏深入的認識,而相關信息服務機構和平臺的信息內容與生產者的需求脫節,導致廣西絕大部分農產品生產基地還是依賴傳統的銷售模式來出售產品。
(三)政府對農業發展、銷售的關注度不夠
廣西政府缺乏對于農業發展數字化的規劃,尤其是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對于農業發展的主要工作仍停留在農作物的生產技術指導方面,未能建立起完善的農產品銷售體系,目前迫切需要政府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行規劃。
(四)電商平臺的信用意識薄弱
目前農產品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多為預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對其接受度受到極大考驗;另外,售后服務的質量也將直接影響該電商平臺的信用意識,農產品本身就是一個產銷結合的產品,不能長期存放,而通過電商平臺購買需要經過配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農產品的質量難以保證,如若售后服務做得不到位,信用問題也必然會影響電子商務的正常運作。因此,建立一個良好、健康的網絡電子商務交易環境也是必然要解決的問題。
四、促進廣西公益性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在線更新農產品生長成熟過程
在傳統的農業生產銷售模式里,農產品生產者往往是將最后的農產品銷售給消費者,而在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模式中,農產品的生長過程就成為消費者的關注點。他們會較為關注自己購買的農產品是從何而來、生長環境如何、是否符合生態環保等問題,在線更新農產品生長過程,讓消費者直接參與到這個生長過程中去,消除他們的疑慮,極大地促進銷售,“看得見”的農產品生長過程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發揮了其經濟價值。
(二)加強電子商務培訓,熟練操作平臺
目前,廣西農產品電商業只有少數公司在參與,缺乏一個發育充分的農產品職業經紀人買方市場;專業從事鮮活農產品運輸的冷鏈物流配送人才缺乏。廣西政府或相關農業機構應重視組織對農戶或者農業合作社關于電子商務相關知識的培訓,對于涵蓋生產過程控制、質量檢驗、清理篩選、分級包裝、冷藏保鮮等環節的一整套質量管理體系能夠熟練操作,以此來壯大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隊伍。
(三)統一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
政府應出臺相關發展農產品電商的實施意見或者策略,統一規劃農產品電商建設,保證農產品生產銷售暢通。借助廣西地域特色找出農產品的差異化,實現農產品品牌化,推動農產品外銷,促進物流、金融等現代化服務業加快發展,帶動傳統產業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建設廣西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增強消費者信任度。
(四)合作共贏,將農產品推向大市場
目前迅速火熱的網絡平臺數不勝數,比如抖音、快手、淘寶直播等等,“互聯網+農業”模式也被大多數消費者所接受,不過目前農產品銷售大部分仍停留在個人利用微信平臺發布銷售信息的階段,政府、相關農業機構應該大力支持目前已經成熟的農產品銷售平臺的發展并鼓勵、支持農產品生產者入駐平臺,將農產品的銷售面擴大;另外,農民本身也應該有意識地利用網絡平臺,使得生產與銷售形成暢通模式,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機會,加快銷售進程。
五、結語
廣西政府、相關農業企業及農戶個體應當關注農產品生產、銷售及物流配送等整個體系過程,確保產品質量,消除消費者的疑慮,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同時,廣西政府出臺相關解決廣西公益性農產品生產及銷售暢通問題的聯動措施或者政策,并對生產銷售廣西公益性農產品的農民或者農業企業加大投資、培訓力度,鼓勵他們參與到生產及銷售聯動的過程中,為廣西公益性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張簽名.如何打造農產品公益市場“國家隊” [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7(31).
[2]梁鍵.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公益性及發展對策思考[J].商業時代,2015(26):22:23.
[3]自治區黨委、政府.廣西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Z].2018-07-20.
[4]馬玉花.廣西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影響因素研究[D].廣西大學,2017.
[5]政協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關于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建議[Z].2017-08-20.
[6]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Z].2018-02-05.
[7]胡國盛.淺談廣西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下旬刊,2017(5)
(責任編輯:郭麗春 董博雯)
[作者簡介]梁捷霞(1997-),女,漢族,本科生,研究方向:農產品金融;葛淑蘭(1997-),女,壯族,本科生,研究方向:市場營銷;謝玉燕(1996-),女,漢族,本科生,研究方向:網絡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