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聰
固始縣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縣、農業大縣和勞務輸出大縣,耕地面積234萬畝,總人口173.6萬人。自2009年實施河南省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以來,固始縣的農業、農村、農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猛,勢頭強勁,已成為固始縣農村改革發展的一支強大生力軍。
一、發展現狀
固始縣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751個。其中,種植類668個,養殖類607個,茶葉類49個,林業類78個,農機類98個,水產類162個,其他類89個。全縣已成立13個農民專業聯合社、1個農民專業聯合總社、1個農民專業聯合會。全縣共有入社社員8.46萬戶,帶動農戶30.45萬戶,注冊資金23.25億元。已獲評國家級示范合作社8個,省級示范社9個,國家行業示范社4個,省行業示范社9個,省杰出青年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優秀青年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縣級示范社14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化率達17.6%。
二、主要做法
(一)抓組織領導,加大引導力度
固始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行雙重管理,一是實行政府部門職能管理。為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縣政府成立了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專門辦公室,具體負責全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指導服務工作。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水產局、特產局、農機局等職能部門分別按照各自職責,引導、規范、服務、管理林業類、畜禽養殖類、水產養殖類、茶葉類、農機服務類等專業合作社,保證了全縣各類專業合作社都能歸口管理,均衡發展,整體推進。二是實行業務指導管理。為了規范、指導和服務全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把農業、畜牧、農機、水產、林業、特產等6個行業的專業合作社自愿聯合分別組建6個農民專業聯合社,并由6個農民專業聯合社組建固始縣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總社,由總社和聯合社對全縣951個專業合作社進行業務指導,及時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信息,協調關系,搞好培訓,創建品牌,參與市場競爭,全方位為農民增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合作社社員的生產經營積極性。
(二)抓政策扶持,加大培育力度
一是先后出臺了《固始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意見》(固政文[2009]53號)、《固始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固始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認定及管理辦法的通知》(固政文[2009]152號)、《固始縣人民政府關于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固政文[2009]350號)、《固始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實施意見》(固政文[2012]174號)、《固始縣農業局開展“農技人員一對一幫扶示范合作社”活動實施方案》(固農[2012]35號)等一系列文件,極大促進了固始縣農民合作社發展。
二是加大對種植基地獎補力度。凡合作社經營面積在2000畝以上、連片種植優質水稻品種、按照優質稻谷生產規程組織標準化生產,經驗收合格,由縣財政每年獎勵每個基地2萬元至5萬元。
三是采取項目扶持。對連片種植優質水稻面積3000畝以上,在小農水、中低產田改造、土地整治、現代農業、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高產創建、統防統治、農開等項目中,統籌規劃,優先考慮。對種植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新建擴建育秧工廠育秧能力在1萬畝以上項目及自行實施的渠路配套、大塘開挖等項目,按照項目管理程序,經申報、審批和主管部門組織驗收合格,采取報賬形式,按工程款總額20%給予一次性補助。
四是鼓勵科技創新。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縣級以上示范合作社、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省級以上品種開發中心、省級以上良種繁育中心認證,獲得河南省著名商標、“三品一標”認證和產品專利技術等分別給予1萬元至10萬元獎勵。
(三)抓規范服務,加快土地流轉步伐
為規范合作社發展,防止空殼合作社以假亂真,2018年,經排查清理,取消未實行年度報告制度的合作社1617個,由原有登記注冊合作社3368個減至1751個。
固始縣是農業大縣,常年外出創業人員80多萬人,創業成功人士數量不斷增多,返鄉回歸創業人員也在逐年增多。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農村改革發展的新政策,極大吸引了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返鄉領辦和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動員全縣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和引導外出創業人員、基層干部、企業、種養大戶、致富能手,一方面領辦或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另一方面鼓勵他們參與土地流轉,絕大多數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專業合作社都以不同方式參與流轉土地。目前,已有700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土地規模流轉,有力推動了土地流轉步伐。目前,已流轉耕地86.9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37.2%。全縣近7萬戶流轉出土地的農戶都加入到合作社管理中。農民加入了合作社,不僅能得到耕地轉包費的收益,而且還可以參與合作社管理,得到務工報酬,真正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
三、存在問題
固始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聯結農戶、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規模小,實力弱,穩定性差,入社社員少,帶動能力不強。有少數合作組織還屬于松散型合作,成員之間合作意識不強。二是內部管理不規范,運行質量不高。少數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按章程履行理事會、監事會等職責,實際操作中往往是“誰召集、誰決策”,在管理決策上沒有尊重社員意愿,特別是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民主,賬目不公開。三是經營困難多。規模流轉面積2000畝以上的,由于一次性投入較高、每年還要支付土地轉包費、融資渠道不暢通、種植品種單一、管理不到位等各種因素,導致合作社經營舉步維艱。用水難,蓄水能力有限,急需開發水源;交通難,有的生產路窄,下雨時農用車難以通行,急需砂石硬化;用工難,農忙季節勞動力緊缺且工價高。四是貸款難,貸款貴。目前有的合作社產品有銷路,手頭有訂單,但缺乏資金難以擴大再生產。貸款需要有抵押或擔保,但絕大部分合作社因缺少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等抵押物,擔保機構不愿為其提供擔保,銀行也不愿為其提供貸款。
四、幾點建議
一是政策扶持。在現有獎勵政策的基礎上,把合作社基地建設作為扶持重點,作為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的一個支持環節。
二是資金扶持。建議國家重點支持、扶持上規模的合作社,對流轉面積1000畝以上從事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高效生態農業的,每年從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中給予獎補。
三是金融支持。金融部門應積極主動為合作社提供優質服務,切實解決季節性農業生產中存在的資金短缺問題。金融機構要將符合授信條件的合作社列為優先支持對象,年度新增信貸規模優先用于合作社發展。在積極發放農戶小額貸款的基礎上,拓寬信貸支農范圍,高起點、高標準支持合作社發展。
四是技術支持。涉農部門技術骨干與合作社結對子,全方位提供技術支持。
五是項目扶持。整合農業項目捆綁使用,把百千萬工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高產創建項目、土地整理項目、一事一議項目等農業項目向合作社傾斜,以解決合作社在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上面臨的問題。
(作者單位:河南省固始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