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CCRC養老社區景觀為研究對象,從中國老齡化現狀、康復景觀的概念及分類、CCRC養老社區的概念及規劃方式展開研究,并針對安全性、舒適性、可識別性、可持續性、可通達性、可觀賞性、空間多樣性、地域性八種設計原則進行分析,為康復景觀理論在CCRC養老社區景觀中的實踐應用提供指導方向。
關鍵詞:康復景觀;CCRC;養老社區;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04-0115-02
1 康復景觀概述
1.1康復景觀的概念
康復景觀(Healing Landscape)的發展曾經歷了古希臘萌芽期、修道院雛形期、文藝復興后的沉寂期、現代醫學發展期四個主要階段。1999年,牛津大學的艾里森·威廉姆斯曾經在文章中指出,康復景觀是與治療或康復相關的景觀類型,指那些被與治療或康復相關的物質的、心理的和社會的環境所包圍的場所,他們以能達到身體精神與心靈的康復而聞名[1]。密歇根州立大學喬安妮(Joanne Westphal)教授認為,醫療花園(Healing Gardens)、療養花園(Restorative Gardens)、冥想花園(Meditative Gardens)、體驗花園(Enabling Gardens)和復健花園(Rehabilitative Gardens)都屬于康復景觀的范疇[2]。康復景觀為園藝療法、景觀療法的發生提供載體,這是康復景觀與二者之間的關系。目前,國內外對于康復景觀的研究都有一定的發展。國內的劉博新、王曉博、李樹華、黃盛磷、郭毓仁、郭廷鴻等學者都針對不同的康復景觀領域推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而國外的羅杰·烏爾里希(Roger S.ULrich)、克萊爾·庫伯·馬庫斯(Clare Cooper Marcus)、美國學者瑪莎·泰森(Martha M.Tyson)則為康復景觀理念的奠基人與發展者。
1.2康復景觀的分類
康復景觀按照其存在形式分類,可以有醫療康復景觀、兒童康復景觀、療養院康復景觀、旅游康復景觀、城市公共綠地康復景觀、阿爾茲海默癥及其他癡呆癥患者康復景觀、臨終關懷花園、退伍軍人及現役軍人康復景觀等多種形式。康復景觀按照其使用主體分類,可分為患有身心疾病的患者及部分亞健康人群、醫療機構中的醫護人員及病患親友、剛經歷大悲痛需要特殊調養的的健康人士。康復景觀與一般景觀的區別,更多地體現在使用主體與修建方式上。康復景觀的受眾都是患者,而一般景觀的受眾普遍為正常人。在設計康復景觀時,當健康、美觀、功能等特點出現沖突時,康復景觀的主要矛盾應以健康為主。
2 CCRC養老社區概述
2.1 CCRC養老社區的概念
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以下簡稱CCRC)譯為提供連續性照護服務的退休老人社區,該類型社區為自理、介助、介護三種不同類型的老人提供照護服務。除一般療養院具備的功能外,還可以具備醫療、娛樂、購物等功能。CCRC社區的發展歷史經歷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萌芽期、八十年代中期的奠基期、九十年代的發展期以及二十一世紀初至今的平緩期四個時期。根據受眾需求的不同,CCRC社區規劃會按照老人需要照護的程度分為獨立生活區(Independent Living,簡稱IL)、輔助生活區(Assisted living,簡稱AL)、長期護理區(Skilled Nursing Care,簡稱SNC)以及認知照顧區(Memory Support,簡稱MS)四個區域。
2.2 CCRC養老社區的規劃與布局方式
已知的CCRC養老社區存在多種規劃形式,基本可以分為漸進式、共享式和集中式三種。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漸進式,通常根據老人需要照護的程度對建筑進行順次排列。而共享式則將老年活動中心放在項目中間,提供給居住在不同類別建筑中的老年人使用。集中式則是按照老人照護需求的不同將老人分布在同一建筑中的不同樓層中,不同類型的老人出入口不同。CCRC養老社區根據建筑幾何分布形態不同可分為片狀、向心、點狀三種布局類型。片狀布局的建筑形式通常以獨棟建筑為主。而在向心式布局中,開發商通常會以一個活動中心為中點,其他建筑以此為軸心發散式布局。在點狀布局中,建筑往往成組以點狀分布,不同的建筑之間經常通過建筑單體間的廊道或屋頂相連。
3 基于康復景觀理論的CCRC養老社區景觀設計原則
3.1安全性原則
CCRC養老社區的使用群體一般為老年人,而老年人普遍都面臨著一些心理、生理功能的衰退問題。在心理層面,老年人可能會具有認知能力下降、孤獨感和依賴感升高、焦躁不安和恐懼等不同的心理問題。在生理層面,老年人可能會面臨免疫力降低、肢體力量下滑、骨質疏松、肢體運動敏捷度降低、五感能力降低下降等問題。所以,考慮到使用群體的特殊性,安全性便是養老社區設計中考慮的首要原則。養老社區的設計者要保證老年人能夠在安全的無障礙空間中進行活動,這就要求他們設計時在道路鋪裝、植物配置、無障礙設計等方面著重考慮。
3.2舒適性原則
除了散步、健身等活動之外,CCRC養老社區中居住的老年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會坐在凳子上聊天曬太陽。而養老社區中的座椅普遍存在材質較硬、尺度較小等問題,長時間的久坐會對老年人的身體產生一定地影響。所以養老社區中小品設施的舒適性對養老社區景觀設計非常重要。除常規的座椅外,還可以設計一些能夠有人躺下休息的空間。除了景觀中的小品設施會對老年人的舒適度產生影響,場所中的微氣候也會對老年人產生一定地影響。設計者要保證老年人即使在景觀環境中久坐也能感受到舒適。可以通過構筑物形態設計、植物形態設計等手段改變景觀場所內的微氣候。
3.3可識別性原則
CCRC養老社區中居住的老人除了獨立健康的老人外,還有活動不方便的老人及一些患有阿茲海默癥的老人。對于這部分老人來說,空間的可識別性則變得尤為重要。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已經產生了一定程度上地改變,心理承受能力也較弱。在景觀空間中如果不能快速地找到他們想要去的目的地,可能會引發他們的焦慮情緒,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疾病。所以設計者在進行CCRC養老社區的景觀設計時,要保證不同景觀空間的流暢性,各個功能區要分化明確,并且沿路流線不可太復雜。不同景觀空間的交界處可以通過導視系統、特殊植物、特殊景觀小品等來進行指引。
3.4可持續性原則
自古以來,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一直是景觀設計者重點關注的問題。景觀的可持續性,是景觀環境能夠發揮良好作用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維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狀態的首要原則。構建科學的、能夠不斷有機更新的生態環境才能達到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產生有益的效果。CCRC養老社區的可持續性原則在對設計師群體提出要求的同時,也對景觀的使用者產生要求。在景觀設計與構建的過程中,要注意節約原始景觀資源、降低構建成本的同時也應注重景觀的使用與維護。有意識地保持原基地的自然性與生物多樣性,才能形成保持生態平衡的閉環。
3.5可通達性原則
現有的許多養老社區景觀通常都是只有一塊綠地,有的甚至連園路都沒有。雖然綠地的面積很大,卻缺乏了一定的層次感與可通達性。針對CCRC養老社區使用群體的特殊性考慮,如何使自理、介助、介護三種類型的老人所居住的空間能夠暢通無阻,使不同居住區的景觀之間產生聯系,為不同類型老人提供社交場所是設計師在設計園路使所需要考慮的問題。在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各個空間的可視性,設計師在設計花園道路時,要確保老人在室內空間也可以看到花園的入口,這樣才能夠吸引他們到花園里去親身感受自然。
3.6可觀賞性原則
在CCRC康復景觀的設計過程中,可觀賞性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因素。美的事物可以帶來好的情緒,對人們的身心產生一定積極影響。一個維護良好的景觀環境能夠使它的受眾感覺自己正處于一個有利于健康的環境中[3]。在設計師設計的過程中,應有對美學因素的考量,注意景觀的設計能夠符合大眾美學的特征。根據設計構成方法進行排布,并且同時考慮到色彩與材質的合理搭配。
3.7空間多樣性原則
根據入住CCRC社區老人的特點不同,針對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設計一些開敞式的、能夠促進老年人社交的空間。而針對需要介助照顧的老人可以設計一些私密與半私密性質的空間,并且穿差插一些園藝療法花園在其中,使身心有疾病的老人能夠親自參與到景觀活動中,即使行動不便也能夠觸摸到自然景觀。設計師在設計時要避免景觀空間過于單一,充分考慮到不同使用人群的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達到促進老人健康的作用。
3.8地域性原則
如同世界上的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樣,CCRC養老社區的景觀環境也應該是獨一無二的。設計師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景觀環境的地域性,否則就會使景觀設計千篇一律、單調乏味。根據我國現階段的養老政策,養老機構分布范圍較廣,人們一般都會選擇就近入住,所以康復景觀的入住人員基本上都是當地人。設計師在設計時可以考慮景觀植物選擇的本土性,以及一些特有的地域性文化的引入,創造使用者的場所熟悉感,以及康復景觀的獨特性。
4 結語
克萊爾·庫伯·馬庫斯(Clare Cooper Marcus)曾說,沒有“萬能”的設計原則,每個項目都是不同的。現場、周圍的環境、程序及其他因素都會直接影響設計[4]。本文中所羅列的設計原則也只是一些普適性原則,并不能以偏概全,真正到實踐中還是要靈活運用。針對我國目前的國情,CCRC近幾年仿佛成了養老市場上的“香餑餑”,成為了一種開發商大力發展的模式。可北京太陽城的例子向我們證明了,完全照搬美國的CCRC養老社區模式對我國目前的國情來說根本行不通。對于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CCRC養老社區,我國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
參考文獻
[1]Allison Williams.Therapeutic Landscape The Dynamic Between Place and Wellness[M].Lanha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lncl999.
[2]王曉博,李金鳳.康復性景觀及其相關概念辨析[D].北京農學院學報,2012:71-72.
[3]克萊爾·庫伯·馬庫斯.劉技峰,譯.康復式景觀——治愈系醫療花園和戶外康復空間的循證設計方法[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
[4]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06/content_5173930.htm,2020.
[5]智研咨詢集團.2019-2025中國人口老齡化市場研究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M].北京:智研咨詢集團,2018.
[6]孫一凡.居住區適老化規劃設計[J].工業設計,2016(03):99+102.
作者簡介
丁宇靖/1994年生/女/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方向為環境藝術設計(河北唐山0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