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2018年在賀州市八步區信都鎮開展了水稻化肥減量增效試驗,分析不同施肥模式(常規施肥、測土配方施肥、化肥減量)對水稻產量及種植效益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以八步區測土配方施肥量為基數,化肥施用量減少10%、15%、20%,對水稻產量沒有太大影響;效益最好的是化肥減量10%模式;八步區水稻生產的最佳施肥模式是折純N 189 kg/hm2、P2O5 54 kg/hm2、K2O 162 kg/hm2,能達到最佳的投入產出比。
關鍵詞? ?水稻;化肥減量增效;產量;經濟效益;廣西賀州市八步區
中圖分類號:S511?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7.006
為實現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賀州市八步區多措并舉,發展綠肥種植,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增施有機肥,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集成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逐年控制主要農作物的化肥使用量。為進一步探索八步區的水稻生產化肥減量增效模式,筆者2018年在八步區信都鎮北聯村開展了水稻化肥減量增效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賀州市八步區信都鎮北聯村沈××租賃的水田,土壤為砂質壤土,耕作層厚20 cm,排灌方便。試驗前多點采集土壤混合樣,試驗后分小區采集土壤樣品,取樣時間分別為2018年7月23日、2018年11月30日。
1.2 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隆兩優黃莉占。
供試肥料:尿素(含N 46%),四川美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氯化鉀(含K2O 60%),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產(原產國:加拿大);過磷酸鈣(含P2O5 12%),廣西鹿寨化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碳酸氫銨(純N含量17%),廣西貴港市恒豐化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復合肥(N-P2O5-K2O=15-15-15),湖北新洋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即處理1,農民習慣施肥;處理2,測土配方施肥;處理3,以處理2 的施肥量為基數,化肥使用量減少10%;處理4,以處理2 的施肥量為基數,化肥使用量減少15%;處理5,以處理2 的施肥量為基數,化肥使用量減少20%。具體施肥安排見表1。
1.4 試驗實施
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長6.0 m,寬4.3 m,面積25.8 m2。小區間筑高15 cm、寬30 cm的小田埂隔離,田埂用農膜包裹,設置2條排灌溝,排灌溝寬40 cm、溝深15 cm,各處理獨立排灌。四周設置1 m寬保護行,不施任何肥料。各處理的施肥管理按照試驗設計進行,其他管理措施都一致。拖拉機耙漚2次,移栽前施下基肥,8月16日、9月7日、10月8日分別撒施分蘗肥、幼穗分化肥、齊穗肥。7月22日播種,采用434孔塑盤半水育秧。8月6日人工拉線插秧,插植規格為23 cm×16 cm,每公頃插27.17萬穴,每穴2苗,秧苗基本上無分蘗苗。
1.5 調查項目
每小區對角設定2個點,每個點隨機選連續5蔸調查其分蘗消長、株高情況,移栽后第七天進行第一次調查,以后每隔7 d調查一次,共調查5次。11月30日,用聯合收割機收獲,現場記錄小區籽粒鮮重,每個小區取1 kg鮮籽粒,風干、揚凈后稱重,計算各處理的實際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的水稻生物學性狀
整個生育期,各處理的水稻葉色表現一致,移栽期、分蘗期、幼穗分化期、齊穗期都為綠色,成熟期都為黃色。
各處理的水稻分蘗消長、株高調查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各處理的植株高度、苗數相差不大。
2.2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11月13日,每個小區內隨機選取2點,每點連續5蔸,測量水稻植株成熟時高度。每個小區沿對角線選定2點,每點連續割5蔸,風干后進行經濟性狀分析(見表3)。對成熟時株高進行分析,處理間F=0.4 11月30日,用聯合收割機收獲,現場記錄小區的籽粒鮮重,每個小區取1 kg鮮籽粒,風干、揚凈后稱重,計算各小區實際產量(見表4)。對小區產量進行分析,區組間F=2.42 2.3 不同處理的經濟效益 試驗對各處理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僅分析了肥料投入成本對經濟效益的影響,未分析農藥、種子、人工等因素對經濟效益的影響。各處理的肥料投入成本見表5,經濟效益分析見表6。對扣除化肥成本后的小區產值進行分析,區組間F=2.42 從投入產出比分析,處理3的投入產出比最高,處理1最低,處理3、處理4、處理5的投入產出比均在1∶10以上,表明化肥適當減量施用可提高水稻種植的投入產出比。 3 小結 本試驗結果表明,以測土配方施肥量為基數,化肥施用量減少10%、15%、20%,均對水稻產量沒有太大影響,投入產出比有所提高。相比傳統施肥,適量減少化肥投入量可提高水稻種植效益,其中化肥減量10%的效益最好。廣西賀州市八步區的水稻生產最佳施肥模式是純N 189 kg/hm2、P2O5 54 kg/hm2、K2O 162 kg/hm2,可達到最佳的投入產出比。 適量減少化肥投入對保護農業生態環境起到積極作用,但大比例的化肥減量是否會引起土壤肥力下降、降低作物產量,有待于進一步試驗分析。應積極探索綠肥種植、施入有機肥、稻菜輪作、秸稈還田等方式,實現化肥減量增效和保護地力的目的[1]。 參考文獻: [1] 唐洪燦,李國生,釧興寬,等.水稻化肥減量增效施用技術試驗初探[J].中國稻米,2017,23(4):176-179. (責任編輯:易? 婧) 收稿日期:2019-12-18 作者簡介:黃玉蓮(1980—),女,廣西賀州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E-mail: 4697231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