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振鐘
摘 ? 要:精選了《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理念創新研究》以及《基于風險導向的工程質量監管創新機制及實證研究》兩篇相關文獻進行了閱讀分析,旨在了解現階段我國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方面的現狀以及一些比較新穎的創新理念,以期能夠更好地解決現存的一些難題。
關鍵詞:安全生產管理理念創新;基于風險導向的工程質量監管創新機制
1 ?引言
近年來我國在工程領域方面的進步是舉世矚目的,在國家對基礎建設領域投資發展的指揮棒下,各種基建項目紛紛上馬,高速公路、跨海大橋、輕軌、高鐵等建造水平都已經呈現出世界級水平,而與此同時,建設工程所面臨的安全、質量風險越來越大,工程質量事故時有發生,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極大地危害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2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理念創新研究》閱讀分析
2.1 ?研究基點
突破、更新、發展安全生產管理理念,以理念創新推動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創新,是實現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和安全生產長效化的必由之路。
2.2 ?研究現狀分析
現階段,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整體態勢仍不容樂觀,而形成這種嚴峻態勢有著多方面的深層原因,本文作者認為其中主要集中在五方面:一是建設安全法規亟待完善;二是安全監管相對薄弱;三是建設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不扎實;四是建設市場機制不健全;五是建設從業者整體素質偏低。以我的視角審視整個建設行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形勢,結合本文作者的研究基點,我認為現階段建設工程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參與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各類人員安全意識不足,安全生產管理理念沒有找準著力點,傳統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理念更多關注的是項目本身的安全狀況,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對項目實施結果的物的層面的監督和管理,對參與項目的人的安全意識及理念培訓方面嚴重缺位,沒有從源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或者說人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
2.3 ?研究方法
以建設事故的危害分析,闡述全員、全面、全社會參與安全生產管理的理念。本文作者提到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文本”,這樣才能實現安全管理的價值最大化,“人”主要是指代一線的建設者,作者列舉了一些安全事故,指出其造成的危害,建設項目發生安全事故,一線建設者肯定不可避免的受到傷害,但通過作者的舉例分析,實際上,這種安全事故的影響還可能波及到非該工程的建設者,甚至是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動蕩。所以作者由此得出安全管理需要全社會參與,只有多視角觀察,才有可能發現那些重大隱患,因為社會各成員所處的位置、角度不同,就有可能幫助建設企業發現其自身難以發現的潛在安全隱患。作者由“全社會”參與安全管理進而反思人本管理中建設者的定位,著重強調項目“全員參與”,由項目經理和專職安全員延伸到施工現場的全體員工;由專職安全管理部門,滲透到所有智能部門,形成以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和專職安全管理部門為核心,以全體員工和所有職能部門為觸角的“全員參與”安全管理組織。
3 ?《基于風險導向的工程質量監管創新機制及實證研究》閱讀分析
3.1 ?研究基點
基于風險導向的工程質量監管機制,可以更好的加強工程質量風險的預控,促進工程質量的提高,能很好的解決我國工程質量監管中現存的一些難題。
3.2 ?研究現狀分析
我國現行的工程質量監管機制是政府部門監督、監理公司介入的模式。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是代表政府對工程質量實施監督管理的執法機構,行使政府對工程質量管理的職能,同時也行使對建筑市場的部分管理職能;監理公司由業主委托負責對工程項目的監理工作,檢測機構由施工承包商委托對建筑工程來樣進行質量檢測。這種工程質量監管模式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如下一些主要問題。
(1)以政府主導型為主的監管模式,不但難以形成專業化的管理,更容易滋生腐敗。政府本是行政管理工作者,但卻愿意在專業領域干預過多,甚至主導著專業管控工作而樂此不疲,有的甚至進行權利尋租,由于政府沒有專業管理的能力,所以在監管層面只能進行行政化處理,即重事后監管而非事前控制,說到底,就是政府根本也不懂如何進行專業的事前控制,只能在事情發生后通過行政手段進行處理,面對各種糾紛和投訴,政府部門往往會被動地陷于紛雜的事務中,由于本就沒有專業的提前控制與策劃,到頭來,處理的結果也可想而知。
(2)監理工作受限,難以充分發揮工程質量監督的作用。在我國,監理行業現在已經衍化成一個比較尷尬的行業,它本應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對建設項目進行把關,為社會負責,然而它確與建設項目的業主發生了合同關系,受到項目業主的委托,拿項目業主的錢,這就使得監理在很多方面畏首畏尾,而業主又經常超越監理合同的權限,直接干預施工行為,這就使得監理儼然變成了“雞肋”,無法正常行使其職能,最后淪落為業主的“走狗”,在具體質量監督方面的工作也只是事后復核,而非風險檢查預控。
(3)質量監督體系未形成“全過程管理”的理念。正如上兩條提到的,由于政府的專業局限性,導致政府監管為事后監管;而在我國,目前的工程監理基本上全是“施工監理”,前期策劃以及勘察設計階段成了監管空白,而毫無疑問,很多施工當中的問題都是來自于前期的策劃和設計。
(4)工程質量保證保險缺失。目前雖然有些工程投保了一些險種的保險,但保險公司并沒有介入對工程風險的檢查預控,而且工程建設領域還沒有工程質量保證保險,由于承包商流動性大,工程竣工驗收后,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業主將不能及時得到賠付和維修,特別是一些小業主(例如個人購房者)作為弱勢群體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
3.3 ?創新點
政府淡出,質量管理職能由保險公司承擔。
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提出工程質量監管新的模式。在此種模式下,政府主管部門淡出,由業主與保險公司簽訂《工程項目建設保險合同》,保險公司承保建設工程質量保證保險,對合同約定的建設工程保險責任負有經濟賠償義務,保險公司應制定工程防災防損制度、事故應急預案、重大損失報告制度、預付賠款制度和保險理賠綠色通道制度,在工程質量保證保險期內發生工程質量問題時,保險公司將在第一時間向受害第三方進行賠償,再對相關責任方進行代位追償,這樣將能及時維護業主(或購房者等弱勢群體)的利益,解決當前竣工后期出現了質量問題業主不能及時得到賠付和維修的現實,同時,也使政府部門從繁雜的事務處理中解脫出來,轉變了政府管理職能,也避免了政府部門權利尋租行為,而“質量控制”職能由保險公司委托也使得質量控制更體現了科學性、公正性,避免了受業主牽制的同時也減輕了業主的事務。
保險公司承擔工程質量監管,還有利于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解決。工程質量保險費總體費率水平遠低于質量保證金,將保險費逐步取代建筑業現行的質量保證金制度,不會造成對建筑企業資金的長期占用,所以能夠緩解建筑企業一部分資金壓力,進而為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提供了現實的解決方案。
4 ?專業的風險管理公司介入
保險公司與專業的風險管理公司簽訂《工程風險管理協議》,保險公司向風險管理公司支付質量風險管理費用,委托風險管理公司對承保工程進行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風險預控等。在建筑業,由于對風險管理技術普遍的無知狀態,使得問題的隱患常常不能被檢測出來。因此,有必要設立精通風險管理技術的質量風險管理機構來對工程質量風險進行檢查監控,工程質量風險管理機構通過對工程風險的識別、評估分析、應對和監控以最小代價,在最大程度上實現項目目標,確保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