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真的再難找到比高鐵更能讓大地目光一亮的事物了。我曾在詩中寫道:“動車如風/我看見被兩扇巨翅覆蓋的事物/正以亙古未有的節奏震顫……”的確,中國高鐵是一個巨大的奇跡。講好中國高鐵故事,也需要張開具象與抽象兩扇翅膀。
美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十年高鐵,一路輝煌。的確,高鐵除了極大方便百姓出行,帶動一大批產業,加快城市帶、城市圈形成,顯著改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之外,也在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觀念、審美。人們也驚喜地注意到高鐵線路、橋梁、車站設計中的審美表達,注意到了動車小海豚的優美曲線和動車姑娘優雅清新的微笑以及“無干擾服務”“低調的燦爛”,注意到了高鐵如銀線穿珠,每顆高鐵站的“珍珠”都閃耀著獨特的形象與光亮。“高鐵”這個新概念與大概念已經超越了普通交通工具的行業定義,而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全新場域。進入這個場域,人們會發現與高鐵氣質相適應的“另一個自己”。進入高鐵,喜歡高鐵,融入高鐵,久而久之,一種新氣質、新觀念、新視角、新感覺會悄然進駐人們的身心,很多高鐵旅客都會有這樣的同感:進入高鐵,如同進入一種不同以往的新時空,在這個時空中,旅程變成了“新旅程”,“我”變成了一個“新我”。
藝術是審美意識的集中表現。十年來,圍繞高鐵之美,我一直沒有停止我們的貫徹、思考與表達。京津城際、武廣高鐵、京滬高鐵、哈大高鐵、西成高鐵、京張高鐵……都有詩意之美的文學記錄。“那高速運旋的軸承/分明是一個小小的星系”“我為一道彩虹扎下根須的力量/我看見那力量一波一波向地心傳遞/去接通地幔之下激情與信念的巖漿”……我想通過這樣的詩句,超越淺表性的主觀贊美而抵達美學與藝術深處的某站。對于日久生情的高鐵,從美學和文藝學的角度審視,高鐵之美不僅僅是具象化的一物一體之美,而是一個龐大的美學體系。的確,美與哲學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系。追求極致和完美作為高鐵最基本的審美屬性,也悄然抵近了哲學范疇。
中國高鐵,改變了很多看得見的東西,也改變著很多看不見的東西。我們還有責任透過理性與具象,從感性和抽象的層面,從美與藝術的層面,闡釋與表達高鐵是如何改變人們的觀念、行為乃至思想,以及如何提升人們的審美意識的。應該說,高鐵蘊含的文化價值、美學意義、藝術礦藏等等,還有一大片亟待開掘的處女地。
在高鐵上讀書、遐想,發現高鐵也在閱讀,動車飛馳的“唰唰”之聲,特別像巨大的手指翻動天地之書的聲音。這“唰唰”之聲,分明是高鐵在刷新、過濾著萬物和人們的意識、觀念與身心。而我們試圖理解、欣賞與解讀高鐵,也要會晤內心的版圖上的高鐵。其實,每個人心靈的車庫里都潛伏著一列抽象的精神動車。其實,每個清晨我們都面臨一次小小的出發,讓我們打開信號和靈感的全息wifi,啟動,迎著朝陽,向著理想的方向前行。
李木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院簽約作家。參加詩刊社第17屆“青春詩會”,魯迅文學院第七屆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在《詩刊》《人民文學》等報刊發表作品千余篇(首),出版詩文集《鏗鏘青藏》等15部。作品入圍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郭沫若詩歌獎和全國鐵路文學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