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
摘 ? ?要:近年來,我國對于城鎮建設加大力度進行改革,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就。加強大數據時代的城鄉規劃與智慧城市研究,有利于為城鄉經濟的更好發展提供支持,且能加深現代城市的智慧化程度,促使其在實踐中可處于穩定、高效的發展狀態。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與智慧城市
1 ?引言
科技的引領使我國經濟建設發展迅速,同時推動我國城鄉建設的快速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要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城鄉規劃建設朝向構建智慧城市方向發展。智慧城市是大數據時代城鎮化發展的新模式,依托大數據與信息技術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優化城市管理、創新生產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幸福指數,達成利用智慧服務民生的目標。
2 ?大數據為城鄉規劃帶來的機遇
(1)推動城鄉規劃尺度與技術方法革新,一方面,大數據推動了城鄉規劃尺度與視角的變化,以往城鄉規劃數據主要依靠普查與抽樣兩種方式獲取,其中普查數據涵蓋的時間跨度較長,抽樣數據的成本消耗較大,而大數據技術有助于推動城鄉規劃時間尺度的有效縮短、空間尺度的顯著擴大。另一方面,大數據推動了城市研究技術方法的革新,例如運用GIS軟件可有效提高規劃數據采集精度,將GIS/GPS與網絡日志相結合能夠擴大數據采集范圍、提高數據采集的實時性,借助微博、Twitter等應用軟件可獲取城鄉居民活動的空間聯系,采用Google-Map還可完成對城市空間內人類活動情況的制圖分析。(2)促使數據來源與獲取方式日漸多元,一方面,大數據促使城鄉規劃研究中空間信息的來源得以顯著豐富,拓寬了信息來源渠道,在獲取海量數據的基礎上,圍繞針對性問題提取相關“有機數據”進行分析利用,促使數據的真實性得到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大數據時代還推動了城鄉規劃中數據獲取方式的多元化發展,其中“眾包”指將數據調研、數據獲取等業務外包給感興趣的公眾及其他專業人士,有助于最大限度提高數據獲取效率,進一步拓寬“有機數據”的獲取渠道、提高數據質量。
3 ?大數據時代城鄉土規劃與智慧城市構建的具體思路探討
3.1 ?利用大數據進行智慧管理
智慧化的管理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廣義上一座城市實際上就是一座信息庫,信息庫是由多條數據構成的,將數據整合管理,通過一定的分析以后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建設情況。在城市的管理過程中,一定要將信息化融入管理中去,利用攝像頭遙感技術加強對城市的監控,處理突發事件,保證人民的基本安全,構建和諧的智慧城市。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建設中去,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程度和社會責任感,加強智慧化的管理,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
3.2 ?城鄉規劃的全面性發展
信息化時代發展,以科學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出現在大眾視野。再加上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的融合,促使城鄉規劃工作更注重科學性。要想保證城鄉規劃工作順利開展,相關部門要正確理解城鄉規劃新理念。信息時代背景下,城市服務質量的提高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已經成為城市規劃關注的重點。在城鄉規劃中,政府部門應加強與城市居民的溝通,在保證城市規劃科學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如何保證政府部門與居民的平等交流,基于大數據技術構建信息交流平臺。利用大數據庫,進行需求調研,了解不同階級居民的需求,進而綜合需求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確保城鄉規劃方案的全面性。弱化城鄉規劃工作中的出現的階級矛盾,減弱自上而下的控制力,增強各階級的參與力。同時進一步提高城鄉規劃方案的正確性,引導城鄉規劃方向。由此來看,大數據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政府與居民的有效溝通,同時能及時將數據信息反饋給相關人員,提高城鎮規劃工作的效率、
3.3 ?搭建好整體性的系統框架
在傳統時代,城鄉規劃更多需要詳實全面的實地踏查,在反復的論證與修改中不斷完善規劃方案,這不僅耗時費力,同時也難以保障城鄉發展規劃的科學性。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依托于信息技術來實現快速科學的城鄉規劃,既能夠提升城鄉規劃方案的科學精準性,同時也能夠有效減少相關資源的消耗,不斷提升城鄉規劃的時效性。但在城鄉規劃過程中,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應該率先搭建整體性的系統框架。一方面,在城鄉規劃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完善系統構建,將城鄉規劃過程中可能涉及的方面和內容等全面嵌入該系統內,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以及暢通傳輸與利用。特別是在該系統中,應該充分體現公共利益,綜合保障城鄉規劃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在城鄉規劃實踐過程中,還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來進行規劃方案的解構。城鄉規劃是一項系統復雜的綜合性工程,不同的工程項目需要匹配差異化的規劃方案。依托于大數據技術既能夠從整體上來保障城鄉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同時也能夠從個性角度來明確不同工程規劃方案的實踐性。
3.4 ?完善智慧城市建設基礎
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上,應大力完善城鄉物聯網、通信網、智慧IT承載平臺的建設,基于商業化運作手段實現城鎮公共場所、景點景區等區域的免費WiFi全覆蓋,為居民及游客創設便捷的上網條件;在智慧產業建設方面,應著重發展智能制造、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吸納華為、海爾等集團組建互聯網工業聯盟,引入云計算、3D打印、虛擬仿真、Web3D等技術建立智能示范工廠,推動智能建筑發展等;在城市治理與民生工程建設上,應基于大數據推動公共服務體系的重構,推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區建設,匯集智能手機數據判斷公共場所人群密度變化,以此完善公共安全監測體系,進一步推動城鄉規劃與治理的智慧化建設發展。
3.5 ?優化城市環境
大數據信息的輔助作用能幫助城市管理人員,了解城市空氣指標。利用大數據平臺監測城市空氣,若發現空氣污染指數較高,根據居民的用電情況,采集相關數據,最終制定合理的城市管理規劃方案。大數據信息具有全面性特點,能優化城市管理。智慧城市下大數據的應用范圍較廣,大到城市監控信息,小到城市居民手機信息,便于管理人員收集信息。由此,在開展智慧城市管理時,以信息數據為基礎,建立真實有效的城市規劃方案。
4 ?結語
智慧城市的構建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與創新應用,因此務必基于大數據推動城鄉規劃理念與方法的創新,通過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與綜合應用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推動城市管理模式的創新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依靠資源合理配置促進城鄉經濟發展、優化居民生活體驗,更好地達成智慧城市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倩芳.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智慧城市規劃的理論與實踐[J].通訊世界,2017(11):272~273.
[2] 張冰.大數據時代的城鄉規劃與智慧城市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18(12):276.
[3] 王燕紅.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和智慧城市建設探究[J].居舍,2019(1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