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穩穩 康魯偉
摘 ? ?要:雨水內澇災害近年來屢屢發生在我國一部分城市,還有一些城市出現了缺水問題。隨著內澇現象的逐漸嚴重,在城市中形成了內澇,超過了城市排水系統的承受能力,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在市政工程中應用海綿城市理念。海綿城市可以吸收、存儲暴風雨水季節的水資源,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并在需要用水的時候,對存儲的水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使城市擁有強大的吸收雨水能力,形成持續性的水循環系統,由此可見,構建海綿城市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對海綿城市在市政工程設計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論;市政工程;設計;應用
1 ?引言
在新時期發展中,很多先進的理念和技術融入到了工程項目建設中。“海綿城市”作為一種新興理念,在市政工程項目中得到了有效應用,有助于優化水資源,改善城市內澇等災害,可有效減少城市面源的污染,實現城市景觀的美化。基于此,文章闡述了海綿城市的相關內容,并對海綿城市在市政工程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提升生態環境的整體質量。
2 ?海綿城市理念概述
在城市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各類工程的建設,本身具有較大的資源消耗,還會給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難的傷害,比如建筑工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因為不能合理的處理,導致其污染能力較強;還有就是城市規劃中各類化學材料的使用,對于人類的暫時的舒適居住來說具有積極作用,但是不能及時降解,就會引發對土地、空氣、水體等資源的嚴重污染,最終還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巨大的影響。還有在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中,水資源的利用不可或缺,在側重經濟生產的發展中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水資源造成眾多城市地區水資源匱乏局面,嚴重影響到城市的生存狀態,出現干旱或者內澇的局面。面對這樣的情況,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不僅為當前水資源缺乏的困境提出了新的解決途徑,還會促進城市發展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讓城市具有海綿一樣的功能,干旱時能更好地提供水資源的輸出,洪澇時能夠大量的吸收水資源,降低洪澇產生的危害,提升城市建設中的環保能力,實現城市雨水的自主凈化、滲透和儲存,推動城市的健康發展。
3 ?在市政工程中海綿城市理念的具體運用
3.1 ?海綿城市理念在蓄水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1)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模塊化蓄水設計。目前,在市政工程中應用海綿城市理念,不僅提高了市政給排水系統的承壓能力,還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蓄水能力。除此之外,利用海綿城市模塊儲存并處理的水,既能夠充分的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景區用水補充、路面的清洗、沖洗側所等需要,還能夠作以消防和循環冷卻水之用。
(2)地下蓄水池設計。想要在現代城市雨水收集中,將蓄水池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相關設計者在對蓄水池進行設計時,需要通應采用不同的植物合理有效地區分蓄水池,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地下蓄水池的性能。例如,在對蓄水池進行建設時,如果期間選用了大型的喬、灌木等綠化植物,則要將蓄水池的設計深度控制高于6cm,想要充分滿足地下蓄水池的設計要求,則要選用輕質中空的粗骨料。
3.2 ?海綿城市理念在綠化帶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3.2.1 ?雨水花園的滯留設計
在對雨水花園的滯留進行具體設計時,設計者通常會應用將草坪布設在花園周圍的方式,通過對草坪的利用可實現對雨水徑流的截留,接著再把它向緩沖區進行引入。并應用細石塊鋪設緩沖區,其過濾效果十分顯著,同時,也會有效提升緩沖區內所種植的植物的耐濕能力。
3.2.2 ?生態滯留區設計
(1)植淺采購在公園、商業、工業、居住等區域十分常見,由于其輸入能力突出,截污凈化能力強,可有效替代路邊排水溝或雨水排水系統。其中,植被溝頂深度在0.05m~0.25m為宜、寬度需要控制在0.5m~2m為宜,邊坡縱橫比為1:3~1:4,縱坡為0.3%~5%,將其設置在雨水花園和凹形綠地前,進而充分發揮出相應的處理作用。
(2)在對雨水塘進行設計時,設計者需要應用滲水洼塘的設計方法,這樣才能夠達到提高雨水滲透和地下水補充的目的。此外,雨水塘在建設中,其邊坡要選用強耐蝕性的低矮灌木植物為主,既可以有效的形成優質的雨水塘邊坡保護袋,同時也會使安全隱患發生的概率得以降低。
3.2.3 ?排放方面的設計
在設計綠化帶排放期間,應明確一個設置溢流系統的準確的位置,這樣能有效銜接雨水系統及排水管道,尤其是在夏季雨水較多的時期,在收集雨水口的位置會溢滿水,在第一時間無法實施處理,這時,我國就可通過綠地分流一些雨水,將多余的水通過溢流系統排放出來,避免出現洪澇災害的現象。
3.3 ?海綿城市理念在人行道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在市政工程道路中,人行道是極其關鍵的一個構成部分,它能方便人們的出行,同時還是市政工程充分發揮城市功能的主要體現。因此將海綿城市理念應用在人行道設計上是十分必要的。以往的市政工程施工通常使用不透水路面,進而會造成雨天積水或濕滑的現象,非常不利于保障人們的出行安全。在應用海綿城市理念的背景下,在鋪裝時采用的材料是透水性材料,進而在雨天時雨水可以通過這些透水性材料及時滲透到地下,不會出現積水的現象,還能對人行道路面的溫度及濕度進行及時調節,進而更好地補充地下水資源。假設因為其他條件的限制不能保障市政工程當地的土壤的透水性,則還可設置排水管在基層的位置,同時控制坡度縱向的范圍為≤2.5%,控制橫向坡度的范圍為≥1%且≤2%,這樣也能將排水功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3.4 ?海綿城市理念在車行道設計中的應用
在市政道路排水設計中,對車行道設計一定要高度重視。目前大多數城市的市政道路工程車行道路面使用的均是非透水性路面,該種路面經常會出現積水現象,嚴重時還會對地下水提供的補給造成阻礙,進而引發熱島效應。將海綿城市理念應用在車行道的設計工作中,可改用透水性路面來實現徑流量和回補地下水的目的。在具體的設計與施工中,還要將透水瀝青混凝土鋪設在車行道的上層,可能采用非透水性材料鋪設車行道的中間層與下層,規避由于雨水量較大而嚴重入侵路基破壞市政工程的現象。在使用非透水性材料及透水性路面后,與路面在直接接觸過程中,雨水就可順著橫坡排放到道路的盲溝中,然后流入綠化帶或檢查井,實現循環利用及及時排水雨水的目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必須控制坡度縱向的范圍為≥0.3%且≤6%,控制坡度橫向的范圍為≥1%且≤1.5%。
3.5 ?在路緣石設計中的應用
路緣石是城市道路設計中的關鍵內容,其主要組成部分是平緣石和立緣石。其中,在立緣石設計過程中,其標高需要高于周圍地表,這樣雨水就能夠緩慢地流入雨水口中;而平緣石和立緣石有所不同,其標高需要和周圍地表一致,這樣雨水就能夠順著綠化帶排入、流入雨水口。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海綿城市理念有效的應用到市政工程中,需要認真全面地分析好多種影響因素,然后再對其進行綜合利用,為了滿足城市發展的上述要求,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在建設過程中應進行系統的、可操作的建設,通過不斷完善公共設施和能源設施建設,特別是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改善城市化進程。不僅要優化市政工程的設計,還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海綿城市的主要理念,充分發揮海綿城市的優勢,使市政工程設計能夠結合自然優勢,提高城市的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 榮燕燕,張潔.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規劃方法及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6(33).
[2] 黎瑞.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