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琳
摘 ? ?要:近幾年,隨著我國建筑形式的更新與鋼材產量的增長,鋼結構建筑作為一種新興的建筑形式,已逐漸成為建筑領域的一匹“黑馬”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鋼結構工程參與部門繁多,施工過程易發生變更,建筑材料價格易受政府政策及市場影響,建設過程中存在多種造價風險因素,因此對鋼結構工程造價風險因素研究是進行工程造價風險全面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
關鍵詞:鋼結構工程;造價風險;全面管理
1 ?我國鋼結構工程存在的造價風險
鋼結構工程具有建筑功能性好、抗震性能高、自身重量低、綜合造價低、施工速度快、機械化程度高、環保污染少、重復利用率高等多種優點,可以滿足各種建筑形式的要求。但是,由于鋼結構工程屬于新興的建筑形式,在我國的起步較晚,存在著諸如:造價風險因素分析不全面、采用主觀概率分析造價風險因素,分析結果缺少可信度、管理人員忽略造價風險管理中的其他要素,沒有從全過程的觀點考慮造價風險、造價風險理念滯后等多種問題。
2 ?鋼結構工程造價風險因素分類
鋼結構工程具有投資金額大,技術人員要求水平高,建設整體性強等特點,存在著大量的造價風險因素。每個影響因素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具有錯綜復雜的關系。
鋼結構工程造價風險可以依據不同的建設階段、不同的費用組成、不同的工程類別、不同的風險屬性以及不同的參與主體為研究對象,展開風險因素研究。本文主要基于項目建設的不同階段,分別對鋼結構工程造價的風險因素展開研究。
3 ?鋼結構工程全過程造價風險因素研究
鋼結構工程從項目投資立項到竣工結算經歷了一個較為漫長的建設周期,每個階段的造價都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產生費用失控的風險。
3.1 ?立項可研階段
項目的立項可研階段又稱為投資決策與前期策劃階段,投資決策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程度最高可達70%-90%。因此建筑項目前期的調查策劃工作越準確、詳細,越能減少項目后期發生各項造價風險的概率。
(1)規劃報告。在項目建設初期,規劃報告的編制水平將直接決定項目的經濟性是否合理,造價能否得到良好的控制。規劃報告主要包括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地勘報告等。規劃報告應具有全面性與合理性,要對工程的復雜程度有系統的了解,滿足項目規劃的經濟性。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主要包含施工現場周邊的自然環境,法律法規等政策性文件,項目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3)投資估算。投資估算是在研究項目的基本情況后針對項目的總投資及各分項投資金額進行估算。投資估算是確定項目融資方案,資金籌措額度的依據,也是保證項目造價不出現偏差的基礎。
(4)資金籌措。資金籌措基于投資估算,是采用各種方式通過不同的渠道適時適量的籌集生產和經營所需資金的行為。傳統意義上的資金籌措包含權益資金籌措和債務資金籌措,涉及了前期投資額度,銀行貸款利率,國家財務政策穩定性及后期資金可靠度四個方面。
3.2 ?設計招標階段
設計是指對擬建工程在經濟層面和技術水平上所做的安排與規劃。雖然設計費只占項目總造價的1%,卻能對75%的工程造價造成影響。因此在設計階段就要考慮設計方案的經濟性,加強對工程造價潛在風險的控制。
(1)技術與設備選擇。工藝技術和設備方案的選擇是規避設計階段發生造價風險的基礎。工藝的選擇應具有安全性與經濟合理性,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工藝技術應與項目的規模相匹配,具有較高的施工效率與成熟度。在工藝技術方案確定后,需要對生產設備的規格、型號、材質、數量、來源及價格等因素進行研究論證、比選,以此保證工藝技術方案的實施。由此可見,工藝技術的選擇與設備方案的選擇是相輔相成的。
(2)結構體系選擇。鋼結構工程具有較強的立體性與空間感,平面與立面之間的布置情況對于工程造價的確定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最常用的做法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板與鋼梁組合共同受力,這種方法可以降低鋼梁的高度節約鋼材用量。高層鋼結構建筑一般選用鋼-砼核心筒結構形式,這種形式可大幅減少鋼材用量,降低造價風險發生的概率。
(3)材料選擇。我國作為世界鋼鐵產量大國,隨著技術的發展,鋼材種類也趨于多樣化。新型鋼材、建材的研發保證了鋼結構建筑在設計階段上有了廣闊的選材空間[1]。新材料具有更優良的使用性能,但也對直接費產生影響,進而增加項目的總造價。因此如何權衡新型材料與傳統材料的分量,保證項目性能最優且造價最合理是設計階段產生造價風險的因素之一。
(4)招投標規范性。鋼結構工程招投標過程容易出現不正當競爭,暗箱操作等的現象,保證招投標過程的規范性可以提高工程的決策效率與造價的控制水平[2]。
3.3 ?施工建設階段
(1)施工合同及定額。施工合同是發包人與承包人為完成商定的建筑內容,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簽訂的具有法律效益的書面文件,屬于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施工合同條款內容,加強合同及補充協議的存檔工作,可以減少合同履行過程中產生的糾紛,降低造價風險產生的概率。
(2)施工管理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的影響因素有施工人員管理、材料供應及質量管理、生產事故管理。加強人員管理可以減少人為失誤事件產生的概率,是控制造價風險發生的有效途徑[3]。建立制定材料進場檢驗制度,可以減少材料價格及質量的波動對施工造價的影響。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按規定落實并完善各項安全技術措施,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產生安全生產事故[4]。
(3)施工變更。施工變更一般以圖紙變更、設計變更通知單和工程量簽證單的形式體現,主要體現在項目位置、工藝做法、數量規格、材料替換及工程量增減等方面的變更。變更費用占工程總造價的比率越小,說明項目設計水平越高,工程造價產生風險的概率越小。
(4)工程價款交付水平。施工階段工程價款的交付主要分為工程預付款和工程進度款。工程價款交付水平通過價款支付金額偏差率反映,支付金額偏差率越小說明項目價款支付越及時,對造價風險影響越小。
(5)不可預見費。不可預見費指的是項目施工階段為了考慮發生不可見因素導致造價增加,預防造價風險失控所預留的費用。建設單位要在保證工程項目進度目標與質量目標可控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控制不可預見費的產生,避免不合理費用的支出,增強造價風險的管控,使工程總造價最大程度的貼近合同價格。
3.4 ? 竣工交付階段
(1)竣工結算審查。竣工結算是工程項目實際價格的真實反映,是竣工決算的編制基礎。由于鋼結構工程結算依據的定額種類較多,工程量計算較為繁瑣,加之圖紙變更導致實際工程量與原招標工程量不符合、費用計取與合同規定不符等情況,需要建設單位加強竣工結算的審查。
(2)竣工決算審計。竣工決算是反映項目壽命周期內全部建設費用、建設成果和財務情況的總結性文件。竣工決算的審計是正確核定建設項目實際造價是否產生偏差的重要依據。
4 ?結束語
鋼結構工程的經濟性能一直是建筑行業較為關注的熱點問題[5]。通過對鋼結構工程造價風險因素的研究,精準提煉出不同階段對造價風險影響的關鍵管控因素,有助于完善造價管理模式,提升風險管控水平,優化造價管理職責分工,對鋼結構工程全壽命周期的造價管理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秀榮,劉繼斌.淺析如何從設計階段控制鋼結構的造價[J].民營科技,2008(5):158.
[2] 張小婷.鋼結構的工程造價管理和工程概預算[J].科技風,2017(14):120.
[3]史秀琴 鋼結構施工階段人為失誤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
[4]趙琳.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評價與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
[5] 劉靜.鋼結構工程造價管理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8):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