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江利 房孝良
摘 ? 要:為了充分將國家積極呼吁號召的“建設生態文明型與和諧安穩型社會”宗旨落到實處,應該全面確保道路地基基礎公用工程的質量,不斷改革創新與優化升級施工的技術控制,進而高效的保障整體道路施工質量的提高,如此才能夠進一步保障道路結構的安全、穩固的基礎上,更好的促進我國市政公用道路工程的健康的持續的發展。本文進一步分析了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以供同仁參考借鑒。
關鍵詞: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
1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特點
1.1 ?建筑工地的特點
在大多數情況下,市政公用工程的路基施工是在露天作業的,地下建筑很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在建筑區域內,城市縱橫交錯,結構多樣,涉及多種專業類型。建設也需要不同的專業互相協調,不同的社會部門相互配合。
1.2 ?綜合相關工程
在市政工程路基施工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路基本身的設計和施工,而且考慮涵洞、路肩和排水道的設計以及多種渠道,還要考慮管道、斜坡、擋土墻和其他相關項目。盡量不要對其余項目產生負面影響。
1.3 ?人機合作
市政公共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的主體是機械,人工施工只是輔助。在進行土方工程時,必須配合人工作業。必須有一個特定的人來指導,最好指導平行或流水作業,以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
2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
2.1 ?挖方方式施工的技術要點
如果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設計標高低于原地面時,則應采取挖土成型的方式來進行施工。在挖方施工時,如果原地面有積水存在時,應首先采取疏于排除措施 ;如果原地面存在井穴或者坑洞時,則需要對其采取相應的充填處理技術,為路基施工創造有利條件。在開挖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測定的邊樁以及中線位置來進行施工,并應采取分層開挖的方式從上而下依次進行,嚴禁采用掏洞等開挖方式。當土層中存在支脈纜線、管道以及其他地下構筑物時,則應通過人工方式沿其邊線進行開挖施工。在挖方時應避免出現超挖現象,同時要根據設計要求為壓實作業預留出適當的高度。在對挖方路基進行壓實作業時,應采用12 t以上的壓力機,同時在碾壓過程中應從路基兩側逐漸向中線推進,壓實后的路基表面應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此外,在碾壓施工時應根據土層的濕度來采取相應的晾曬或灑水等措施來進行濕度控制,如果路基土的濕度達不到施工要求時還要采取換土等措施加以處理,使填土盡量保持與最佳含水量接近。
2.2 ?填筑施工的技術要點
在路基填筑施工中應采取分層作業的方式來進行,在保證下層壓實到位后,才能開始填筑上一層。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測量每層填筑的松鋪厚度,以保證其能夠達到設計要求。攤平作業時,每層填筑的路拱都應合理適當,以保證路基的排水能力能夠達到施工要求。填筑過程中的每層填土寬度均應適當超出設計寬度的1 m左右,這樣路基邊緣才能在壓實后達到設計寬度。如果路基土的含水率較高時,應采取翻松晾干的處理措施 ;而對于含水量達不到施工要求的路基土則應采取灑水等措施,保證其含水量能夠接近最佳值,為填筑施工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2.3 ?壓實作業的施工技術要點
對路基進行壓實作業時應采用12 t以上的壓路設備。碾壓時應按照從兩側向中間的順序逐步進行壓實。在碾壓施工中應嚴格遵守自低向高、先輕后重的順序,壓實速度則應先慢后快,同時采用先靜后振的壓實方法以保證壓實的效果。此外,壓路機的行進速度應控制在4km/h以內。在對銜接位置進行碾壓時,其前后輪跡應有一定寬度的相互重疊,確保壓實度符合施工要求。對無法采用大型壓力機進行碾壓的位置可以使用夯壓機等小型設備來進行夯實作業,并要避免出現漏夯的問題。市政道路路基經常會遇到地下管涵、管道以及檢查井或雨水井等設施,在壓實施工時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壓路機對管涵頂部以及管道周圍50 cm內的區域進行壓實,此外,還應選用石灰沙礫以及石灰土等管槽、雨水井以及檢查井的周圍。
3 ?加強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質量的有效措施
3.1 ?加強路基施工中的測量工作
測量工作是道路設計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在通過嚴格的測量的基礎上為設計提供科學數據,使道路設計更具科學性、實用性和經濟性。施工過程重的測量,目的是準確標注構造物的輪廓,坐標和大小,有利于后續施工按照標準進行。在測量工作中,測量人員必須從水準點、中線及導線三個方面進行重點測量與標注,為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必須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是熟悉設計圖紙,因為圖紙是施工的基礎,熟悉工程必須從熟悉圖紙開始;二是嚴格按照圖紙各方面的數據進行操作,不能有絲毫偏離或違背;三是及時對可能存在的偏差進行嚴格檢查。復測中線時,應按照工程施工需要,設置臨時水準點和地面標高等,同時確定橫斷面的位置,保證測量放線的定位準確,為后續施工標明嚴格遵守的原則。
3.2 ?改良路基軟基的處理
一方面,應該在城市道路路基的施工過程中對道路的軟基進行必要的處理手段,充分確保地基土的固結度達到設計標準,同時統籌兼顧好路基穩定性、剛度、銜接性間的關系。另一方面,相關的路基施工負責人應多鼓勵組織開展一些關于提升道路路基施工質量方面的多元化知識競賽活動,充分調動其內在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創造性,注重利用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來對軟基進行硬度的強化處理,務必確保軟基區域內的地基堅固程度達到預計的要求標準,從根本上規避塌陷和基礎沉降等安全隱患的出現。
3.3 ?重視路基排水系統的建設
一是在道路雨水積水進行自流排放的過程中應該對其強度進行強化,充分全面確保路面及地基的使用性能符合國家預期的規范要求,還可以在排水的關口處設計護坡與擋土墻以有效防范雨水對地面的沖刷而引起表層脫落或雨水下滲造成的地基腐蝕;二是相關的施工技術人員應多加強地基質量方面的研討會及技術經驗交流總結會,致力于形成科學完備的排水體系,同時還應把控好施工地的天然水系、地質地貌與地形等自然因素;三是應該加強對淤積、溢流、沖刷與堵塞等不良現象的防范,要在節約能源的基礎上降低對自然環境的污染與不合理消耗,充分確保路基路面周圍地帶的安全,還要保障好廣大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
3.4 ?強化路基的防護措施
第一,就是需要做好相關坡面的防護措施。假如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突發狂風暴雨、雨雪等各種惡劣天氣狀況,可以采取掛網噴護、混凝土骨架、漿砌片石、植物等多元化方式來有效保護好路基路面的邊坡不受損壞,因為雨水的沖刷侵蝕會加大的降低路基邊坡的安全穩定性,同時外界的溫度及濕度等因素也會帶來消極影響。第二,就是支擋防護。所謂的支擋防護多使用石砌重力式的擋土墻對路基進行防護,它大多適用于石料豐富且地基基礎較好的路段。尤其是懸臂式、板柱式以及混凝土節后的扶壁式的擋土墻,該方式的典型優勢是受力均勻合理,因而在我國的路面路基防護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普及與應用。
4 ?結束語
路基強度檢查是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中的關鍵步驟,相關單位需跟蹤監測路基強度。若路基自身的穩定性較差,會對道路運行造成不利影響。且在施工過程中,路基會受到多種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需采用預防性手段弱化此類因素的不良影響,并提升路基結構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李躍軍,吳亞中,李亮.路基施工質量均勻性綜合評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0(2):42~47.
[2] 李凌波.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的分析[J].河南建材,2014(2).
[3] 安景華.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藝控制措施分析
[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4):138~139.